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跟我說,“紙媒落幕了”,那麼這些年我們還在玩落幕的東西麼?我相信不是的。紙媒會落幕,但是,編輯永不落幕!
還記得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做一位優秀廣告人,必須兩句話就能吸引顧客——一句話講清楚產品,一句話講清楚為什麼顧客要購買!後來,在編輯部認識了另外一位老師,他說“現在那些做策劃的,動不動幾十頁ppt!我就用一頁紙說服客戶!”越是吸引人的,越是簡練概要。這是在寫作中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可是,現在看一些編輯和作者的文章,真心是“不忍卒讀”,除了廢話連篇,就是前言不搭後語。
斯蒂芬在他的寫作傳記序言中寫到:“寫在人為,編在聖手。”編輯的價值可想而知,不合格的編輯,既對讀者不負責任,也對作者不負責任,更對自己不負責任。你若說,作者會講故事但不會行文,也還勉強吧,但是作為編輯,如果不能把作者的文章做好“手術”,那麼這個編輯還有什麼意義呢?編輯的祖師要算是“述而不作”的孔子了,“韋編三絕”堪稱我輩之楷模。
我常常這樣跟一些編輯說,他們很不高興,除了大倒苦水,工作多麼辛苦,就是意料之中的:“你也不過如此。”我不會說會吃不一定要當廚子,可是至少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酸甜苦辣,如果連這樣的味覺都沒有了,那還計較吃什麼,每天隨便胡吃海塞就打發了。縱然,編輯不是廚師,也好歹做一位基本的試菜員,知道鹹淡如何,給廚師和食客以建議。
前些年“工匠精神”口口相傳,編輯們也“附庸風雅”,寫文章談選題開口閉口都是“工匠精神”,然而,把“工匠精神”抬到雲裡去,有什麼意義?我們從基本的來講,做一份工做,你要有職業素質,你要專業,倘若這兩點都做不到,“工匠精神”於我們而言,永遠是“徒有羨魚情”。所以,很希望大家不管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好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以及擁有專業精神。
新媒體流行起來後,標題黨也是大行其道,一些人精於此道,也樂於此道。“甭管飯菜口味如何,先把人拉進來,總有人會買帳,拉十萬個人進來,兩萬人買賬就賺大發了。”確實如此,“二八法則”,屢試不爽。可是,這跟我們接受的教育,簡直相差萬里。我學習的是,標題要首先做到簡練,不像現在這樣一連十幾個字的都有;其次是雅緻,不能什麼字都往上用,通俗不是流於俗氣;然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緊扣中心,標題就應該是整篇文字的中心思想,你不能標題跟文章沒有一點關係,用商業社會的眼光來看,你這是欺騙讀者。要做到這些,其實是非常難的,沒有幾十年的磨練和學習,很難做到的。
對於現在媒體行業,我也經常有腹誹,即使是文學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去某些新媒體工作,他也會很快受到“感染”,忘記自己的專業性的。我從不對“10萬+”有意見,畢竟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越多人看越好(私密寫作除外),自己的觀點越多人接受越好,但是“10萬+”不意味著可以危言聳聽,可以誹謗中傷,可以以訛傳訛,可以純粹地觀點輸出……最起碼的職業素養是需要的。社裡決定媒體轉型時,藉著熱點蹭蹭地弄了好幾個“10萬+”,大家都喜形於色,認為前途大好。他們還找了許多的案例分析,尋找許多的法子。我說,先看看《烏合之眾》《娛樂至死》,肯定比東施效顰要好。我既不熱衷,也做不來“10萬+”,我還在保留紙媒的一畝三分地。但人是要“恰飯”的,領導說我們做紙媒的在“恰老飯”,遲早沒得吃。有段時間我真想說:“我寧願恰老飯,也不願意恰爛飯。”
然而,紙媒的內容也越來越不盡人意,編輯們無心思在這塊沒什麼飯恰的地上,特別是那些曾經經歷過紙媒無限風光時代的編輯們。有次,我跟編輯說:“現在,咱們的影視劇就已經夠水的了,你們寫的編的東西還這麼水,你說,對得起讀者麼?”編輯也很無奈:“現在約稿難啊,人家寧願去新媒體上投稿,也不願意在我們這寫字,一者是稿費,二者是‘10萬+’。沒有稿子約,全靠我們自己寫,也寫不了那麼多好稿啊。”
果然,這就是時代的齒輪啊,我真想感慨“人心不古”。其實,有很多認識的編輯也都投向了新媒體都汪洋大海,他們還是秉持著老編輯的專業精神,文章質量非常高,然而閱讀量總是上不去。他們說,那玩意不是學不來,實在是學不下去。真的,終究是違背了多年的專業教育。這是一個喜歡吐槽的時代,一個喜歡OMG的時代,一個喜歡三分鐘瞭解世界的時代……大眾喜歡情緒化,他們用情緒來保護自己,用觀點來打造幻境。好麼?不好麼?還是聽狄更斯說吧,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那天看完《天才捕手》後,我的眼淚差點沒流出來,想起來,自己也好久沒有經歷這種編輯與作者之間的相愛相殺了!以前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博弈,依稀還在耳旁迴響著。只是,我不是感嘆世事滄桑的人,無論在什麼時代,編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商業發達的傳媒市場,每個人都可以是作者,但不是人人都能當編輯的!即便我還沒有達到那種點石成金的職業生涯高度,我依舊認為,越是信息氾濫的時代,越是需要編輯的存在。
只是,今天的編輯,更應該被做為“信息管家”出現,他能管理很多事情,比冰冷的機器更加負責。我們現在登錄大部分社交網站,他都會要求你選擇一些興趣領域,仍然一股腦地各種推送,商業的、低俗的、冗餘的……它只是利用標籤。但是,一個更人性化的“信息管家”是很難得的,這樣的生意也早有人做了。
我想,這就是信息時代,編輯應該做出的進步,我們需要改變自己,利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給讀者提供專業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可以感知溫度的,他擔起的責任是,“至少能給我的顧客有品味的信息和生活,讓他不會只在八卦和震驚中流連忘返,而忘記現實生活是需要更加美好和冷靜、向上的知識。”“10萬+”或許還是會離我們很遠,但我們終究是有存在價值的,完全不必被人工智能這些機器唬住!從長文、短推到短時品、小劇場,編輯可以在任何領域,繼續自己到專業力量。
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跟我說,“紙媒落幕了”,那麼這些年我們還在玩落幕的東西麼?我相信不是的。紙媒會落幕,但是,編輯永不落幕!
閱讀更多 MoNKey木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