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險引關注 鉅額理賠是否“打折”

因新冠疫情形勢嚴峻,3月24日晚間,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發佈聯合聲明,同意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最晚不超過2021年夏天。

隨著奧運會延期靴子落地,保險市場亦產生連鎖反應。因購買了奧運取消保險等保險產品,業內此前預計,若東京奧運會最終取消,全球保險行業預計將面臨數十億美元的賠償賬單。而隨著“取消”變為“延期”,保險公司是否還會為相關損失“買單”?

■ 本報記者 吉雪嬌

取消險有望涵蓋延期責任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東京奧運會成為現代奧林匹克124年曆史上首屆延期舉辦的奧運會。作為當今全球最為重要的體育賽事,相關統計顯示,東京奧運會推遲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0億美元。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保險業。媒體此前報道,若東京奧運會最終取消,全球保險行業預計將面臨數十億美元的賠償賬單。其中,承保奧運取消保險的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或將出現5億美元的風險敞口。

不過,隨著“取消”變為“延期”,奧運取消保險是否會予以賠付?“從通俗條款來看,理論上取消、延期、更換場地等均屬於賽事取消險賠付範疇。”中國金融科技50人青年成員周運濤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但具體是否屬於賠償責任,還需要以合同條款約定為準。

值得留意的是,在歐美成熟的賽事取消險中,會根據賽事的完全取消、部分取消、推遲、中斷、改變場地、縮減規模等不同情況進行賠付。賠付可以涵蓋賽事組織中已經支出的成本、由於取消需要發生的額外成本、組織者由於賽事取消而損失的預期收入等。

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看來,一般而言,奧運取消險涵蓋延期責任,但延期的損失會比取消的損失小很多,因此賠付額度也小很多。

如有延期條款無需重複投保

近年來,投保賽事保險已成為國際大型賽事活動的標配。“奧運對經濟發展而言,是巨大的商機,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需要商業保險保駕護航。”王國軍表示。

具體而言,王國軍指出,奧運保險主要分為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和責任保險保險。其中財產保險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財務損失保險,主要保障體育賽事組織者的賽事風險,比如賽事取消、電視轉播取消等引起的主辦方財務損失的保險,保障體育設施與產品提供方因賽事取消而造成的資產與收入損失。另一類是一般的財產損失保險,主要是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人為故意(比如恐怖行為)造成的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交通工具的損失。

人身保險主要包括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保障運動員、裁判員、組織者、觀眾、志願者及其他各類參與人員的健康和人身傷害風險;此外,責任保險主要保障因賽事組織者的決策和管理失誤造成的對第三方人身和或財物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在較為全面的保障機制背後,這也意味著一筆不菲的保費。根據測算,每屆夏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對於歷屆主辦城市的投資大約在10億美元左右,為此向保險公司投保約8億美元保額。若按照3%保費計算,則國際奧委會支付的保險費用約為2400萬美元左右。此外,賽事組織方、電視轉播商、贊助商,以及當地的酒店和租車公司等,均會購買相關保險。

隨著東京奧運延期舉行後,相關保險產品是否需要重新投保?也成為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對此,王國軍表示,“一般有延期條款,一般不需要重新投保,但需要做批單對合同進行局部修改。”

活動取消險覆蓋率不超過10%

在賽事取消險關注度走高的同時,活動取消險也進入公眾視野。該險種可承保因活動主辦方、承辦方、贊助人、活動策劃公司等被保險人不能控制的原因引起活動取消、活動中斷、或活動延期而導致的相關費用損失。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0年,原保監會與文化部共同發佈《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大力開發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的保險產品。並推出演藝活動取消保險、演藝活動公眾責任保險等首批文化產業保險試點險種試點險種。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截至目前,活動取消險覆蓋情況依然十分有限。“覆蓋率不超過10%。”王國軍表示。

值得留意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新冠疫情或提升企業對於活動取消險的重視程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綜合各大票務平臺反饋信息,據不完全統計,3月份,全國20餘省市,近8000場次演出(包含劇場和大型演出)被取消或延期。市場“暫停鍵”下,3月份直接票房損失超過10億元。

麥肯錫諮詢研報認為,疫情之後,保險行業會有“三個變化”。其中,在企業相關保險方面,疫情的影響會進一步觸發政府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責任險)、企財險(中小企業營業中斷損失保險和取消保險)和責任險(僱主責任險)方面的需求。“活動取消險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屬於小眾細分市場。”周運濤表示,不過,近年來,多元化風險頻發,大型文體娛樂活動舉辦不可控因素越來越多,行業內外逐漸認識到活動取消險在大型活動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市場潛力。同時,大型活動舉辦涉及的利益主體眾多,經濟關係複雜,藉助活動取消險這一市場化風險保障機制,能夠有效轉嫁相關風險,同時,保險機構也可利用自身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幫助降低活動舉辦過程中面臨的整體風險暴露,發揮防災減災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