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詩的理解是什麼?

用戶8447433467141


現在寫詩的人很多,各種詩歌網絡平臺也如雨後春筍,對於什麼是詩,詩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對於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尚不瞭解。

詩是有節奏、有韻律的,它是用比較精簡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在古代,不合樂的是詩,合樂的一般稱為歌。詩給人一種意境之美,語言之美,音韻之美的特點。詩大多短小精悍,重修辭、自由、開放。它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詩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藍天白雲山川桃李是詩,鶯飛草長桃紅柳綠是詩,海上明月蓬來仙閣是詩,春夏秋冬春華秋實是詩,小橋流水江南人家是詩,大漠孤煙平沙落雁是詩,鍾南山與抗疫醫護是詩。天籟、人體、旋律、線條,恬靜與閒適,事業與理想,童趣與天真,淡泊與寧靜,一切美好的都可以用詩事表達。

詩,分古風詩,近體詩和現代詩。唐代以前的詩一般稱為古體詩,它較少受格律限制,如樂府民歌等,押韻也較自由。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

近體詩,有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稱五絕,四句七言的稱七絕。另一種稱律詩,每一首八句,五言為五律,七言為七律,超過八句稱長律。律詩格律要嚴格,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音韻定位,字有定聲(平仄固定),聯有定對。

現代詩,形式自由,內涵開放,意象重修辭。現代詩,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鮮明,抒情濃烈,分行排列。

總之,詩歌上下幾千年,來之於生產生活中,用之於生產生活,每個時代的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用戶曉月望雲


離開蘇州十年後,我還一直覺得,十全街與鳳凰街的十字路口,就是我青春世界的中心。我從蘇大南門出來,走過東吳飯店門口的普羅旺斯咖啡館,走過車庫音樂和搖擺廊,走過同學工作的十中,往帶城橋稍拐幾步又折回,最終坐在靜思書軒的陰涼裡等朋友來。這短短的路上,無窮的春意、璀璨的光影、炒肉糰子和炒栗子的香味,與我我青春時代所有關於詩歌、音樂、美術和愛情的話題,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多年以後,當我寫出這本《詩人十四個》,我才發現,是蘇州教會我認識中國詩歌中獨特的的輕盈、柔和、美妙和感傷。

1.詩與春天的江南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我是在二十五歲才離開江南的。第一次去天津是參加博士入學考試,回來的時候北方還是漫天大雪。當時沒有 高鐵,火車到達蘇州站,車門一打開,車廂在往下滴水, 我順著水滴看到鐵軌下面鋪著的碎石中間有非常嫩綠的一 叢草長了出來。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人看到這叢草,但是就在那個瞬間,那種“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感 覺就活了起來。其實,當時是一個等待考試結果的忐忑不 安的時刻,但我忽然就有了一種優裕感,好像作為一個江 南人,哪怕一無所有,也會比別人更多地享有春天,甚至 可以把春天毫不寒磣地饋贈給他人。

2.後莊的陶淵明

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上大學時,宿舍裡很熱鬧,我常等同學都出門了才搬 張椅子坐在陽臺上看書。春天時,往陽臺下看,潮溼的地 面是深灰色的,往遠處看,各個方向同時變得昏暗,這就 是“八表同昏”,然後雨漸漸下下來,四處的道路因為積 滿雨水都不好走了,這就是“平路伊阻”。其實這種感覺 並不十分糟糕。既然下雨,我不方便出去,別人也不會來,天地之間,忽然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居所。一方面好像不 能夠去做些什麼,可是一方面,在被迫停止的時間裡,一 個內在世界的活動空間被創造了出來。(《春雲的思念:陶淵明與辛棄疾》)

3.流虹橋的朱彝尊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一寸橫波, 斷腸人在樓陰

如果你曾經在四五月份到過蘇州的古鎮, 而且是在一個遊人並不很多的工作日的早上,就會看到“橋 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的景象。其實江南四 季中,春、夏、秋三季植被都沒有太多不同,微妙的差異 很大程度上體現於光線。一個在蘇州住了四十年的朋友說:“每年 4 月 5 號左右,會有一年中最清亮的一天。”而“流 虹”“映雪”“翠簾”三者間體現出的清亮的光感,就是這 種天地煥然一新的感覺。在這樣的天氣裡,我們會有一種 春天到來的狂喜,也會產生一種春天即將逝去的感傷。(《春閨的傷逝:朱彝尊與俞樾》)

4.滄浪亭的周邦彥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樓

滄浪亭南面有一座假山,從假山內部 藏著的石階爬上去,上面是一座戲臺,匾額上寫著“看山樓” 三個字。特別是在春光明 媚的四五月份,從陰暗的洞穴中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一 下子看到天光時,真有“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 的解放之感。“樓上晴天碧四垂”是說在一座高臺上向四方觀覽時, 只有春色無窮無盡的天空,可以往任何一個地方翱翔。“樓前芳草接天涯”是說試圖踏出樓閣時,面前是無邊無際的 芳草坦途,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策馬遠行。這兩句都表達 出我們只有在年輕時代才會有的那種感覺——世界存在著無數的希望,都在向我們敞開。(《春去的遺響:周邦彥與晏殊》)

5.北寺塔的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01 年,我正在讀大二,對於人在世界上能夠追求什麼, 想要找出最可靠的答案。那年我有兩次暗室逢燈的經歷, 一次是被蘇州北寺塔廊間書寫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震驚,另一次就是偶爾看到了葉先生的書。《金剛經》講的道理是萬有皆空, 而葉先生開篇即說 :“我以為中國詩歌中最重要的質素, 就是那份興發感動的力量。”我在圖書館幽暗的書架間 席地而坐,看葉先生從陶淵明講到杜甫,又從杜甫講到 李商隱,直到豐厚高貴的人類情感在我心中激起的共鳴 蓋過了對空無的知覺。那是江南仲春,半城花開,半城 花落。走出圖書館時,我似乎感到無常之中,有一貫之 物,在流轉之中,有堅剛之氣,因之,短暫的生命也值 得認真度過。(《代後記:春日憶迦陵師》)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讀寫號


中華幾千年的浪淘,詩歌已經是我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唐詩宋詞,其人文魅力可謂震古爍今,儼然已成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了。

借題主高問,我表達一下我的理解。

一、對我來說作詩是我為數不多能快意的表達自己的情志的方式,同時也特別喜歡這種文體美。

二、它能讓我在失意的社會競爭中讓我得到撫慰,它能讓我在快意的生活中更好的反思自己,基於前面兩點,它能讓我的思想更加精粹。

對於愛好詩歌的人來說,格律詩、古體詩、打油詩,現代詩這幾種文體詩的爭議都非常大,在這裡借題主的問題稍微擴展一下,表述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一首好詩最主要是有意境,給人感覺不空白,有畫面感,有共鳴處。

從我這些年來看過的詩,要發現一首好的打油詩比較難,因為好的打油詩對意境要求特別高。

為什麼現在打油詩那麼多人看不起呢,因其本身意境不夠,文體上也缺少了一種文體美,又不押韻。但是最後,不知道有誰和我一樣,我發現要寫好一首打油詩要比寫好一首律詩還要難。

所以說每一種文體都有它的天地,需要我們這樣愛好者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境地,文字般若。

愛寫打油詩,也可以去嘗試寫一下格律絕句,愛寫格律的也可以嘗試寫一下打油詩,心血來潮也可以寫一下現代詩。看自己能寫的多好,陶冶情操,撩以情志,能文能武,多好。

最後補充一點:儘量不要帶著有色觀念去否定一樣東西的存在,因為存在及道理。


大深


詩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詩人情感的表達。詩用文字做皮肉,用感情做血骨,再用意境充填作為靈魂,把自己的極致感情表達出來,這就是詩。

詩以言情,詩以言志,詩作為人們表達的一種形式,說出詩人的內心。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的氣吞萬里如虎,這些都能看出,詩表達的個人感情。

很多時候,讀詩需要把語句這層皮扒開,才能讓你能從情感意境角度來看詩。

例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首詩,關鍵並不是在寫的美麗景色,景色就是這個詩的皮肉,關鍵在詩裡的畢竟,不與,無窮,別樣。這首詩是送別有人外放當官的詩。畢竟和風光說的是這個,而不只只是景色。不與四時同,說的是外放和在中央做官的對比,無窮說的是瑣事,別樣是勸慰有人看開點。好詩詞從來沒有為了寫景而寫景的,美麗景色後面都有相當的感情和靈魂。



詩是情之極


我理解:

詩,是

靈魂的感悟、感受、感傷、感嘆,

用心、用血、用淚、用情訴說,

用優美、律動、幽深、意遠的文字書寫,

讓人欣賞、誦讀、共鳴、聯想的詞句。


九思堂筆記


你好,我是曹鏡明

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客觀的理解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以“文字的形式”承載著什麼,最後對人類文明產生怎樣的作用?如此才能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

詩是什麼?朱光潛在《詩論》中談到:“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筆者深以為然,並作出如下分析:

從歷史和考古學來分析:詩是最早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種類,尤其是在初民時代,詩更像是一種形式,將人類遇到值得留傳的人物事蹟或是學問經驗,以詩的形式寫下來,其中帶有藝術性質的文字,如原始歌謠,隨著人類文明的演變,最終發展成詩歌;

上述觀點是,目前全世界學界共同認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詩的具體演變、創作上,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定分歧;

首先是以我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

《詩丶大序》(亦稱《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中,朱熹在《詩序》中也有進行補充:人生來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達,有表達就有詩歌,最恰當的語言節奏和內在節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識行為;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

簡而言之,詩是人情感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

其次是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化:

古希臘人將詩定義為“模仿的藝術”,其中“模仿”的對象可以是心理活動,也可以是自然現象,類似於“雕塑”“繪畫”類的“再現”藝術,最主要的功用也是“再現”外界事物的印象;後經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以“心理學”的角度進行重新分析:

事物本身縱然也許看起來令人產生不快,用最寫實的方法將它們再現於藝術,確實是我們高興的看到……

簡而言之,詩的起源主要在於人類模仿的本能和求知所生的快樂;

綜述,在上述內容中大家可以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

詩歌無非就是“表現”內在的情感,或是“再現”外來的印象的一種以“文字”為藝術的表現形式;

詩承載著什麼?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裡講到:文學(詩,詩是最早的文學形式,研究初民時代的文學便是在研究原始詩歌)的起源就是有東西需要表達;而詩所承載的就是這個需要表達的東西;

上述內容中,筆者已經談到詩是什麼,怎麼來的,那麼由此推論出詩所承載的是什麼的時候,也便顯而易見;既然“詩”是人類有東西需要表達,“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那麼“詩”所承載的也無非就是“想要表達的人生世相的返照”;

從絕對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其實人是一種應激生物,生活在客觀的世界之中,尤其是人的精神活動;甚至部分偏激的研究者提出:如若沒有外界的刺激,那麼人類將如同行屍走肉,雖然現今看來有些偏頗,但道理已經很明顯了;

現在需要仔細探討的是如何“返照”?

每個人對於世界、種族、文化而言,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各自經歷著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相對應的也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這也就是人的“獨一性”,正是這個“獨一性”,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千奇百怪,投入的深度也是不盡相同,由此收穫到的東西(也就是觀照的過程)因人而異;

綜述,詩所承載的就是“你是如何對待世界,世界是如何對待你”的結果,也是自己在這世界走一遭的最直接、有力證據;

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

與其說“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倒不如說是“文學”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因為“詩歌”本身就是“文學”的源頭,現今任何由“文學”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影響,都可以歸列為“詩歌”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影響;

由於文學作品以及人類文明的複雜性,筆者再次就不在展開對於人類文明的影響了,僅作為“形上”意味上的探討:

1)詩歌(文學)是人類文明的載體;

顧名思義,任何一種人類文明都是建立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上的,不管是以地域為劃分的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埃及文明;還是以文化劃分的佛教文明、儒家文明、道家文明等等,這些文明的建立都是在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的動物法則程度對立面,標誌著人類徹底擺脫了野蠻生活;

——是人類發展的跟要!

可是這些文明最直接的載體就是人類,人類的生命受限於時間,再加上古代與自然博弈的能力較差,導致再大的自然災害之下,文明很容易失傳;譬如說: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們國家的傳承未曾中斷過,其他國家的古文明只能在斷層中學習,而不是在繼承中發展,這便是詩歌“文化”對於人類文明最大的補充作用;

2)人類文明的發展依託詩歌(文學);

既然上述內容以提到,詩歌(文學)是人類文明最大的補充、載體;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我們國家可以在繼承中發展,而其餘三大文明古國卻只能在斷層中汲取知識;

這就標誌著,“人類文明”若想安穩高效的傳承下去,必然依託於詩歌(文學)作品之中,這也正是高爾基所說的:“文學就是人學”的道理之所在;任何一個獨立的文明載體,也就是個人,若想將自己的想法以口述、人傳人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一方面是不現實,效率太低,另一方面就是很容易在口述的過程中產生誤解,效率慢還好,一旦產生誤解就很容易導致文明的倒退,尤其是部分偉人、思想家的口述話語出現問題;

譬如說現在的人,乃至未來的人一樣都研究不透類似於“散步學派,述而不作”的先賢的想法,如蘇格拉底、孔子、釋迦牟尼,他們的思想主張都是有弟子記述成書,本身是不是本人所說的原話還不得而知呢,更何況是本身的具體想法;

以上僅是筆者的淺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曹鏡明


詩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字體裁,也是一種文字藝術,我是郵差蒙小俠,以下是我對詩的理解。

1,古代不合樂的稱之為詩,合樂的稱為詩歌,他按照一定的音節和音律要求組合,表達一種生活或者某種意義。

2,有時候路過一個地方或者聽到某種音樂,忽然來了靈感,隨後把那種感覺幻化為文字,把當時的感覺通通融入文字裡,字裡行間對稱押韻,過後翻閱還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3,詩是一種語言藝術的精華體現,是具有表現形式相對寬鬆、思想內涵相對寬廣、意象和修辭相對完善的一種文字體現。

總結一下,詩是一種充滿生機的體現,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心境,我也喜歡寫詩,隨時隨地有感而發,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情懷,我不是詩人,卻嚮往著詩意人生。感謝



郵差蒙小俠


個人愚見,詩簡單的說就是對事對物對人的感悟,一種抒發內心想法和情緒的方式。





羅長福剪紙藝術


中國古典詩詞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那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華的古典詩詞,在今天仍然有著無可比擬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詩詞依然被人們所喜愛,這也就是古典詩詞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如果從《詩經》算起的話,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了,正因為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統和歷史,也正因為詩歌在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長期發展的進程當中,中國古典詩詞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古典詩詞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現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對學生產生著深刻的思想啟迪和道德薰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的妙詩佳詞,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藝術修養方面,起著潛移默化、搖情移性的影響。古典詩詞的藝術特徵千姿百態,誰也無法對其藝術成就進行全面的概括和總結,一般我們都會從語言美和意境美兩個方面,作為鑑賞古典詩詞的切入點。


一天影音製作


我對詩的個人理解,抒發自己情感,宣洩情緒。文字可以長久存在,在不同的年齡段回看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