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領導力就是影響力”,對於風靡全球的“領導力”這個概念,保羅·赫塞用簡單精確的一句話進行了概括。

  他強調說,領導力不是一種操縱,“當你試圖瞭解一個人,並因為從他身上獲取某種東西而損害了他的利益,那麼就是操縱。”保羅·赫塞對比分析說,領導力則不同於此,領導力更多的是對一個人行為的影響,從而使得領導機構和整個組織取得利益。這是一個雙贏的狀況,“操縱導致的是輸贏的結局,這不是我定義的領導力。”

  保羅·赫塞說,不僅僅是經理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領導力,只要是你地影響了他人的行為,你就是在使用領導力。

  “事實上,領導力分為兩種,正式的領導力和非正式的領導力,前者是通過建立制度和塑造企業文化形成的,後者則是在非正式情況下對他人的影響。”《商業評論》總策劃兼首任主編忻榕博士說。由於非正式情況越來越多,普通人對他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多。領導成為一種專業才能和個人魅力,不再是職位稱呼的專屬名詞。

  同時,領導和管理的概念也因為“領導力”這個概念的逐漸清晰而被分離開來。在忻榕看來,領導者做正確的事,管理者做合適的事,“本質上是不同的”。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領導者行為四象限

  當組織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實施領導力來影響他人時,領導者本身的領導力水平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在組織中獲得。

  保羅·赫塞說,領導者實際上是在兩種行為中搖擺的,一種是任務行為,一種是關係行為。領導者想讓自己與眾不同並對組織中的成員施加影響力,那麼必須知道自己在影響他們的時候應該在合適的內使用合適的行為。

  他給出的定義是,任務行為就是指導的行為,就是告訴僱員應該做什麼,如何去做,以及應該在什麼完成,以及應該在哪裡來完成,誰來完成。而關係行為則是一種雙向,是輔導的行為,動態的傾聽,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持行為。

  使用“行為”而非“”或“觀”,保羅·赫塞說,這是因為行為比或者觀更容易。在他給出的情境領導模型中,人們可以根據一個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現,從而輔導他得到良好的結果。

  根據不同的任務行為和關係行為組合,保羅·赫塞和他的研究製作了圖表及四個象限。X軸顯示的是人物行為由低到高,Y軸顯示的是關係行為由低到高。第一象限,是高任務低關係行為;第二象限是高任務高關係行為;第三象限是低任務高關係行為;第四象限是低任務低關係行為。“沒有最好的領導模式,每個模式都對一些特定的情境有明顯的效果。”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瞭解被領導者準備度

  情境領導的核心是,根據情境的不同和對員工準備度的判斷,使領導者適時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並根據權力基礎來實施有效領導。因此,被領導者的準備度也是其中的關鍵指標。

  保羅·赫塞說,準備度取決於兩個可以看到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人的能力,他的能力水平是什麼?他所顯示出的針對具體任務或是針對具體活動所顯示出的能力水平是什麼;第二是人的意願。在多大程度上這個人有動力去做這件事情,以及他在多大程度上願意做這件事情。

  “你必須要評價能力和意願這兩個方面,我們都知道,有些人有能力但是沒有意願,另外有些人有意願做卻沒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對能力和意願同時評價。”

  從意願和能力兩方面的強弱來看,保羅·赫塞將準備度劃分成四個級別,準備度1是最低的,準備度2、3居中,準備度4最高。

  對被領導者準備度的分析,使得領導者能夠提前對成員的能力和意願進行診斷,確定其準備度和需求,然後決定領導者自己應該給予被領導者多少任務行為和多少關係行為。

  保羅·赫塞對那些領導人行為與員工準備度不匹配情況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領導者要使得人們有獲得更多的發展,而且要提升現有的活動。給那些逐步發展的被領導者以逐步的獎勵,並且能夠在適當的時機內增加或減少這種獎勵。“這樣人們才能負責更多的職責,他們才能在上成熟,才能更好的發展。”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HAY集團大中華區陳瑋:傑出領導者需要邁過的六道坎

  “要看領導者的修身,首先要看領導者是怎麼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陳瑋用拉姆·查蘭的模型來講述領導者的發展過程。

  “領導者在發展中有六道坎兒。”其中包括,從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從管理小部門開始管理幾個經理;從管理幾個經理的經理到職能領域的經理人;成為掌管部或者業務線的領導者;成為掌管幾個部或者業務線的領導者,即業務群的領導人;最終,升到公司的位置,成為整個公司的領導者。

  哪一道坎兒是最難的?陳瑋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許有的人連第一道坎兒也過不了,而很多人是到了第二道坎兒就升不上去了。

  “彼得定律說,你會一直被升上去,升到你不能勝任的位置,那麼公司怎樣幫助領導者突破彼得定律,讓他們真正成為傑出的領導人?”

  陳瑋分析說,當領導者一步一步提升時,他的知識和技能必須要。包括制定戰略、做預算等。

  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領導者還必須面對很多問題。“首先是你的社會角色或者觀。也就是你怎麼看待你在公司中扮演的社會角色,你覺得這個崗位、這個工作什麼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自我形象,“你怎麼看你自己,很大程度決定了你怎麼做一個領導人和管理者。”此外,個性特點和方式也決定著領導者是否最終走向。

  陳瑋說,對於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展到每一道坎兒上,必須要隨之有一些變化,包括技能、知識、社會觀、社會角色觀、自我形象及個性特質的變化。

  這些“修身”的行為完成後,領導者開始管理自己的行為,其領導風格和管理風格也隨之呈現出來,“管理風格造就了我們中的組織氣氛,而組織氣氛對於組織的績效有30%的影響。”

  陳瑋總結說,如果一個領導者希望從和領導力的角度來影響績效,那麼一個好辦法就是,根據自己的崗位修身,提高個人素質,然後創造出恰當的領導風格,直接影響到員工的感受、組織的氣氛,最終給組織帶來績效影響。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商業評論》主編忻榕:華裔升遷並非玻璃天花板

  忻榕的研究起源於她對華裔在美國企業的技術領域以及管理領域的對比。“在美國的高新技術行業裡,有大量的華人主管。”她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是,華裔重視,對子女的投入很多,最終培養了大量的技術精英。

  但同時,在500強的企業中,這些優秀的、擁有良好專業背景的華裔精英,卻很少被提升到副以上的位置。通常的解釋是,在國外,華裔的升遷由於文化、語言等的影響,他們可能受到一些歧視,最終不能得到高層領導者的職位。

  但在忻榕看來,問題不僅僅出在這裡。她開始設計一項有關的調查。在這項調查中,研究者分別抽取了總數為300的兩個樣本。忻榕介紹說,其中的一個樣本是具有15年工作的、有技術背景的第二代美籍華人中層管理人員;另外的一個樣本是具有15年工作的、有技術背景的美國白人。

  忻榕說,第一代華裔碰到的有關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相當複雜,而第二代華裔與他們的父輩則有所不同,他們生於美國,沒有語言障礙,同時與美國人一起長大,對美國文化非常瞭解。因此,她希望排除那些非本質的因素,去探究深層次的原因。

  從成就動機、親和力動機以及影響力動機三個方面,忻榕分析了華裔的情況。這些華裔在成就動機上佔有80%的比例,他們的三個動機的排序是成就動機第一,親和力動機第二,影響力動機第三。而美國白人的三個動機的排序則是影響力動機最高,成就動機第二,親和力動機第三。

  對於華裔的成就動機佔主導的分析,忻榕說,這來自於他們的幼年。這些華裔的父輩來到美國後,首先需要克服生存的挑戰。而成就動機恰恰是對生存來說最為關鍵的。因此他們從小就有這樣的動機和需求。

  而對於一個公司的CEO來說,影響力動機最為重要,他有意願帶動周圍的去完成。這也恰恰是美國白人為什麼能夠更多地被提升到公司高層領導者位置上的主要原因。通過這項調查,忻榕進一步分析說,可以根據不同的動機,來把合適的人用在與其匹配的崗位上,把有成就動機的人放在研發崗位上,把有親和動機的人放在服務崗位上。而動機同時也可以培養,這與保羅.赫塞的理論不謀而合。在忻榕看來,領導者的玻璃天花板,有另外一種解釋,由此,也可以提出新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悅智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黃河明:影響力決定位置

  領導的要素就是要有人跟隨,正是在這一策略的指導下,黃河明受命於危難之中,接受了臺灣惠普的職位,他內外兼修,用自己對領導力的深刻理解,帶領檯灣惠普樹立了品牌形象,並迅速佔領了市場。

  

內部:員工最重要

  如何留住員工?黃河明的體會是,先要掌握好給員工的“薪水”的“度”。“員工的薪水要達到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這是一個基礎。可以讓員工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太快離開公司。”但這僅僅是一個基礎。

  “重要的是。”黃河明說,要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他們工作的意義。1990年,剛剛接任惠普臺灣區總經理職位的黃河明,面臨著大量的員工流失的問題。黃河明用40%的來做。的形式各不相同,包括例行的會議,每月的員工大會,以及抽籤選10~15位與他一起吃午餐———可以聽到每一個基層人員的聲音。

  在大會上,黃河明會向員工報告公司的上一個年度、上一個季度表現的情況,包括公司的營收、成本、利潤,甚至應收賬款是多少都會一一解釋。“有一些優秀的員工都想了解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公司現在的表現是如何,我有沒有可能幫助公司進步。因此他們會仔細領會報告的含義。”黃河明甚至還想出一個團結員工家人的辦法,“我們會給員工寫信,寄到他們家裡去,希望他們的家人增進對公司的瞭解。”根據中國的文化,黃河明特別請助理注意員工家裡發生的大事,及時出面給予關心,“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外部:善用自己的影響力

  “領導者在必要的時候,要從組織內到組織外。“黃河明說,他注意到,開放系統的推廣對很多精英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臺灣惠普牽頭成立了一個開放系統的協會,黃河明的策略是,先邀請這些學者(使用者)入會,再用使用者的核心力量來帶動其他企業加入。“宏碁集團帶動了開放型系統的公司入會,最早的時候大概有20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跟機構形成了一個協會。”此後,黃河明推動IBM加入到這個開放系統中來。“每一步的執行要善用領導者的影響力。”黃河明說,雖然職位上總經理可以領導副總經理,但實際工作中,副總經理也可以領導經理。“這種影響往往更深遠。”

領導力即影響力 要善用自己影響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留言評論,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謀劃哥小課堂,商業營銷關注謀劃哥某信某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