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閒扯古玩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每每看到慶曆重寶,就會想起上學的時候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慶曆重寶

北宋慶曆重寶,始鑄於宋仁宗趙禎慶曆年間(1041—1048)。宋仁宗在位(1022年-1063年)達四十年,改元年號九次,鑄錢11種。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其中,慶曆重寶可是宋錢冠以“重寶”的開始,之前的宋錢都是“通寶”或“元寶”。慶曆的錢文有楷書直讀、旋讀之分,銅、鐵兼鑄,慶曆重寶鑄造量一般,不算太少,

最初是鑄折十錢,後來民間盜鑄嚴重,逐漸減為折三、折二錢。

小平錢也稱折一錢,即當一行用錢。直徑一般在2.3釐米左右(參考數據)。折二錢即當二行用錢,也就是指 一枚當二枚普幣 ,直徑一般在2.7~2.9釐米左右。折三錢即當三行用錢,直徑一般在2.9~3.2釐米左右。折五錢即當五行用錢,直徑一般在3.3~3.6釐米左右。當十或稱折十,即當十行用錢,直徑一般在4釐米左右。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歷史環境

宋仁宗趙禎執政時期,由於長期的和平,宋朝經濟快速發展。但是康定元年到慶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間,西夏皇帝李元昊對宋方又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

宋朝對遼、夏是以每年支出數十萬兩銀、數十萬匹絹,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換取和平。

成為慶曆(1041年-1048年)初年政治經濟重大危機的,是所謂“冗官”、“冗兵”、“冗費”的三冗。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趙禎在位時,冗兵特別嚴重,全國軍隊總計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佔賦稅十分之七。宋夏戰爭結束後才略有裁減,亦維持在一百一十餘萬人。鉅額的軍費開支佔國家總收入的大部分。

所謂“冗費”,是指皇帝的各種祭祀活動、修建佛寺宮觀以及各種賞賜等等的開支。“三冗”導致宋朝廷入不敷出。為了維持龐大的開支,只有加緊剝削。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當時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有關。

據史料:“公元1043年,仁宗委任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政有十條: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朝政風氣為之一新,國庫略有增加。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但好景不長,加上此時發生宋與西夏的戰爭,仁宗對西夏、遼用兵,屢戰屢敗,所以鑄行大錢以減輕財政負擔。

同時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朝廷主政官員互相傾軋,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使慶曆新政猶如曇花一現,以失敗告終。

朝廷“歲入”不敷應用,鑄錢銅源難以為繼,鑄錢又隨之“瘦身”變小了一圈。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

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曆六年六月(即公元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岳陽樓記》,都是看圖寫的。

范仲淹借文抒意,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而我們此時也就只能看著慶曆重寶,讀著《岳陽樓記》,來感受一下北宋中期當時歷史紛繁的氣息了。

北宋中期的慶曆重寶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點擊小程序看一看。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