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理论?

活动中心17653708


人们大都把道德和伦理视为一个概念,其实,两者并非完全一致,对此进行界定,首先应该分别弄清楚它们的辞源意义和概念意义。

1、辞源涵义

从辞源上考察,在西方, “道德”(morality)一词源于风俗(mores),而mores则是拉丁文mos(即习俗、性格)的复数,后来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根据希腊道德生活的经验,从mores一词创造了一个形容词(moralis),指国家生活的道德风俗和人们的道德个性。英文的morality就沿袭了这一含义。

“伦理”或“伦理学”(ethics)一词源于古希腊的伊索斯(εˊθ0S)。该词在荷马时期表示驻地或公共场所,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中,这个词表示某种现象的实质或稳定的场所。后来专指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惯例,相当于汉语的“风俗”、“品质”、“品格”、“德性”等意思。

可见,在西方道德和伦理的辞源涵义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风俗、习惯以及内在的品性、品德。即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个人的品德。

但在中国,道德与伦理的辞源涵义却有所不同:“道”本义为道路。《说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所谓人道,指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规则,如《礼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也。”“德”本义为得。《管子?心术上》曰:“德者,得也”。“德”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说文》)“道”与“德”的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中:“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意思是:“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得也。”(《四书集注?论语注》)可见,中国“道德”的辞源涵义与西方相同,一方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指内在的行为规范心理自我-个人的品德。

“伦”本义为“辈”。《说文》曰:“伦,辈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五伦”就是指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理”本义为“治玉”。《说文》云:“理,治玉也。”引申为治理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可见,中国的“伦理”就包括如下两个意思:一方面是外在的规范-行为应该如何;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规律-行为事实如何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2、概念涵义

我们是在如下意义上使用“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的:“道德”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和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伦理”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要正确理解“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道德与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涵义

作为“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的道德与伦理是指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第一、关于道德和伦理“具有社会效用”

道德和伦理都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应该”是道德和伦理的重要属性。但是,并不是它们的特有属性;因为 “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不都是道德和伦理。以吃饭为例,西方人习惯用刀叉,印度人习惯用手指,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这三种习惯都是应该如何的规范,但皆非道德和伦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使用刀叉或筷子,是道德的和合乎伦理的,而使用其他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道德和伦理的“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的关键在于具有利害社会的效用:道德和伦理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对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第二,关于道德和伦理是“应该而非必须的非权力”规范

道德和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但法律也是“应该”的行为规范。这两种的区别在于什么?过去的观点一般认为是法律规范依靠“强制力量”来维系,而道德和伦理规范依靠“非强制力量”来维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强制,就是使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强制包括肉体强制、行政强制和舆论强制。实际上道德和伦理也依靠“强制力量”维系,是依靠“舆论强制”。因为,舆论同样具有使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意志而服从他人意志的力量。俗语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舌头底下压死人”,就是“社会舆论”强制力量发挥的作用。

因此,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不在于是依靠依靠“强制力量”,而在于是否依靠一种特殊的强制:权力。权力是管理者拥有且被社会承认的迫使被管理者服从的强制力量。法律规范是权力规范;伦理道德规范则是非权力规范。

(2)道德是“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涵义

作为“规范在人们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道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道德行为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所谓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在长期行为中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一个人长期地遵守或违背道德规范地行为,以致于形成和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就是道德的另一个涵义-品德。如果说“规范”是人们外在的道德,那么“品德”则是人们内在的道德。

(3)伦理是“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的涵义

作为“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的伦理,是指人的行为所固有的具有利害人己的属性的规律。这里所说的“行为”,是指“伦理行为”,是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也就是人生而固有的各种伦理行为之本性,也就是道德哲学家所说的“人性”。它是 “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产生和推导出来的根据,因为只有客观上存在“事实如何”的某种行为类型,才会谈到“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如果某种行为事实上就不可能存在,那么,提出对这种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就是无稽之谈。


西门戒戒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道德即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道德是具体的和发展变化的。道德: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入江学海


道德理论有弗洛伊德,康德,科尔伯格,皮亚杰等人提出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我们把它简称为三水平六阶段,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皮亚杰道德理论,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两个方面。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儿童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京津冀生活


感性的塑造就是在没有说教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亲身接触时代而形成的道德观。这样形成的道德观,一般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所得出的结果也往往不全面,好处是亲身的感受更真实,更觉得可靠。比如“我”对朋友道德观,别人说这个朋友不咋地,但我亲身感触还不错,我当然相信我的亲身感受了,于是我就初步形成了“我”对这个朋友的道德观,知道了对他我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比如该不该借钱给他,该借多少钱给他等道德意识,但是亲身感受也往往不全面,因此好多的朋友又有分离的,又有成仇的。很多情况下,认识一个人往往需要一辈子的亲身感受,因为我们都是时代的产品,而时代又是在变化着的。

理性的塑造就是在被说教而非亲身感受的情况下所形成的道德观。比如父母的说教,老师的说教,朋友的说教,媒体里边的说教等等,理性所塑造的道德观一般比较全面,可以较多和较快地形成很多的道德观,人们的大多数道德观都是因此而形成的,缺点是这样的道德观不真实,容易动摇。

人们的很多道德观大都由感性和理性共同塑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被说教和亲身感受共同塑造所形成的


钰萱生活记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云:“大丈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劳伦斯·科尔伯格自1958年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对其作了首次阐释后,不断修正,大家可以借鉴。《道德的理论和实践》是现代傅季重、黄万盛编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共辑论文二十二篇,内容涉猎较广,需要详细了解的可以深读


长春亿通手机批发


中国的道德理论

道家学说的道法自然以及《道德经》就是道德理论,还有《太上感应篇》。

儒家学说的道德理论就是“仁义道德”博爱亲仁,养浩然正气。

佛家的道德理论,讲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也是道德,今生修来世,积德行善,庇护子孙

墨家学说兼爱非攻,也是道德理论。

外国的道德理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以及《圣经》都是道德理论。


祁华胜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道德即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道德是具体的和发展变化的。道德: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平凡俩口子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道德即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道德是具体的和发展变化的。道德: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亮亮观铜都


道德理论指的是不同道德或伦理体系之间的理智评测和比较,例如,倘若我们比较结果论和人道论,那我们就是在进行道德理论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为自己道德体系辩护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进行着道德理论的研究


活的像风


道德,是讲人道,只讲道德,不讲理论,也是不妥当,道德与理论相结合,平常多做一公益事业,为民造些福,讲讲理论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