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反思自身,孩子選擇內心,幸福才是重點


高三,家長反思自身,孩子選擇內心,幸福才是重點

這是劉叔的故事:

我的高三,是人生的一個痛點。

也許那個時代,都是以貧窮為標籤的。我也一樣,只是更甚。

父親早逝,母親也早早失去了經濟能力。我是在哥哥嫂子的咬牙資助下,堅持上了高中。

一進入高三,我就陷入了是否要繼續求學的糾結中。

內心深處,我是非常想上大學,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

可是,我面臨著兩個現實的困難。

一是,家裡的經濟條件。父親過世後,我和母親相依為命,每月依靠著可憐的撫卹金維持生活。

兩個哥哥早早地輟學參加工作,補貼家用。日子雖然拮据,我卻被保護得很好。加上成績優異,很順利地考上了高中。

可是學費成了一個巨大的坎。

那時大哥已經有了孩子,正是用錢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和嫂子有沒有爭吵過,但是,嫂子把錢給我的時候,緊緊地捏著錢捨不得放的樣子還是刺痛了我。

我不怪他們。嫂子能嫁給大哥,並一直貼補著我們,實在已經是很難得的了。況且,他們的工作,真的是很辛苦。過了這麼多年,我都在想,如果是我,一定不會去選擇有這樣家庭的男人。

哥哥和嫂子一直鼓勵我,讓我不要擔心錢的問題。

但是,現實的環境就是這麼殘酷,每次要定資料,買試卷,我都不敢再去要錢。我怕。沒有資料,沒有試卷,我只能坐在那裡乾瞪眼,於是,我的成績也就出現了問題。

事情就這樣開始出現了惡性循環。內心中,對於哥哥嫂子的付出又會有一百二十個愧疚。

其實,寒門學子的心酸,真的不是像電視裡面演的那樣。

我們的心酸有時就是一餐飯,一份試卷和一個眼神。

自卑,自尊,愧疚,永遠都在不停地糾纏,迷茫和憂鬱盤桓著,我已經感覺到了窒息。

我終於決定放棄學業!

那一年,正是高三。


高三,家長反思自身,孩子選擇內心,幸福才是重點

孩子的情感負擔

劉叔說,他高三畢業後,就去找工作了。感覺心裡很輕鬆。

問他後不後悔,他很堅定地說,不後悔。因為這個選擇,能讓他從經濟上立刻得到改觀,更重要的是,它把他從自卑、愧疚的泥潭中拔出來了。

劉叔的這個答案,就是我們平常在重要節點時的兩種選擇基點:經濟選擇和心理選擇。

每個人的高三,都在這個節點上。說它重要,因為它是我們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端。而另一個階段,又是天差地別的兩種人生。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所有人都充滿了期待,誰都不願意輸在下一個階段的起點上。

現在的高三孩子,大多數已經沒有了經濟上的困窘,但卻揹負著更沉重的情感負擔。

1.長輩的好,無以回報。

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情況。出生在蜜罐裡孩子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疼愛得無以復加。小時候,孩子天真地表態:長大以後,我一定掙好多錢,我養你們。等長大後,才發現,這就是一個謊言。

親人們從來也沒有希翼孩子們回報,可是你對我的好,我無以回報,真的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債。

劉叔的放棄,經濟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怕面對哥嫂的付出,無以回報。怕成績下滑,會讓哥嫂失望。怕萬一失敗,無顏面對家人。

2.過度期待,難以達到。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能考上985,211,父母們更是充滿期待。

中國最經典的場景是:當孩子拿著自以為很好的成績給父母看時,父母會說:要是能考到前幾名就好了。等孩子考到第二名時,父母會問:第一名是誰?等孩子拿到班級第一時,父母又說,如果能拿到年級第一就更好了。等孩子拿到年級第一時,父母又說……無論你怎樣努力,總有下一個目標在等著你。

過度的期待,總是讓孩子們難以達到,而你對我的好,我卻沒法滿足你對我的要求,我一直在辜負著你的期望,那種焦慮,是真的很讓人痛苦。

3.善良孤單,無處安放。

生活的富足,家人的寵愛,讓我們的孩子內心善良,愛意充盈。

他們對所有的人,都不設防。雖然他們也受到教訓,但從小物質豐厚的生活,讓他們更加地憐惜弱小,更願意付出。

但他們又是孤單的,家中,他是唯一的那個還要依靠別人的人,是那個最沒有話語權的人。他要孤獨地面對高考——一場艱難的戰役,他只能孤軍奮戰。

善良讓他們不願意去責怪父母,而過度地期待又讓他們難以達到,對未來的擔心更加重了他們的焦慮,各種的壓力,整日輾壓著他們,痛苦的內心世界,父母們有沒有讀懂?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時刻。

高三,家長反思自身,孩子選擇內心,幸福才是重點

幸福最重要

父母們反省一下,你對孩子的關注和360度的愛是不是已經變成了一種折磨?你對孩子過度的要求是不是已經在吞噬著孩子們的內心?隱藏在“愛”中的言行,是不是有意無意地要孩子以“服從”“聽話”為前提?

《小歡喜》中,陶紅飾演的媽媽,就是一個一步一步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她認為自己都是為孩子好,以自己對女兒的付出為要脅,把孩子逼得想要跳江。

北大學子殺母案中的吳謝宇,優秀到讓人眼紅,可內心孤獨,無處表達。母親與外界對他的過度期待,在他發現無法達成時,他寧可選擇讓母親消失,也不願看到母親對自己的失望。

家長們,請先降低你們的期待,聰明、善良又孤獨的孩子們,會拼命達到你們的目標。

孩子,誰告訴你,家長的幸福需要你來負責?

你的選擇,將來的後果都要你自己承擔,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想好,遵從本心,幸福是你自己的體驗,沒有人能代替。

別人覺得好,那都是別人,包括你的父母,都與你無關

只有你自己,才能讓自己幸福,那才是最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