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老板害怕,缺了“任”员工受伤

信任从何而来?这是企业非常困惑的一个难题。在说文解字中“信,诚也”,语言真实的意思。“任,符也”,“符”是古代取信之物,用竹子或者金玉制成,上书文字,一符从中剖成两半,朝廷和有关外任官员或者将帅各执一半,用时两半对合表示可信与否。

老板希望通过员工的“信”降低沟通成本、简化流程、精准判断、减少阻力。员工希望通过“任”获取公正对待、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增加凝聚力。信任是老板和员工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老板的信任秩序:先是认同信任,来自血缘、亲缘、姻缘、地缘,区分“家里人”和”外人”。其次是了解信任,来自相处的时间和共同的经历,区分“圈子里的人”和“圈子外的人”;最后是制度化信任,来自企业的制度建设,民企因生存压力,导致重经营轻管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往往老板本身就是企业制度的破坏者。甚至将制度化信任拿出来做做样子,加剧信任危机。

员工的信任秩序:首先是制度化信任,员工基于企业信息不对等,希望受到尊重,获得同等职业发展机会,希望人尽其才;其次是心理契约信任,希望自己的付出和企业的承诺能兑现,希望贡献和收益成对等,希望职务高低和能力大小对应;最后是文化信任,经历和企业共同成长,证明了企业价值符合社会公德,和自己的发展目标一致,从而建立长期的归属感。

没有“信”老板害怕,缺了“任”员工受伤

要白纸黑字 不要红口白牙


如何建立企业的的制度化信任呢?企业内部的信任出自利益、陷于情感、归于秩序、忠于原则、作用于价值。

首先建立“白纸黑字”的制度。通过书面化的利益承诺养成认真对待信任的态度,减少红口白牙、口是心非、空口无凭的陋习。不敢白纸黑字的承诺,根本不会有兑现的可能。

其次记录正式决策、会议建议的观点,定期统计和分析,将信任建立在可以衡量的基础上。让决策正确率高的、建言献策被采纳多的人和信任度建立起正向关联。减少偏听偏信的风险

第三、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生产营运、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职能中,遵守管理秩序。运用SWOT分析、开展可行性调研、设立SMART目标、科学分配资源、制定执行措施、量化考核内容、使用PDCA循环。把信任和结构化、工具化的管理秩序结合起来。

第四、在讨论问题前,先讨论原则。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在工作标准、制度流程、团队建设之中建立起坦诚表达、理性分歧、创意优选的信任文化。

最后,用价值贡献说话。员工必须面对岗位责任是:“对我服务的企业,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企业的信任一定要给有贡献的人,这种贡献不单单是业绩,业绩只是一个短期的指标。企业需要员工的贡献有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梳理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能同时做到这三个方面的人,难道不值得企业信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