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01

記得之前有一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故事的主人公叫彭楠,今年已經97歲了。

這位愛美的奶奶頭上總是彆著兩朵小紅花,又可愛又有精氣神。

正所謂:白髮帶花君莫笑,歲月從不敗美人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當然,這位奶奶可遠不止愛美這麼簡單,她掌握的技能可以吊打一波90後。

先奉上奶奶的書畫,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除此之外,奶奶還會唱歌和彈琴,琴棋書畫樣樣不落。

兒子稱她:“應該可以說是一個學霸了。”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她的老師贊她:“她是我學生中的佼佼者,比90後認真多了。”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其實這些都是彭奶奶在退休以後才開始學的。

她30多年前入讀老年大學,如今雖已近百歲,卻依然拒絕畢業,一直堅持讀書學習。

奶奶更是霸氣放言:“我要活到150歲。”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每個禮拜奶奶有4天要上課,共有八節課,每到上課那天,老人家7點就會從家出發,轉兩趟公交,一個多小時後到達學校。

家人擔心她的身體,勸她量力而行,在家自己學習,她卻風雨無阻,堅持要去學校上課。

她說“生活有條理,身體就安康。”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她喜歡篆書,瀟灑寫下“壽而康”三個字,她說“要長壽,要健康”。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句口號,但這位老奶奶卻用實際行動畢生踐行。

02

中國有句俗語——什麼年紀做什麼事。

人生彷彿成了一張寫滿了“待安排日程”的清單:

22歲前,好好讀書;

30歲前,應該成家;

35歲前,應該立業......

50歲以後,人開始衰老,就不要瞎折騰,該做的就是頤養天年了。

康德說:“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撒母耳厄爾曼說:“沒有人會只因年齡而衰老,我們是因放棄我們的理想而衰老。年齡會使皮膚老化,而放棄熱情卻會使靈魂老化。”

老而彌堅,砥礪歲月,老年人可以返老還童。

逃避現實,得過且過,年輕人也形似朽木。

年齡,不是寫在臉上,而是你內心狀態的反映。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03

如果這世界上有可以讓人“逆生長”的藥方,學習必是其中一味。

國外的研究發現,人類是由兩種智力構成的,一種是流體智力,另一種是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是人先天構成的,到了22歲左右就會到達頂端。

而晶體智力,是後天習得的,它是與經歷、經驗相關的智力表現。

如果人們能夠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與經驗心得,持續的接受新鮮事物,就可以持續的成長。

有醫學研究表明,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只要測試發現他的晶體智力發生突發式的下降,在今後的五年內,這個人患病去世的概率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在老年階段,如果要保持很好的精神狀態,就必須能主動地學習,接受新鮮的事物,這樣才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

簡單來說就是,越愛學習的老人,越不容易衰老。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04

西漢經學家劉向在《說苑》中的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平公一次問盲樂師師曠:“我已經七十歲了,很想學習,但恐怕太晚了。”

師曠答道:“為什麼不點起蠟燭呢?”

平公聽了很生氣:“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

師曠說:“盲臣哪敢戲弄君主呢?

我曾聽說過,少年時好學,如同初升的太陽一樣光鮮明亮;壯年時好學,如同中午的太陽一樣熾熱似火;老年時好學,就像用蠟燭照明一樣,在黑暗中閃光。

點蠟燭走路,與摸黑行走相比,哪個更好呢?”

晉平公不禁讚道:“說得好啊!”

這就是“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這句話的來源。

其實,無論人生處在哪一階段,保持學習都會是照亮人生的那束光。

活到老學到老,武漢97歲的奶奶上了32年老年大學

05

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朵夫》裡寫道:

“大半的人在20歲或30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

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地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

有的人年輕著,卻已有腐朽的味道。

有的人邁向遲暮,卻散發青春的光。

真正的衰老,並非年齡上的老去,更多的是靈魂上的惰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