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古代北方戰鬥力長期強於南方?

布穀看世界


1、如果以中原王朝作為整體,那麼南北戰爭是很少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吳國、越國的戰力不比北方弱。大明也是由南至北打下來的。而北方戰勝南方基本上是以多勝少以。像晉統一三國,蜀吳的人口軍隊加起來都大大少於晉。又何談戰力更強。古代人口經濟重心都在北方,北方能收復南方叛亂並不能說是什麼難事。

2、北方少數民族南侵

冷兵器時代,騎兵無疑是所向披靡。特別是在平原地區,殺人如收割一樣。試像想你是一個步兵,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拿著砍刀衝殺過來,你碰都碰不到他。就好比一個英雄跑的比你快,傷害比你高,還比你肉。怎麼操作?

況且霍去病也還封狼居胥。

宋被攻破是因為其沒有燕雲十六州,沒有長城防線,沒有北方天險。(宋其實軍事實力不弱,只不過生不逢時,不僅沒有北方天險防禦,還連續遇上遼、金、蒙古。一個比一個強)

晉、明則是國家內亂的原因,才給了北方外族入侵的機會。

最後中國這麼多年,誰還能說清自己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重返歷史的小明


在我國曆史上北方戰鬥力長期強於南方確實是事實,這也是大一統王朝大部分都是北方統一南方而很少有南方政權統一全國的原因。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相對複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發展、人口數量、地理環境、危機意識、軍事裝備等等方面的因素構成了這個事實,直到明朝的建立才算完成了一次突破。

北方軍隊戰鬥力強於南方不是單獨存在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和充沛的後勤保障、精良軍事裝備、彪悍尚武的戰鬥意志以及百戰百勝的自信都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與北方長期在實力大於南方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單兵素質、戰鬥意志、彪悍尚武、百戰餘生才能讓北方軍隊如虎添翼。下面我們從南北方實力差距和軍隊戰鬥力自身兩方面來做一下詳細闡述:

歷史上南北方比較,北方綜合實力長期領先南方是不爭的事實;實力的差距必然會導致軍事裝備上的差異

經濟重心長期在北方

從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夏朝開始,到宋朝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經濟中心。富庶的關中平原以及華北平原不但成就了漢唐等大一統王朝的強大,即便是南北割據時北方政權也成為碾壓南方的存在。從夏商周三朝的統治核心都在北方,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有六個在北方。

秦國通過富庶關中的經濟才能裝備帶甲百萬,統一天下的征戰大軍。直到大秦南征軍團平定百越,整個南方才徹底納入中原版圖。所以南方經濟起步較晚,自然在王朝中的話語權就小。加上古代王朝的生死大敵通常在北方草原,所以北方軍隊的實力強於南方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交通和自然環境

南方多山脈大河,完整的南方被這些天然屏障劃分為幾個獨立的封閉環境。基本上南方大致可以根據山脈、水系大致分成益州、荊州、揚州、嶺南四個板塊,所以容易誕生割據勢力。而北方除了北方的燕山、太行山以外基本上是一馬平川,所以北方統一的難易程度要遠大於南方。況且南方多山、交通不便,不利於人口大規模增長和貿易往來。所以南方不容易形成規模化的軍隊和機動性極強的騎兵,因此在相當長一段週期內被北方的軍隊壓制。

氣候環境不利於優良戰馬的產出

古代沒有坦克、裝甲車這類機械化裝備,而戰車早就在戰國時代就被淘汰了。所以軍隊的機動性嚴重依賴騎兵,北方的河套地區、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都是出產良馬的地方。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牧草以及優良的種馬都構成了優良戰馬出產的因素,而南方則不具備這個條件。南方一是自然環境不理想;二是南方多山少地,不可能提供大規模的草場。

如果南方餵養戰馬所需要的資源可以抵得上幾十個士兵的需求,而云南的滇馬更多的用作運輸工具。即便是南方養戰馬,同樣的戰馬數量南方需要付出的成本遠高於北方。所以兩宋尤其是南宋非常缺乏戰馬,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即使能擊潰對手也因機動性不足無法殲滅敵軍。這也是南方軍隊在一段時期內戰鬥力不如北方的原因之一。

北方地區由於長期和北方草原遊牧政權對峙廝殺,所以北方軍隊在兵員素質、戰鬥意志、彪悍尚武方面遠超過南方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每一個都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敵。北方草原民族不事生產,經常南下掠奪。所以北方尤其是長城附近居民經常淪為遊牧民族劫掠的對象,所以北方在於遊牧政權廝殺中變的彪悍尚武。每一代大一統的王朝基本都要通過和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殘酷的戰爭以後,才能迎來王朝的鼎盛,這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定律。

中原王朝與草原帝國搏殺肯定出動更適應氣候的北方軍隊。所謂百戰出精兵,通過殘酷戰爭磨練出來的北方軍隊自然不是南方軍隊可比的。經過長期戰爭的錘鍊,北方軍隊從兵員素質、戰鬥意志以及彪悍尚武的性格方面遠勝南方軍隊。

小結:

由於古代北方於南方相比富庶(宋朝之前),所以北方更容易武裝其數量龐大的軍隊。由於中原王朝與草原政權的對於主動權的爭奪,所以通常都是通過殘酷戰爭來進行。長期戰爭的錘鍊加上北方大量產出的戰馬,都讓北方軍隊的戰鬥力在相當長的歷史週期內強於南方。


我們以史為師


要從地緣政治方面說起 遠古人們為了生存,就需要尋找既有山有水源,又便於交通的地帶生活居住,而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平原地帶滿足了以上需求,故而北方居住人口要多於南方。逐漸形成了多個各自割據的政權。各國為爭地盤難免軍事鬥爭,多以陸戰為主,軍隊長期處於戰爭狀態,自然鍛鍊了戰鬥力,從商周到春秋,各國爭鬥最終被強悍的西北戰狼—秦軍所擊敗統一。北方以寒冷為主的的氣候也錘鍊了軍隊的性格,四季分明的氣候賦予了北方人愛憎分明的粗獷豪放的個性。自然也不乏爭強好勝之徒,加之士兵的組成基本為農民和無業人員等最底層的群眾,他們沒有更好的生存手段,只有通過軍功來獲得晉身之階,自身性格加上動力驅動自然也就打造了好勇鬥狠的血性漢子。冷兵器時代戰爭除了謀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單兵素質 畢竟所有的戰爭目的都要靠士兵去完成,彪悍的士兵和靈活的戰術,往往是他們取勝的法寶。北方遊牧民族充足的肉類也保證了他們的體力充沛。反觀南方士兵戰鬥力,因地處江南富庶地區,除非全國性的大一統戰爭,一般不願意往北方苦寒地區討伐 即便打勝了也沒有更多的戰略價值 反而使自己處於包圍之中,對生活相對容易的一些老百姓來說從軍只是謀生的手段,並不是拼命的理由。歷史上南下作戰的很多,北伐的卻很少 。以上情況只是相對來說 ,戰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反映,且不論指揮人員的謀略和武器的優劣,從單兵素質來看,似乎北方軍隊要強一些,歷史上中國的政治統治中心幾乎都在北方。秦魏到隋唐,金宋元明清,其中南宋是因為亡國才南遷的 明朝的朱元璋和後來的蔣介石,雖然都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沒有鞏固住勝利成果 後來都被北方軍隊打敗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北方軍隊強悍的戰鬥力是有歷史淵源和傳承的。


怒向刀


常規的解答一般都認為中國地勢北高南低,順勢而下自然是由北往南而攻者佔便宜。

個人認為更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地勢以大平原為主,適合馬匹的馴養,同時地理上與關外草原相鄰,亦可大量購買軍馬。而冷兵器時代騎兵與步兵作戰的戰損肯定是幾倍的比例。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女真兵滿萬則天下無敵之說。

當然北方地勢平坦,不似江南河流縱橫,也更有利於後勤糧秣運輸,同時中國自秦漢以後北方尚武而南人崇文也是一個原因


青藤狗窩


古代北方戰鬥力強於南方那是因為在冷兵器時代。主要原因是北方草原居多隻適合放牧,農商業發展不如北方。要想得到生活物資只能靠搶富庶的江南。再加上馬匹有的是,我國地勢北高南低,古代打仗騎兵佔優勢。言而簡之北方生產力落後 完全是逼出來的戰鬥力!


彥1981


自古北方出武將啊


鄉土啊輝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解史。

事實證明,題主的問題並不新鮮,但是很少有人可以說得清楚。古代王朝的士兵往往是北方強於南方,也有一小部分南方精銳的戰鬥力強的可怕的!

為什麼說北方士兵強於南方士兵,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小果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由政治原因造成的

在封建王朝的歷史記憶裡,大多數的統治政權會將國都建立在北方,南方作為陪都以及錢糧倉庫。

政權的建立自然會帶來最優秀和最精銳的軍事力量以及工藝力量。北方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戰略空間,可發展性強,並且交通便利,地形適合建造更多的城市和更強的軍事堡壘。伴隨在帝王身邊守護皇城的肯定是本朝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毋庸置疑。

一國之都大都形成了圍繞聚集的現象,南方雖然富裕,但是人口密集度和政治影響力卻遠不如北方。並且國都都建立在帝王的封建迷信上,北方擁有大多數的風水龍脈,適合建都!


二、由環境原因造成的

自古以來,南方柔美,北方彪悍,在所有人的印象裡,提到南方,第一印象是美女,第二才是經濟。

北方的環境氣候凜冽粗陋,民風兇悍。北方人的性格在這種環境裡更容易生存,惡劣的環境也培養了北方人好勇鬥狠,頑強的性格和強健的體魄。

軍隊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守護一個國家不受外敵侵犯的保證。士兵的挑選相對於偏向身高體壯的北方人,在戰鬥過程裡,北方人的強壯往往比南方人更能震懾敵人,打敗敵人!

北方由於地理原因,擁有漫長的邊境線,處於長期和敵人對抗的狀態,飽經戰火的北方士兵無論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上,都要強於看不到硝煙的南方軍隊!


三、由經濟原因造成的

南方經濟發達,水路縱橫,自古以來,南方就是各個王朝最重要的金庫。可以說南方人天生的適合做生意,南方的地理位置更讓商人所接受,在帶來鉅額利潤的同時減少了運輸成本,並且海外貿易對於北方人而言,完全沒有頭緒!

伴隨著繁榮的經濟體系衍生出的絕對是驕奢淫逸,富裕的南方無論在誰的眼裡都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脂粉氣和金錢的魅力往往最能消耗一個人或者一支軍隊的戰鬥力,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薰染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總結: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北方人比南方人強壯,北方士兵比南方士兵敢打仗,但是事情無絕對,南方士兵雖然不善。騎馬,在水上作戰的能力要遠遠強於北方士兵,只不過古代很少有大規模的海戰發生罷了,中原王朝的主要敵人都在北方!


詩涵果果解史


導讀:在我國曆史上北方戰鬥力長期強於南方確實是事實,這也是大一統王朝大部分都是北方統一南方而很少有南方政權統一全國的原因。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相對複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發展、人口數量、地理環境、危機意識、軍事裝備等等方面的因素構成了這個事實,直到明朝的建立才算完成了一次突破。


北方軍隊戰鬥力強於南方不是單獨存在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和充沛的後勤保障、精良軍事裝備、彪悍尚武的戰鬥意志以及百戰百勝的自信都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與北方長期在實力大於南方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單兵素質、戰鬥意志、彪悍尚武、百戰餘生才能讓北方軍隊如虎添翼。下面我們從南北方實力差距和軍隊戰鬥力自身兩方面來做一下詳細闡述:


歷史上南北方比較,北方綜合實力長期領先南方是不爭的事實;實力的差距必然會導致軍事裝備上的差異

  • 經濟重心長期在北方

從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夏朝開始,到宋朝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經濟中心。富庶的關中平原以及華北平原不但成就了漢唐等大一統王朝的強大,即便是南北割據時北方政權也成為碾壓南方的存在。從夏商周三朝的統治核心都在北方,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有六個在北方。

秦國通過富庶關中的經濟才能裝備帶甲百萬,統一天下的征戰大軍。直到大秦南征軍團平定百越,整個南方才徹底納入中原版圖。所以南方經濟起步較晚,自然在王朝中的話語權就小。加上古代王朝的生死大敵通常在北方草原,所以北方軍隊的實力強於南方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 交通和自然環境

南方多山脈大河,完整的南方被這些天然屏障劃分為幾個獨立的封閉環境。基本上南方大致可以根據山脈、水系大致分成益州、荊州、揚州、嶺南四個板塊,所以容易誕生割據勢力。而北方除了北方的燕山、太行山以外基本上是一馬平川,所以北方統一的難易程度要遠大於南方。況且南方多山、交通不便,不利於人口大規模增長和貿易往來。所以南方不容易形成規模化的軍隊和機動性極強的騎兵,因此在想當長一段週期內被北方的軍隊壓制。

  • 氣候環境不利於優良戰馬的產出


古代沒有坦克、裝甲車這類機械化裝備,而戰車早就在戰國時代就被淘汰了。所以軍隊的機動性嚴重依賴騎兵,北方的河套地區、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都是出產良馬的地方。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牧草以及優良的種馬都構成了優良戰馬出產的因素,而南方則不具備這個條件。南方一是自然環境不理想;二是南方多山少地,不可能提供大規模的草場。

如果南方餵養戰馬所需要的資源可以抵得上幾十個士兵的需求,而云南的滇馬更多的用作運輸工具。即便是南方養戰馬,同樣的戰馬數量南方需要付出的成本遠高於北方。所以兩宋尤其是南宋非常缺乏戰馬,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即使能擊潰對手也因機動性不足無法殲滅敵軍。這也是南方軍隊在一段時期內戰鬥力不如北方的原因之一。



北方地區由於長期和北方草原遊牧政權對峙廝殺,所以北方軍隊在兵員素質、戰鬥意志、彪悍尚武方面遠超過南方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每一個都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敵。北方草原民族不事生產,經常南下掠奪。所以北方尤其是長城附近居民經常淪為遊牧民族劫掠的對象,所以北方在於遊牧政權廝殺中變的彪悍尚武。每一代大一統的王朝基本都要通過和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殘酷的戰爭以後,才能迎來王朝的鼎盛,這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定律。

中原王朝與草原帝國搏殺肯定出動更適應氣候的北方軍隊。所謂百戰出精兵,通過殘酷戰爭磨鍊出來的北方軍隊自然不是南方軍隊可比的。經過長期戰爭的錘鍊,北方軍隊從兵員素質、戰鬥意志以及彪悍尚武的性格方面遠勝南方軍隊。


小結:

由於古代北方於南方相比富庶(宋朝之前),所以北方更容易武裝其數量龐大的軍隊。由於中原王朝與草原政權的對於主動權的爭奪,所以通常都是通過殘酷戰爭來進行。長期戰爭的錘鍊加上北方大量產出的戰馬,都讓北方軍隊的戰鬥力在相當長的歷史週期內強於南方。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我國古代北方軍隊戰鬥力顯著大於南方,具體來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冷兵器作戰時代,騎兵是軍隊戰鬥的主力。北方四季分明,適合牧草生長,孕育了天然的馬場,歷朝歷代騎兵訓練基地均在北方。加上平時防禦少數民族入侵的需要,北方騎兵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優勢顯著。

2. 古代南方開發較晚。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長江以南開發難度較大,直到南宋以前,經濟和政治中心始終都在北方。所以北方兵員豐富,能征善戰。

3.地形原因,導致國家防禦和爭奪的重點在北方。南方一馬平川,除了長江天塹在,幾乎無險可守,所以古代的統一戰爭都是先統一北方,而後南下統一。除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由南向北統一中國外,再無其它例子。所以看起來給人的印象南方軍隊很弱,其實像赤壁之戰,淝水之戰證明了南方軍隊本身戰鬥力不弱,只是缺乏一些天時,地利要素罷了。





泠喃


我國以淮河和秦嶺為界,將中國分為北方和南方。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地理上的劃分明明是以氣候為標準,怎麼能扯到戰鬥力上呢?

眾所周知,夏商周三代時期,人類主要居住在氣溫適宜的淮北地區。特別以農業技術起家的周王室,本就居住在北方的渭水流域,當地的傳統農作物多以黍稷菽麥為主,有些並不適合南方生長。因此,受到種植技術約束的老百姓,大多選擇淮河以北為自己的居住地。而當時的淮南地區基本被視為南蠻,他們和中原來往也不多,直到楚國的崛起。

之前,中原的鬥爭都是發生在北方地區,也就是淮北。除了諸侯之間的內部摩擦,外部就是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爭鬥為主。

春秋戰國,吳楚不弱

周平王東遷後,楚國還是介入中原的紛爭之中。從春秋到秦朝建立的500年間,你能說代表南方的楚國是被北方諸侯壓著打的嗎?顯然不成立。想當初,楚成王一人對壘齊桓公的諸侯聯軍也並沒有身處下風,之後泓水之役實力碾壓宋襄公。到了楚莊王時,又力挫晉國,問鼎中原。

要不是後來楚國人才流失嚴重,不說楚國會將中原諸侯怎麼樣,但勢均力敵是沒問題的。

再說說,南方的吳國,短短數十年,便脫穎而出。且不說,他與同處南方的楚、越如何相爭。就觀其北伐,吳王夫差搖著船攻打齊國,把中原勁旅收拾得服服帖帖,後來又去叫板中原霸主晉國。你能說,南方戰鬥力弱於北方嗎?

雖說笑到戰國最後的是秦國,然而楚國也是比較難打的一個,嬴政為此出動了60萬大軍是真的。然後,秦國雖統一天下,作為南方代表的楚國屈服了嗎?

秦漢之間,項羽、韓信不服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住在吳地的項羽不服,住在淮陰的韓信也不服,劉邦雖然身處淮北,但也在原楚國境內。

南方的三個代表,三年便終結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北方王朝,你能說南方的戰鬥了差嗎?別忘了,項羽帶出去的八千精銳之師,可全是我吳地好兒郎。

三國時期,東吳不弱

南方弱嗎?孫仲謀也不服啊。別忘了赤壁之戰,曹操的80萬大軍還不是輸在幾萬吳蜀聯軍手裡。後來,要不是劉備貿然破壞了吳蜀聯盟,曹魏想統一天下,還不知道何年何月呢?

北方有你的騎兵,南方也有我的水師,所謂各有千秋,不能簡單地說誰更勝一籌。

元明時期,朱棣不服

南方弱嗎?老朱家也不會同意啊,蒙古人是誰趕走的?南方人朱棣直接遷都到北京,揚言“天子守國門”,想想哪個北方皇帝有這樣的魄力,大多是躲在最險要的河西之地吧。

清朝末年,南方不服

雖然後來滿清入關,霸佔了中原之地,那又是誰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又是誰帶領中華兒女建立新中國的。

因此,簡單地說北方人長期強於南方人,就是個偽命題。只能說,北方發展的比南方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