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實可信的歷史文化書籍推薦?

王超行俠仗義


歷史文化書籍浩如煙海,大體可分為文史哲三類,但民國前可沒這麼分,從“真實可信”的需要來看,側重歷史類書籍是不會錯的。

歷史演進本身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能傳承到今天的古籍,其價值、真實可信度都已得到了無數次考驗。既然是推薦,那麼我就著重談四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真實可信”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事實上對任何書籍來說,“真實可信”也都只是相對的


大家耳熟能詳的,“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是“前四史”和《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以年為綱,整理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的史料,一個資深班子耗時十餘年,是很“真實可信”的。但正如這部書的名字,它是有取捨、有價值取向的,我個人認為在史料的深度、廣度上是不及“前四史”的。


而在《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中,《史記》《漢書》評價最高。相較於《漢書》,《史記》首創紀傳體;而且司馬遷太史令之家,既有條件掌握國家府藏文檔,又以著史洗刷個人恥辱且不圖稿費,自然是首選。即使有訛誤,只因史料缺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但《史記》的精華在漢史和傳記上。至於五帝與夏商周,經歷秦火文獻匱乏,不可盡信,必參《世本》、古本《竹書紀年》、《春秋三傳》、《國語》、《戰國策》乃至出土甲骨、金文甚至漢簡牘。個人體會,在三代上,司馬遷多從今文尚書,有所缺失;在春秋記事上,不如《左傳》準確;在戰國取材上偏重《戰國策》,如長沙馬土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的出土,就顛覆了《史記》最為精彩的《蘇秦傳》《張儀傳》。《睡虎地秦墓竹簡》證實《史記•六國年表》有很多錯誤。湖北草場湖竹簡文字考古成果公佈後,又會有顛覆性的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史記》只是研究先秦史的綱要。

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歷史的魅力就在於無限接近歷史真實,這不是幾本書能搞定的,探索只會永遠持續下去,直到人類終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人建議打牢經學基礎,這樣利刀剖竹,所有古籍真實可信與否,都可結合考古資料作出自行判斷


這是說《十三經注疏》和清人註疏了。中國歷史文化自六藝始,孔子編訂的詩書禮易春秋,可謂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之基。漢鄭玄、何休、趙歧,晉杜預、範寧、郭璞,魏何晏、唐玄宗等作注,唐孔穎達等作疏。

《爾雅》要輔以《說文解字》《方言》《釋名》《經典釋義》《玉篇》《廣雅》《廣韻》《集韻》等,此為訓沽學,實則閱讀一切古籍的基礎。《詩經》《尚書》《論語》《孟子》《春秋三傳》《三禮》《周易》《孝經》就不用說了,或本即史,或本典章職官制度,或名物禮儀,十三經不通,讀古籍就是找罪受。


為什麼要強調清人註疏呢?清代考據學興起,尤其乾嘉學派,代表了中國古代經學的最高成就。以《史記》《漢書》為綱,《十三經注疏》、清人註疏為目,一切古籍就是輕車熟路了。

“真實可信”關鍵取決讀者是否具有哲人思維,所以得精通諸子百家,並能熟煉運用西學哲學思維、歷史事實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諸子百家可謂其精華,本身也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哲學意義。處於中華復興的偉大時代,以中國語言詮釋世界歷史和現實,是中國人文社科學者的歷史使命。光有中國心遠遠不夠,還得通曉世界話語,這就需要對西方代表性的哲學、歷史流派作深入的比較研究。

這與題主所問已不太相關,故不再列書單,況且全是英法德文字,有礙大眾閱讀。

版本很重要,弄個白話版、缺年表序跋名家註解的,只能當小說看

歡迎關注@嘉會天下,共同探討歷史真相!


嘉會天下


一般來說讀歷史不應該讀本國人寫的書籍,因為涉及到一個客觀性及歷史侷限性的問題。旁觀者更清!

費正清,崔瑞德編寫《劍橋中國史》。人民日報對其的評論是——“劍橋中國史”叢書是世界上極具影響的國外研究中國歷史的權威著作,也是國際漢學研究的優秀成果。

此套叢書計劃出版16卷。叢書各卷皆由國外知名學者擔當主編,卷內各章也由優秀中國史專家撰寫。

最後實話實說,尤其是對於中國近代的歷史,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會看得更加清晰而又透徹。



看世堺


第一本: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通過14年撰寫的紀傳體小說,由於各種文物大多都從史記上查詢,所以史記算是一個可信度比較高的書了。

第二本:《二十四史》顧名思義,就是二十四本史書,分別是《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這裡我們要說三國志才是真實歷史。《三國演義》其實大多都無從考證。

第三本,《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鉅著,記錄了春秋戰國到宋朝的往事,宋神宗曾誇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由此看出,《資治通鑑》的可信度也是非常高的了。

以上是我覺得可信度比較高的書籍,大多是文言文,建議賣白話文翻譯版。





青風講電影


顧誠:南明史、明末農民起義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錢穆:國史大綱、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士大夫政治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

秦暉:田園詩與狂想曲

唐長孺:魏晉南北史論叢

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論述稿

初步研究中國歷史最好不要看成片的史料,例如書記之類的,不要一口讀很多,你記不住,而且這樣會很快失去對歷史的興趣

在有良好的中國歷史架構之前,最好不要閱讀西方的中國歷史叢書,例如劍橋哈佛中國史。西方的中國史書可以給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但是有些地方會理解偏頗,畢竟中國史是中國人自己的歷史,你要去了解最好先撿片段式漸進式並伴隨大學教授書籍引導學習,不要圖一口吃成個胖子。





長安居


詩經(尹吉甫採集,孔子編):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經典摘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道德經(老子):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經典摘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論語(孔子):中國儒家經典,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

經典摘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大學(曾子):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經典古籍。

經典摘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國語(左丘明):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經典摘錄:從善如登,從善如崩。

孟子(孟子):中國儒家經典,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

經典摘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楚辭(屈原):中國首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經典摘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戰國策(劉向):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

經典摘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史憶錄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流傳著很多記錄歷史的書籍。古代的有《戰國策》,《左傳》,《資治通鑑》,《春秋》,《通鑑紀事本末》,《史記》,《漢書》。近代的有《晚清民國史》,《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晚清七十年》,《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等等等等。主要是想看那年代。

古代史記書看得很傷腦,一般看不懂,即使是譯本里面的意思也不太容易搞懂。

讀一下蔣廷黻著作的《中國近代史》吧(不是做廣告哦)。讀完本書後能刷新不少對清朝的誤解。首先,中國方面並不是一直被壓著捱打的,中間有很多戰爭沒有讓洋鬼子佔到便宜。而一些我們認識中的舊官僚表現出來的強大學習能力和執政水平也是令人動容的。雖然當時中國是很貧窮落後,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喜慶有你


司馬遷《史記》、《中國簡史》、《春秋》,許倬雲《萬古江河》、《國史講話:春秋》、《人類簡史》,還有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化課》,都值得認真讀讀。




十二月917


1.《顯微鏡下的大明》馬伯庸

2.《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3.《飢餓的盛世》張宏傑

4.《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張宏傑


無丶言的歷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建議去看看 竹書紀年 和居延漢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