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 本文来自山东威海藏友:放牧夜幽山

| 藏友是一名医生,喜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收藏钱币。


喜欢硬币的朋友都熟悉“老三花”、“新三花”。

“老三花”是指1991年至2001年发行的牡丹壹元、梅花伍角、菊花壹角流通硬币的统称。

自“老三花”退出流通领域日渐稀少后,菊花易见,牡丹和梅花则难睹芳容。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图:老三花硬币


物以稀为贵,硬币流通的时候,经手千百,不以为意;当停止流通退出市面之日,又念念不忘。

轻易拥有不知珍惜,再难入手徒增憾恼,万事皆是如此这般吧。

每逢见到“老三花”图案都觉得比“新三花”漂亮,只是图案可见,币是不可得了,不可得便辗转反侧日思夜想。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图:新三花硬币


虽然不可得令人烦恼,但不可得亦有不可得的美妙。

突然间的喜悦大多来自不可得,偶尔的邂逅自是生出这喜悦来,而且每次的邂逅都印象深刻。

在实物货币慢慢被电子货币或新交易手段渐渐取代的境况下,偶尔的相遇弥显珍贵。

拥有的不是那一枚小小的硬币,而是拥有了一段满生欢喜的记忆。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我与牡丹壹元的两次相遇记忆犹新。

第一次是在市场买菜付款时,那天忘带手机,好在衣兜里还有二十元纸钞,付款时,从卖菜大叔手中接过一枚黯淡的硬币。

可傍晚的昏暗并不能掩盖它的光芒,我眼中一亮,是一枚牡丹壹元!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强忍着激动赶紧接过来,还未在手中握紧,大叔又迅速地从我手中抠走,我喊:哎,大叔你咋回事儿?!抢钱啊不给找零!!

大叔也急了:这个钢崩儿不能给你,在我包里留了好长时间,不能给你!!

我拽着牡丹的屁股:找给我就是我的了,咋还抢!!

大叔更着急:就是不能给你!

哈哈,这是一位识币的大叔啊,棋逢对手,应为同道。周围买菜的人见我俩如此,露出好奇诧异,讲真,我们不是因为菜品的好坏起争执。

相遇时难别更难,心中万般不舍,但愉悦的是“喜爱”而非“硬币”,既然同为此道中人,何必为此争执?

我对着大叔笑了:嘿嘿,老三花,您也认得啊,留好,下次可不给您了。大叔也笑。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第二次与牡丹相遇,便真正拥有了这枚小小的硬币。

某日下夜班后,借用主任办公室电脑整理文件,看屏幕时目光掠过桌上的一个小圆盒,里边散乱着曲别针、U盘、几枚硬币,一眼便认出其中的一枚硬币与众不同——牡丹!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这回没人跟我抢了吧,赶紧拿出握在手心,起初曾闪过一念:就此偷偷换走,反正主任不识此币。

但只是一念而已,我怀着喜悦跑去找主任:主任,这枚硬币,我跟您换!

主任说:又是能升值的?好,给你吧!

科里很多同事被经常念叨纪念币的我影响得也识得二三。

得到主任首恳,我急急地去找寻出一枚装在亚克力盒的“和五”送给主任,并小声说:主任,和字币,我只送给了两人,您是其中一位。

主任问:那一位是谁?

我说:那一位是和合。

和合是师姐的儿子,当时师姐正好也在场,她高喊:主任,别听他瞎说,我没收着!

我回道:我自是不会给你这种不喜欢纪念币的人,我当然是直接送给了和合。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我现在还记得送给小朋友时他脸上洋溢的笑与喜悦。

那个下夜班后的早晨,原本头昏脑胀、沉沉欲睡的我,因为收获一枚牡丹壹元,顿时身轻气爽、神采奕奕……

我和“牡丹一元”硬币的故事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段经历,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个欢喜的小故事。

相遇会越来越少,相遇会越来越珍贵。

===

更多纪念币最新消息,更方便预约纪念币,敬请搜索关注“纪念币爱好者”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