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蘇州吳江太湖邊南厙村,古時亦稱簡村,建村建鎮已有千年歷史。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多次在筆下提到過“簡村”。那個村莊坐落在太湖邊,村人以漁耕為生。古樸民風,古舊橋港,舟楫往來,市井繁華,以出產湖鮮野味而聞名。南厙明清時也稱作“南舍”。村北有一小村落,南厙人都叫其“灣裡”,即古時“簡村”。南厙有一句老話:“先有簡村,後有南厙。”松陵古八景之首“簡村遠帆”即指此處。遙想當年,夕陽西下,太湖漁歸,百舸競渡,千帆爭先,好一派“簡村遠帆”之美景。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太湖邊最東面的這個簡村,臨太湖口的西側有道曲水像是龍嘴一般,這裡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南厙港,也是吳江松陵一帶進入太湖的水上碼頭,出南厙港,就是東太湖。這樣一塊地方,理所當然地引來數以百計的漁民,捕魚之後在此港灣歇腳、安家、銷售魚蝦。村莊的集市上人潮湧動,悅耳的叫賣聲傳來:“阿要小魚小蝦、水菜蓴菜”,吳儂軟語和著茶館裡的說唱聲,顯得特別地熱鬧。詩中所提到的“蟹舍魚莊趣莫窮”描寫的應該是這樣的場景。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南厙自古被視作靈秀之地,鼎盛時期的廟宇十三座,香客不斷。南厙港南的五路堂現被改造成老年人活動室。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太平橋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永寧橋

永寧橋拱形單孔,俗稱新橋,位於南厙港西側,此橋也為吳江文保單位,初建無考,現存之橋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重建,全為花崗岩砌置,保存完好。該橋的東西兩側也鐫刻著對聯,分別為“地位中央嚴鎖鑰;波光上下架虹霓”和“近通笠澤瀠元氣;遙接吳山毓秀靈”,聯中的“吳山”在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境內,據清乾隆《吳江縣誌》載,當時此山的一部分屬吳江,稱為“吳山嘴”,由此可知,吳江歷史上也曾有過山。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聚龍橋

聚龍橋橋初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當時名為永隆橋,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易為今名,嘉慶二十四年(1819)又重建,拱形單孔,南北走向,橋的構件除柱石、橋面石、拱券鎖石為花崗岩外,其餘均為青石。橋的東西兩側均鐫刻著對聯,東向聯為:“文瀾高壯銀河色;虹勢遙迎玉殿光”。西向聯是:“安梁累世朝金闕;凝秀千年映彩霞”。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舊時南厙是松陵出入太湖的必經之地,往來船隻頻繁,船上的漁民便常在南厙歇腳,久而久之南厙形成了旺盛的街市,南厙街始於城隍廟直至東隍廟,街道青石駁岸、青磚鋪地,街道上築有長廊,從西往東綿延有1000米。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鼎盛時期南厙街上店鋪林立,飯店、酒樓、私人診所、百貨、煙雜、服裝裁縫、茶館、理髮、竹器、打桶和椿作店等商鋪作坊應有盡有。而其中最具代表的當屬茶館和理髮店。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隨便漫步在路上,隨時都有古蹟......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南厙的理髮店,店堂內很簡單,一個剃頭師傅、一張老式剃頭椅、一面鏡子外加剃頭工具。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簡村”,太湖邊南厙,已有千年歷史

富裕的新農民,更喜歡“豪宅”!南厙因毗鄰太湖,自古便是盛產美食之地。古時,太湖裡出產的黃雀、野鴨外加狗肉號稱南厙三寶。現在保護生態,黃雀和狗肉已不應市,而野鴨因為可以家養被保留下來。現今,野鴨加上南厙的醬鵝和風肉、臘雞(鵝)被稱為新“南厙三寶”。歡迎遊客去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