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筆者的案頭有一本《我的治河實踐》,作者是我國第一任黃河委員會主任王化雲。在其中的一段話裡他這樣說道:“黃河由青藏高原奔騰而下,流過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至河南鄭州附近的桃花峪進入黃河下游,下游河道長768公里……”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在河南鄭州附近的桃花峪進入下游,這樣的表述意味著就是桃花峪就是黃河中游、下游的分界點。但是記得初中時的地理課本上學習過的好像黃河的中游、下游分界點是一個叫做“舊孟津”的地方啊。怎麼這裡說的是桃花峪,舊孟津和桃花峪是不是一個地方呢?如果不是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一系列的問題浮現在腦海裡。

經過網絡搜索,發現這兩個“分界點”還真不是一個地方,並且對於黃河中、下游分界點之爭不僅僅有這兩個地方,甚至是三方在爭。今天咱們就梳理一下這些事情。

分界點是舊孟津

舊孟津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老縣城,今天是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位於黃河南岸。在著名的黃河小浪底水利工程下游的不遠處。1959年的時候,縣城從這個當了420多年孟津縣治所的地方遷走,因此也就留下了一個“舊孟津”的名字。那麼初中地理課本里所講的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是“舊孟津”的說法肯定是產生在1959年之後了。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衛星地圖,還沒有今天的這些大壩、大橋

至於把這裡確定為分界點,其實在衛星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黃河蜿蜒盤旋、氣勢磅礴地一路從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走來,是從這裡衝出大山的重重阻礙的,過了這裡雖然南側還是山地地形的邙山,但在北側已是開闊的平原、古懷慶府的地界了。黃河干流上的最後的大型水利工程小浪底包括它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利樞紐建設在此處之上游就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因為再往下游已經沒有了適合建築水利樞紐的地形。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的舊孟津一帶

所以從這些情況看,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點設在舊孟津是無可厚非的。

分界點是桃花峪

桃花峪處於黃河形成的沖積扇頂端,意思就是從這裡往下河流、河床的容易改變或者是已經有所改變,產生過決口、改道,而在桃花峪往上,河床則是固定的。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黃河水務工作者來說,從桃花峪往下就是需要重點照顧的對象了,所以這裡作為中下游的分界點也說的過去。

此外,還有一種應該稱為嘉應觀說

剛開始查到這方面資料的時候,還以為此地還是在黃河岸邊,找了半天沒有發現。後來才知道這裡離黃河河道還有很遠。並且此說的提出者當時是某位旅遊規劃方面專家,主持河南省社科規劃課題黃河小浪底旅遊開發規劃項目。對於嘉應觀說有四個“標尺”,限於篇幅不再介紹,可自行搜索瞭解。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嘉應觀到黃河河道的距離

這三種提法,從上到下來看,大約代表著三類人群的觀點、角度,分別是黃河水利管理者、地理方面專家、其他方面的“雜家”。正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才造成了對黃河中、下游分界點確定在哪的分歧。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三個點的位置示意圖

其實這些人的觀點都不能說是錯誤的,他們這些觀點是

根據不同工作範疇的角度來確定的。比如以第一任黃河委員會主任王化云為代表的黃河水利工作者,是站在如何利用好黃河、治理好黃河下游河道,不再發生氾濫、、決口、改道,變害為利,從最大程度上為人類造福的角度上考慮的。既然能夠產生災害的地帶從桃花峪開始,那麼從這裡劃分中、下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而持以舊孟津為中、下游分界點觀點者,則應該是習慣、拘泥用高原、山地、平原等因素的地理工作者確定的。舊孟津一帶明顯是黃河走出綿延巍峨的山脈,流向平原的節點。分界點設在這裡自然也是應該的。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從旅遊角度方面確認黃河中下游分界點的也不能說錯,他可能考慮的問題更多、更復雜、更廣,但是這種說法在確定是分界點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就是他所說的“標尺”太多,在準確性上反而比前兩種說法差了許多。畢竟劃分一下分界點是應該是十分簡單的事情,哪有這麼多說法,考慮這個、考慮那個的。如果以因素多寡來確定分界點,是不是弄個萬字長文出來,確定到黃河入海口才是中、下游的分界點,也未必不是不可能。

黃河中游、下游分界點竟然有三個?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孟津(左)、桃花峪(右)所建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標誌

總而言之,黃河中、下游分界點之爭,都是因為不同的人群出於不同的角度和目的產生的,無論設在哪對於黃河本身來說並沒有損失。但是這些爭端產生的鬧劇卻是讓圍觀的群眾迷茫,還有建設高標準的標誌點費用有些浪費,從徵集意見、找人設計規劃、再到高標準建設,哪一項不需要錢?從這個角度看看,還是需要國家的有關部門來確定好,不能閉口不言,看各地爭做一團。耗費無數的口水、精力以及金錢,非要爭個子醜寅卯來?除了旅遊、宣傳方面,又有何用呢?

還是目的單純,結果簡單為好。

最後說一句,你們爭來爭去的,問過黃河沒?

您是這麼認為的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