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談」工作豈能混「中游」

民間有句諺語:“不騎馬,不騎牛,騎著毛驢坐中游”,說的是一種不爭先、不落後的消極心態。現實中,這種心態並不鮮見。有的地區、部門把居於“中游”當做工作目標,有的黨員幹部滿足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倘若是因為經濟基礎薄弱、先天稟賦不足等原因而把目標定在“中游”,倒也無可厚非;可如果明明有能力爭先進,卻安於“中游”,就是態度不端正的問題了。

不可否認,某些單位或部門工作繁重,很難面面俱到,事事強求“有冠必奪、有先必爭、有旗必扛”,不現實。再者,各項考核評比制度往往將重心放在“獎優罰劣”上,而對居“中游”者有所忽略,缺乏激勵和鞭策也難免讓人生出惰性。但,外因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位居“中游”者安於現狀、原地踏步、不思進取,得找到內因。

分析久居“中游”者的心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有的擔心當了先進,成為地區、系統的標杆,便失去了“迴旋”空間,一旦名次下降,就會“招來”質疑、責備、怪罪,影響前途;有的認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害怕“槍打出頭鳥”,於是選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與世無爭;有的本來很有上進心,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發現距離“上游”還是很遠,又看到“優秀的人比自己更努力”,於是甘於中庸。對於黨員幹部而言,無論是不敢爭,還是不想爭,都是將個人利益得失看得過重的表現。只算個人的“小賬”,工作中滿足於混個“中游”,長此以往,不僅個人能力水平難以取得長足進步,也會對本單位、本部門的整體工作上臺階形成掣肘,影響事業發展的“大局”。

古人云:“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追求“上游”,不學習先進,就會“不進則退”,“中游”的地位早晚不保。主政一方的領導幹部如果長期抱著“中游”心態,小富即安,對“前有標兵、後有追兵”視而不見,那被其他地方趕超只是時間問題。一旦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跌落到“下游”,可就要被幹部群眾戳脊梁骨了。所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須摒棄“差不多就好”“過得去就行”等“中游”心態,唯有力爭上游、敢為人先,才能帶領一方群眾實現跨越發展。廖俊波到“窮縣”政和縣主政,上任之初即確立了“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的奮鬥目標,向先進取經,向標杆學習,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使政和縣一躍進入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十佳”。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有很多“硬骨頭”需要啃,越是艱險越向前,黨員幹部決不能退避三舍、久居“中游”。當謹記: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實習記者 辛董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