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对于“干精不灵”可能有些地区没有这样的说法,那么在此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精”这里是指人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力、生气,有先天的气质、智商属性,也有后天的性格、环境使然;“灵”则指心理活动、行为等反映敏捷迅速,聪明又不呆滞,赋有智慧,这同样兼具先天和后天的个性成分和教育经历。民间大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种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聪明、有活力、天赋较好又有前途但实则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固执呆滞、不懂得转圜顺势而为、撞破南墙也不知道回头的人,简言之就是先天不错,后天残缺的人。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以及人类代际遗传中的生物进化,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优生,大家也逐步走上了优育的道路。但实际上,无论从纵向的时间维度还是横向的家庭维度上,无论是从专业理论的领悟程度还是从教育理论的实施难度上,能够从优生做到优育可没有大众以为的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放眼望去,无论是在时尚充满诱惑和巨大竞争的魔都还是在刚刚摘下贫困帽子的小县城,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父母望向孩子那热烈而充满希望的目光,也能看到大部分家庭不出意外的话可以在现有医疗水平条件下生育一个身体、智力正常的婴孩,在这种同为父母身份和拥有同样健康孩子的基础条件下,最后导致孩子和家庭命运差距过大的只能是孩子出生后的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各因素作用的结果。

我们通常说比较幸运的人生是拿着不怎么好的牌能够通过个体的努力和智慧打出精彩人生的好牌,而最悲催的命运是明明手握一副好牌却宁是打烂了,后者应该是所有人都不想要的人生经历吧。那么在手中握着的牌里就有一张是身、智正常的孩子,那么这张对于家庭、对于父母、对于孩子自己的未来都有巨大影响的牌该如何安排、筹划则是需要家庭的掌舵者父母们认真思考的。

在相同的生物基础和家庭结构下如何让孩子“又精又灵”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1、“干精不灵”孩子的表现及危害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实施的各种教育政策,还是学校教育中希望秉持的教育宗旨,又或是站在家庭的角度为现实而考虑,我们所有人无一不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到系统、专业、科学的教育而能够成才的,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想法,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最终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无论孩子的天赋有多好或者多差,都有相应的班级学校可以接收,而且不同等级的学校班级也会基于孩子们的天赋而进行相应等级的教育内容培养。

但即使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已经针对不同天赋的孩子实施了细分、分流和等级培养,面对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我们还是无法做到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全面教育成长服务,大多数教育者、教育机构、学校教育还是不自觉地会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孩子们知识领域的拓展和知识内容本身的掌握程度上,就连广泛而深度的应运知识的能力都比较难能普及实现。所以大部分孩子们成长维度中的具体内容实施上都出现了对于知识掌握的极端倾斜。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而如果是单方面地学习知识又会大大取决于孩子们先天的智商,至于在智商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延伸出些什么东西则是各看各命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孩子整日忙着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但大部分仅限于这个层次学习的孩子都是些干精不灵的。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好极了,各科目中需要记忆的一点都不发愁,但对于记忆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却没有;平日里看似喜欢口语表达,语速又快,吐字又清晰,但却没有什么逻辑性、条理性,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也是愁得要命如同白水;在日常活动中喜欢奔跑玩耍,但还是玩不出什么花样更无法保障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孩子的性格外向却不懂得该如何结交朋友以及和同伴如何才能相处融洽;平日里遇到问题都无法自我解决,但只要身旁人一提示就立刻明白;情绪能力、动手能力、同理心、观察力、计划力、组织力等很多能力都发展有限甚至非常薄弱。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但因为还处于小学阶段,所以一般也不会引起父母们的注意,甚至很多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但到了四五年级开始这些孩子各方面的短板都会在学习、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而到了中学阶段很多认知、精神、心灵深处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些逐渐出现的短板和问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发凸显,最终我们难能获得一个身心健康、前途光明的孩子。

再比如一个中学的孩子要智商有智商,要形象有形象,但就是不会把智商放到学习上,也不会在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气质,整日里浑浑噩噩、慵慵懒懒、无所事事,既不刻苦学习,也不好好交友,既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生活的目标,既不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更不会有心去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事情,只要能吃饱喝足睡好觉就行,最多再打打游戏,总之懒得动脑,也懒得动身子。父母常怀疑自己生了个傻孩子,可是在生活细节中也没瞧出智商低呀,因为孩子在任何事情中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舒服的,一定不会让自己累着、苦着,在很多集体的事情中也一定不会让自己吃亏,这点父母丝毫不需操心。可是这种自私自利且又如此身心懒惰的孩子又是谁家都不想要的,因为未来渺茫。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2、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干精不灵”的孩子

因为这些孩子先天的身体和智商都没有问题,所以可以被教育好是完全能实现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可以被教育好”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教育者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或者有些太自以为是了,觉得只要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和监督所有的孩子们都是可被教育好的,但事实上如果孩子自己没有主动性完全靠外力的强拉硬拽,自己没有一丝对于未来的渴望和幻想只限于当下的安逸和享乐,那么想要这个孩子能够专心且有热情地做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学习这种又累又苦的事呢。

而这些让老师和父母都头疼的孩子追根到底是能够从他们的家庭中找到答案。比如他们的父母在教育认知上都比较无知,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更没有长远的教育规划和打算,也就无法谈及实践的问题了;比如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总是极端的,要么是非常优渥孩子想要什么都可以轻易得到满足,要么是非常穷困父母还极力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所有的苦痛父母都承担了不让孩子背;比如他们的父母从小到大一直在孩子耳朵跟前嗡嗡的就是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它的一概不需要管,孩子在这种单一的要求下逐渐丧失了各种能力和视野拓展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懒惰、自私和自以为是。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3、如何培养“又精又灵”的孩子

首先父母需要彻底改变对于教育目标的认知,需要避免踏入成绩为王的陷阱中,这个单一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严重过时了,换句话说谁能早早意识到这点谁的孩子才会有可能在未来不被淘汰。现实也早早向所有的父母发出了预警,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同学中还是会有不学无术之辈,更有不分善恶从事各种犯罪、卖国等肮脏勾当的祸乱之人,也有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的卑劣小人,而这些都不是高等教育想要的结果,父母想要的成人,想要的成才都不是简单地可以以考入大学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贯穿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因为每个人生阶段的成长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实现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如果缺乏一颗基本的善良、公平、公正、正义之心终将会在某一个阶段甚至是个体最为辉煌阶段时会被葬送掉的。所以父母的教育目标一定需要突破以考入好大学就万事大吉了的天真想法,而是需要有个长期的心理准备。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其次父母需要从小对孩子各年龄段的教育任务了如指掌,需要知道各阶段孩子应该开始发展什么能力,什么阶段应该形成该种能力;需要知道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点滴到底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有问题的,并且最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该用何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和修正;还需要知道除教育、心理、健康以外的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许多人文社科类的常识知识,以便在面对孩子各阶段出现的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更有智慧地去帮助孩子。当然无论父母自己是否有教育学的学习背景,都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成长来达到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孩子输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的目的,这样才不会有一天让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有多弱,那样的失望是可以冻掉骨头的。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再者父母需要摒弃自己的优越感或者自卑心理,这种过高或过低的心理状态都不利于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在教育中也需要极力地去避免付出太多心血而最终获得一个高学历低情商、低逆商、人格分裂等各种问题之人,而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祸首就是儿时抚养的人。

结语

随着人类的生物进化,现在的孩子不缺先天天赋好的,也不缺家庭经济条件优渥的,但如果父母们认为有了这两样就可以省事不少,那简直是灾难,就像很多已经十分出色优秀且还努力的人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天底下居然还有比自己出色优秀十倍还比自己努力一百倍的人时的心理感受是一致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事情发生,即使我们的父母很知足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什么伟大的人,但最起码应该保障他未来能够有能力、有思想成为可以自主且幸福的人吧,这点要求很普通但其实也很难,重点就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处理。

孩子“干精不灵”急死人,父母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教育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