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小蔥蘸大醬

閱言悅耳,用文字分享生活百態!

難捨小蔥蘸大醬

無論在家還是去飯店,一年四季的餐桌上,我最不能缺少的一道菜是小蔥蘸大醬。不吃這道菜,我就沒有胃口,飯就有一種難以下嚥之感。不過讓我吃得最有味道當屬父母‌‌“合作‌‌”完成的這道特色菜。

先說小蔥。我們家的小蔥都是由父親侍弄。只要一說起種小蔥,父親就開始講他的‌‌“經驗‌‌”了。首先種小蔥的土不能太貧瘠,也不能太肥沃,不能太黏稠,也不能太鬆散。太貧瘠長出的小蔥又細又老,太肥沃長出的小蔥又濃又辣,太散扎不下根,太黏長不好莖。其次,要漚幾年的農家肥,細細地撒上,鋪勻了,把土地浸透得細緻而不鬆散,肥沃而不濃稠,春分一過,父親就開始翻園子播種,幾場春雨過去,綠油油的小苗鑽出地面,沒幾天的功夫就可以端上餐桌了。這時的小蔥微甜透著微辣,不老也不嫩,一吃就是一大把。

說起下大醬,老媽是行家裡手,印象中左鄰右舍都要向老媽請教。一提起大醬,母親就要開始滔滔不絕地嘮叨開了。下大醬要分四步。第一步,做醬塊。就是把黃豆煮熟,絞碎,做成醬塊封好保存。第二步,下醬。選擇氣候、溫度、光照都適合毛黴菌生長的農曆四月,把醬塊切碎,放入缸裡,再加入適當比例的鹽、水,就完工了。第三,打耙、撇沫兒。每一天,早晚兩次坐在醬缸邊,把醬翻勻、打碎、撇出浮沫兒。第四,看醬。看醬就是雨天蓋蓋兒,晴天撤蓋兒,一點不能疏忽大意。

過了個把月,在毛黴菌的作用下,大醬一點點發酵,母親打開蓋兒,醬香濃郁傳出好遠。舀上一碗,香香的、黃黃的,蘸上嫩綠、晶瑩、可口的小蔥,吃上一口,真是回味無窮,百吃不厭。

父母親知道我愛吃他們親手種的小蔥、下的大醬,無論電話中怎樣謝絕,每年春季,母親都會拎著這兩樣菜借串門之說不遠百里坐車給我送來一些。每次,我都吃得特別多、特別香,因為它除了確實有味道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裡面藏匿著父母的愛,這道‌‌“菜‌‌”是世上任何一種菜也比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