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娃就該“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一則新聞:疫情下上“網課”的一些娃不認真,家長抓狂,娃跳樓的事件,成為了很多家長“關於如何教育娃”的熱點話題。


教育娃就該“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作為人父,咱想說的是“教育娃很簡單,咱家從娃2歲多開始,就像部隊那樣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培養出榮譽感和責任感,最多到小學三年級,娃在學習方面、在校、在家表現就讓咱很省心了”。


以咱家娃為例,從幼兒園至今快高考進大學了,小學學習成績雖不是全年級第一,但至少都在全年級前三名以內,初中全年級前五,高中因為是在省級重點高中,“高手”如雲,目前成績排名全班前五名,全年級前20名。從幼兒園至今各種榮譽、獎狀合計近百份。寫作業、學習方面從不讓大人操心,始終能夠堅持做到,自幼我給她立下的“規矩”


原本,咱也是一介草民,在博士、專家、學者滿天飛的而今,也沒機會像一些博士、專家、學者那樣,有機會能夠去學習世界頂尖的“育兒知識”,但自幼生活在類似部隊大院的咱發現,走路搖搖晃晃、做事拖拖拉拉、凡事不上心、做事不認真,沒有進取心,撞鐘混日子的娃,只要經過部隊“調教”後,短則三個月集訓結束,長則服役一年,立碼跟變了個人似的。進取心、榮譽感、責任感、做事利索不拖沓…眾優點集一身,無論是身在部隊還是走向社會,均能讓人覺得與進部隊前完全不一樣。那麼,部隊又是如何“調教”的呢?


根據咱的觀察,部隊的“調教”總結起來不外乎就是“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通過這兩條間接培養出“責任感、榮譽感、做事利索不拖沓、懂得互助、明事理”。


所謂“令行禁止”,源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古有“違令者斬,今有違令者罰”,服從命令聽指揮,是軍人保家衛國的前提,也是父母必須要要求孩子做到的。


所謂“賞罰分明”。指軍人服從命令,執行好命令,取得實效時,部隊會為軍人請功、嘉獎。如果拒不執行命令,輕則挨罰,重則會上軍事法庭。那麼當家長給孩子下達指令後,孩子執行的好時,家長一定別忘了認真獎勵。至於具體的獎勵方法,孩子不會提出太奢侈的要求,因此可以按孩子的要求獎勵,也可以選孩子最喜歡的方法獎勵。比如:孩子喜歡吃某種零食,就買一些獎勵給孩子,孩子喜歡玩遊戲,就獎勵遊戲時間、孩子如果喜歡去遊樂園,就抽時間帶孩子去……等。總之,獎勵必須是孩子喜歡的,獎勵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因為什麼什麼方面表現好,所以要這麼獎勵他。假如孩子執行家長的指令不好時,那就必須要罰,而且在處罰孩子之前,必須先要給孩子講明處罰的理由,然後依舊是圍繞孩子最喜歡的方面罰,比如:扣零食、扣每天的遊戲時間……等。


嚴格執行“令行禁止、賞罰分明”方針其實就是讓孩子懂得“規矩”,畢竟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規矩”,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如果不能立足“規矩”做人、做事,肯定也是難以有作為。誠然,有些專家也許會認為過分拘泥“規矩”或許會扼殺孩子活躍的思維和創造性。但咱想說的是,咱提倡的規矩是“基本規矩”,比如“按時寫作業、認真上課、認真做筆記、做好年齡段力所能及的事等,如果在這些孩子都不能夠遵守,那就不是扼殺活躍思維和創造力,那是家長縱容孩子無視“規矩”,那麼娃不聽話也只能說是“子不教父母過”


咱家娃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放學回來,沒有立即寫作業,而是打開電視看他喜歡的動畫片,等咱下班回到家後,立即關了電視,然後問娃“誰允許開的電視”,娃不出聲。於是咱再問娃,爸爸一直要求放學回來第一件事作做什麼?娃答“寫作業”。“那為啥不寫而看電視呢”,娃低著頭不出聲。於是咱繼續認真的跟娃說“既然不遵守規定那就的挨罰,從明天開始,一週不許看動畫片,而且是每天寫完作業了也不許看。如果繼續表現不好,那就永遠不許看動畫片”。跟娃說完這番話後,讓娃立即去寫作業。等到晚飯做好時,娃作業還沒寫完,咱和孩媽先吃,讓娃寫完作業後才能吃。就這一次“狠心的教訓”娃記住了。接下來四天,娃寫完作業後,因咱說了“罰他一週不許看動畫片”而在家無聊的瞎轉悠。看著娃那麼無聊,咱就再次心平氣和的問娃,作業寫完了,因為被罰不能看電視無聊嗎?娃很不好意思的點頭,答“無聊”。於是,咱就認真的告訴娃,看你這四天回到家就認真寫作業,老師也評了作業A給你,而且每天作業寫完後,知道自己被罰,也沒耍無賴要看動畫片,老爸覺得你表現不錯,也能感覺的你認識到錯誤了,所以才表現的很好,因此明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寫完作業後,老爸可以對你網開一面,提前解禁,允許你看動畫片。但是,如果以後再有不寫作業就看動畫片,違反規定,那就一個月不許看動畫片,可以嗎?”娃答“可以”。僅此一次至今,娃就不僅徹底記住了,放學回到家就要及時完成作業,如有不懂的題就打電話向老師和同學求教。同時也開始懂得養成了父母或老師交代的事情,限期內一定及時完成的好習慣,如非特殊原因,絕對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當孩子能夠很好的遵守“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後,基本都會很遵守“規矩”,併為了“獎”而努力。孩子雖然年幼,但“喜愛和物質欲”是天性,為了更多的得到他最喜歡的獎勵,自然就會去思考,如何努力做到循規蹈矩,以學習成績和日常好的表現獲得獎勵。


一旦孩子渴望獎勵的“榮譽慾望”被徹底激活,認真上課、好好學習,在學校和家裡好好表現,做事認真,有責任感,重承諾的習慣自然就養成了。那麼就不用擔心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好,包括是否會努力去獲得一些榮譽了。


長此以往。孩子因為表現好,獲得獎勵和榮譽多了,這些獎勵和榮譽,是孩子表現好的體現,同樣也對孩子又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並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像咱經常對孩子說“學好很難,需要曠日持久的堅持,就像你年復一年為了獲得這百餘份的獎狀和榮譽,為了你每個學年在年級的成績排名,每年你學的都很辛苦,爸媽都知道,你確實很不容易。那麼你要想保住你成績好、表現好、做事做人的踏實上進,你就的繼續努力。因為要想學壞,那是很快的,也許一堂課你不認真聽講,等到“週考”時,也許成績名次就會落後很多,到那時老師或同學就會質疑你“怎麼回事”,而你要想把成績名次趕上去,可能會付出比一堂課更久的時間去補習才行,如何選擇?你看著辦”。


十多年來,就是按照上述方法,咱家娃快成大學生了。每當他表現好時,我願意獎勵他最喜歡的東西,每當他表現不好時,我不會立即訓斥娃,而是先跟娃聊天,弄明白原因,再跟娃一道認真分析,如此表現不好可能會造成的後果,希望娃明白並改正,如果娃堅持不改,咱也不強求娃,給娃一點時間去踐行,但踐行前咱必須認真跟娃說清楚,非要這麼做可能的後果會怎樣,那麼後果不好時,該如何處罰?讓娃自己說出處罰方式。咱就靜待結果。


養娃確實不容易,特別是當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娃確實會受到很多來自同學、影視、網絡和社會的影響而“不聽話”,但無論如何,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娃為什麼會“不聽話”,是好奇造成,還是故意為之?然後有針對性的與娃談“不聽話”的後果,提示“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的約定,咱不敢說一定能把娃養育的多優秀,至少娃不會讓家長抓狂、嫌棄。


以上就是咱粗淺的養娃經驗,希望對一些家長有幫助,有興趣關注咱的家長、專家和學者,希望有機會咱也能聆聽您的養娃高見和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