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本文约1200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每个人多吃一口饭,谁也不会觉得多;

少吃一口饭,谁也不会觉得少。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前边提到过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了很多国家语言的文字,有意大利语、德语、韩语等等。

这里边除了这部小说本身的魅力以外,或许也跟血在基督教里特殊的符号有关,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外婆莫名其妙信了基督,家里吃饭的时候她是绝对不吃血旺。又如足球比赛里运动员不幸受伤出血,如果血沾染上了球衣,那么球员一定要更换球衣比赛才能继续……

小说里的血象征性很强,可象征的意义也比较多,很多论文书评都有涉及,比如生存的底线、活下去的根本、精神上的安慰自适等等等,在这儿就不再重复了。

其实不论是《兄弟》也好,《许三观卖血记》也好都可以视为余华在前期的暴力美学探索后,回归故事叙事的作品。

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或许也是因为之前写了太多残忍,大尺度的故事,这两部小说里都调进了些许“甜味”,而这些“甜味”在故事情节的苦涩里显得那么的出众。比如《兄弟》,很多读者读完后,最让他们印象深刻不是社会发展带来了人们地位错乱,而是兄弟情。而读完这部小说,很多读者或许不会记住所谓“血”的象征意义,而会记得温馨醇厚的父子情。

书中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在苦涩里调一点点甜味,比如在建国初期的各项批斗运动中,许玉兰被人们说“搞破鞋”(女人私生活不检点),每天必须压在街口,接受人们的唾弃。按说老婆出这种行为,老公面子上肯定是无光的,甚至会加入到“批斗者”的行列。

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但许三观却给她送饭,还精心设计了,把菜藏在饭的下边,一边喂许玉兰吃,一边大喊“只让她吃白饭,不给她吃菜,谁让她搞破鞋。”虽然许三观送饭可能源于自己也出轨了一次,心理上觉得互不亏欠,可以继续搭伙过日子。送饭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行为,因为《兄弟》里宋钢也曾给李光头送过饭。

但在这儿,却是在那儿苦涩的岁月里不可多得的一种人性的回归与呼唤。这个情节就显得非常的突出,并且让人印象深刻了。

又如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许三观靠卖血让除一乐的家庭成员饱餐了一顿。但回来却发现一乐找不着了,游荡在城市里,孩子没人认。在找到一乐后,他便抛弃掉众人的风言风语,从此不论一乐是否是他生物学上的孩子,接纳了这个法律意义上的孩子。

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又比如何小勇命不久矣,他老婆听信封建迷信(让儿子上房顶呼唤父亲,就可以叫回来。),想让大家都说是的一乐上屋顶,一乐怎么也不愿意,即便上了房顶也不说话,最后还得许三观出面,一乐才呼唤。虽然人没有呼唤回来,但也不失为一种“以德报怨”的美好品质,因为一乐很是怨恨何小勇。

之后为了一乐沿路卖血,也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父子情。并且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把人物的命运设计得过于悲惨,或许也因为过于悲惨全在《活着》里“写完”了。本以为一乐的肝炎会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但没想到另一起章,病也好了,家里生活越过越美了。

87.《许三观卖血记》(二):在苦涩中调一点点甜味

其实不论是苦涩中的甜味,亦或是甜腻中的苦涩,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尽管“甜味”的情节只有那么几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