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煩躁不安的時候,我們總會希望有一個永遠屬於自己的避難所。在外界壓力湧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安安心心地躲在裡面,不理會塵世的一切煩惱。但是,我們要明白,能給我們安全感的只有我們自己。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顆懸掛天空的小小恆星,會自動持續發出溫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和暖,多一點光明。”


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從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成熱搜“網紅”,到《朗讀者》,董卿完成了新的轉型。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安全感這個話題時,董卿答道:“你永遠記住,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這是最安全的。“永遠在安全區?沒有永遠。”一個人最真實的感覺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感受到的。如果你堅信這個世界是冷的,那麼就算給你一個太陽,你也會覺得太陽是冷的;如果你堅信這個世界是溫暖的,那麼就算給你一塊冰,你也能感受到心靈的溫暖。 所以,外界的溫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怎樣的心態。


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沒有誰是自己生命中的永遠,也沒有誰會一輩子對自己好。不是說別人都不可信,都靠不住,而是沒有誰可以讓我們依靠一輩子,如果你信任的一切,有一天辜負了你,那麼,我們拿什麼來正視我們即將面臨的一切?只有我們讓自己變得強大,實力才能給予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有這樣一句話:“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這是文藝的說法,簡單但深刻的說法就是王朔在《致女兒書》裡面寫的:“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在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開工前,徐靜蕾曾大膽地說:“我不覺得人應該要結婚。過去講結婚是保障,我不需要保障—從情感上講我不需要保障,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保障我。我不需要別人給安全感,我挺有安全感。” 這20年來,她是演員、導演、編劇、教師,創辦電子雜誌,還有屬於自己的“方正靜蕾簡體”,2007年,方正字庫將其字編入字庫,成為個人軟件字體受益第一人。幾乎沒有她不曾嘗試過的職業……她有很多種身份,但沒有一個身份是把她拴住的。她也算娛樂圈的人,卻沒有一個圈能把她套牢。


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徐靜蕾並不喜歡稱自己是女明星,不愛走紅毯,也不愛混圈子。有電影時就出來忙一陣,忙完就回到“隱居”狀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不出現在公眾視線裡。 暢銷書作家韓梅梅說:“也許,走過一些路,愛過一些人,受過一些傷,才會明白,別人給的安全感都是幻覺,只會讓你內心的不安肆意蔓延。而真正的安全感,永遠來自內心的獨立和自足。” 有些路,總得自己一個人走。能夠給你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畢竟,很多人只是你生活中的過客,沒有他們的時候,我們依舊要篤定前行,活出自己的美好。


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的女人,總是在強調“需要”,總是放大自己的焦慮和空虛。她們覺得人生就應該是踏實的、穩定的、快樂的。但事實上,人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過程,我們只是浮沉其中,打撈那些閃亮的瞬間而已。 孤獨不等於沒有安全感。我們不要把孤獨當成什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經歷孤獨,我們只需要如實地去感受它,它就不再是難以忍受的。當我們不再逃避孤獨,我們的人生才會精彩明亮起來。 人生,從來沒有死衚衕,硬撐,死磕,也是一條路。一個人,要有承受艱難痛苦的勇氣。生活,不會讓你白白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