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藥業19年淨利下降:太子參指標失靈,救贖之路道阻且長

江中藥業19年淨利下降:太子參指標失靈,救贖之路道阻且長

曾經有位高人說過:江中藥業這個公司,只要看一個指標就行了。

拇指君一向很佩服這些只看一個指標就能做投資決策的高端人士,例如巴菲特。老爺子據說這一輩子買股票只看一個指標:ROE(淨資產收益率),而且幾乎沒有看走眼過。當然,連續碰上四次熔斷除外。

據說判斷江中藥業也可以只看一個指標:太子參的價格。

太子參是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乾燥塊根,主產區福建,我國東中部省份廣泛分佈,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日渴,肺燥乾咳。

太子參是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主要原料,據說佔到藥品成本的60%左右。因此太子參只要漲價,江中藥業的業績必然下滑,太子參降價,公司業績就上升。

這一說法要是能成立,需要兩個前提條件:1、江中藥業業績主要依靠健胃消食片;2、公司的營銷推廣平穩。

過去這幾年,江中藥業讓人猜不透,正是因為上述兩個條件都被破壞了。


1

3月21日,江中藥業發佈2019年年報。在營收大幅上漲39.55%的情況下,扣非淨利潤反而下滑5.16%。

2019年,太子參價格大約為55元/公斤,比2018年時的80元有大幅度下跌,但江中藥業的利潤沒能上漲。

江中藥業19年淨利下降:太子參指標失靈,救贖之路道阻且長

(近五年太子參價格走勢圖)

並不是“太子參指標“失靈了,而是公司陷入了又一輪營銷擴張之中。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為8.6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72.73%,幾乎觸及歷史峰值的9.01億元。

高額的銷售費用雖然刺激了收入的上漲,同樣也對利潤形成影響。這是2019年江中藥業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對於銷售費用的大幅上漲,江中藥業在2019年中報就解釋說,因為合併了桑海製藥和濟生製藥,這兩家子公司的銷售費用高,把公司整體拉高了。

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2018年華潤集團入主江中後,對江中藥業的發展進行了重新規劃。除了合併兩家公司之外,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著力打造江中的OTC地位。

2019年,江中藥業打出新的銷售口號“做家中常備藥的踐行者”。以健胃消食片為核心,先建立胃腸用常備藥體系,繼而擴展到其他常備藥物,這是江中的整體規劃。為此,江中在過去一年裡開展整合營銷,力推健胃消食片等OTC產品。

然而諷刺的是,2019年公司健胃消食片銷售量反而下降了2.11%,從2018年的1.81億盒下降到2019年的1.77億盒。

江中藥業19年淨利下降:太子參指標失靈,救贖之路道阻且長

大筆廣告和渠道宣傳投入,並沒有提升核心產品的銷量。而且這一切發生在太子參價格大跌的2019年,不得不讓人對江中藥業的未來擔憂。

歷史上,江中的廣告宣傳曾給公司產品銷售帶來很好的效果。從2002年開始,江中藥業密集在電視上投放廣告,銷售費用也從2001年不到2000萬,一下躥升到2002年的2.5億。

自此之後,江中的銷售費用連年攀升,伴隨著銷售額也節節拔高,2012年時達到營業收入歷史峰值31.92億元。

然而,江中在2012年開始走上了彎路。


2

2009年開始,江中藥業大舉進入保健品領域。

江中藥業先後開發了初元、參靈草、樸卡酒等保健品牌。當時江中的口號是“以中藥產業為主體,經營非處方藥及保健食品為戰略方向”。

江中的敗筆也正是從保健品開始的,花大力氣投入宣傳的保健品並未能挑起“戰略方向”的重任。

被寄予厚望的“初元”在2010年被媒體曝光,初元系列很多產品並沒有“健字號”,只是普通食品,涉嫌違規宣傳。

另一大品牌“參靈草”也出師不利,初創之時主打“冬蟲夏草”的旗號,但很快正趕上政策調整,規定蟲草不得用於保健品。參靈草陷入無休止的爭議之中,影響了其市場推廣。

至於樸卡酒,則是江中集團運作了十年不成的“杞濃酒”換了新瓶,這兩年早已罕見於江湖。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江中藥業的銷售費用就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營業收入也一路下滑,2016年最低時為15.62億元,不到2012年的一半。保健品業務不利,OCT板塊平平,這是當時江中藥業的真實寫照。

2018年底,盧小青被選舉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開始調整公司戰略,總的來說就是重回OCT主線。2019年江中開展的一系列整合營銷活動,正是這一戰略轉型的體現。

江中藥業19年淨利下降:太子參指標失靈,救贖之路道阻且長

而保健品領域,未來隨著華潤對江中藥業新定位的貫徹,預計會進一步萎縮。2019年,江中藥業保健品板塊銷售額為1.46億元,同比下滑25.65%。

​遺憾的是,大動干戈之後,江中藥業的核心倚重——健胃消食片面臨銷售下滑,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太子參價格還處於低位,江中藥業翻盤之路卻沒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