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不清淤以至于成了一条悬河?

一切随风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年会产生16亿吨的泥沙,所以黄河看起来很黄,其中12亿吨的泥沙会被带入大海,而剩下的4亿吨则会沉淀在黄河河床,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黄河的某些流域整体上升,变成了悬河。

那么为什么不去清理这些泥沙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成本和时间

黄河的泥沙大多沉积在黄河下游地区,至少有700多公里长,如果想要把这700公里的泥沙全部挖走,那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假设我们用世界上最大的运输车别拉斯-75710来拉泥沙,它的总载重量为450吨,一年365天不停,每年运输4亿吨的话,每天至少需要安排2436辆。这样还只能让泥沙维持现状,因为每年产生的泥沙就有4亿吨,至少每年的处理量要大于4亿才能使泥沙减少。还不考虑泥沙卖不卖的掉,所以从成本和时间上考虑,是不会去大量开挖的。

2、保护生态

虽然黄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但其水环境中还是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如果大量开采泥沙,很有可能会破坏其生态环境。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

只有从上游开始做好水土保护,通过种植树木,减少水土的流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