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油茶怎麼做,需要什麼工具,求教?

一隻虞vlog


✨廣西地方特色美食—油茶,叔叔是在廣西那邊工作,現在回到湖南來每天都要喝一碗油茶,說油茶的味道油而不膩,還可隨意搭配,別有一番風味兒

準備工具:

鍋(是專門用來打油茶的鍋子,小而厚實經打)、7字形木棒(用來擊打茶葉和姜的)

準備食材:

茶葉、老薑、豬油、炒米、麻蛋豆、蔥花

做法:

1⃣將茶葉洗淨泡軟,去掉部分夾味,老薑洗淨切片製作油茶

2⃣鍋中熱油,將已經準備好的茶葉和薑片倒入,用木棒不斷捶打直至淡淡的香味出來後,加入熱水,燒至沸騰加入少許鹽就可以啦

3⃣等1~2分鐘後將煮好的茶湯進行過濾一下,熱氣騰騰的油茶就做好啦,再配上一些小吃,如炒米、麻蛋豆、香蔥等,酥酥脆脆、可甜可鹹~

小貼士:油茶選用的茶葉不是一般的紅茶綠茶葉,而是採得比較老,只需殺青曬乾就可以了,製作比較粗糙,價格便宜。





一根藤上的娃


這間小店,主打經營一樣產品,我路過幾次,欲進去品嚐店裡的特色——油茶。但是都因為有事沒能進去。這天,終於有時間進去了。

老闆娘操著外地口音,儘管她努力說本地話,但是總有一些鄉音改不了,本地人一聽便聽出來。她五十開外的年紀,不胖也不瘦,長相普通,是那種容易湮沒在人群中的長相,看我進店,馬上熱情地迎上來,滿臉堆笑地說:

“靚女,要吃點什麼?來坐、坐”

“嗯,想嘗一下你們的油茶”。

“當然,本店賣的就是它,呵呵呵”

“好,來一碗吧”

在她進去準備的當兒,我環顧四周,店不大,擺有五六張桌子,拾綴得也算乾淨,牆上貼有一張廣告,介紹油茶的來歷。只有一位顧客埋頭吃東西,她桌面上除了一碗油茶,還有一碟煎得綠黑綠黑的餅子。她一面對著手機講話,一面大口嚼餅,嚼幾口喝一口茶。

我問老闆娘這是什麼餅,她說是艾餈粑。

“怎麼樣,來一碟,嚐嚐我家的餈粑?”她眉眼帶笑地說。末了又補充一句:

“我家的艾餈粑跟別家不同,都是自己做的,吃過的都找回來哩”

我看已近傍晚,不久後該吃晚餐了,就回絕了她。我又問了她一句:

“聽口音你不像是本地人哦,你是哪的?”

“我不是,我是恭城的,嫁來你們這裡的,這油茶是我們家鄉的特產哦”。她溫和作答。

不一會,油茶端上來了。煙氣嫋嫋,面上浮滿了黃的白的綠的,黃的是脆果(一種以麵粉油炸的小圓球)、白的是米花、綠色的是香菜葉子。輕輕的撥開這一層,露出了薑黃色的略帶濃稠的液體,攪動一下,沉底的還有一粒粒炸香的花生米。

我迫不及待的呷上一口,苦!辣!澀!三種滋味瞬間在口腔綻放,我“嗦嗦”地吸氣,想讓空氣沖淡一下辣味,忙不迭舀幾粒脆果花生米嚼壓壓苦辣味兒,頓時,滿嘴生香!這苦辣澀來得快,去得也快,香氣一燻,便跑得無影無蹤了,滿嘴只剩下香,它們倒好像不曾來過一樣。

趁著熱勁,我一邊喝一邊嚼一邊“嗦嗦”吸氣。碗空的當兒,我的額頭,後背泛出了細細的汗珠,渾身熱烘烘的。此時的感受只有一個字:爽!

這油茶以廣西恭城地區最為有名最地道。恭城以瑤民為主,在古代,廣西是個人煙罕至的蠻夷之地,樹多草長,四季潮溼,蚊蟲滋生,盛產一種叫“瘴氣”的東西。於是,這裡的人就發明了這種油茶,以驅散常年侵襲身體的寒溼氣。最先是作為一劑藥方廣為應用,後來人們覺得它好使,便作為日常保健之品日日服用。

恭城人家家戶戶日日“打”油茶,為什麼稱為“打”而不是“煮”?這個不得而知,估計有兩





魔影視界


步驟 1

用開水泡茶葉,泡五分鐘泡開,然後把水倒掉,沖洗一下,放入鍋中炒

步驟 2

放入蒜米和茶葉一起炒,炒幹後放色拉油,炒一分鐘後關火盛出。

步驟 3

姜用刀拍一下,和炒好的蒜米茶葉一起放入豆漿機,加入開水,用豆漿功能開啟,好了就ok了,放入適量的鹽、炒米。



物事宜春


步驟1

準備工具,需要專門的茶鍋、木錘,篩子,鍋裡放一抓老茶葉,茶葉要當地的才正宗,當然用別的代替都可以,只是做出來沒那麼好。

步驟2

茶葉加開水泡軟,約五分鐘,可以適當開火煮一下,可去掉老茶的苦,後面再煮就沒那麼濃,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步驟3

這些是輔料,具體多少克沒稱過。

步驟 4

將泡煮一下的茶葉濾掉茶水,還要用自來水沖洗一下,把茶葉裡的水分擠出來。

步驟 5

開火,把茶和輔料都放到燒熱茶鍋裡,幹炒一下,看水稍幹了,加入食用油。

步驟 6

用木錘錘打,有點象搗藥似的,又象打粑粑,儘量把原料打碎,約五分鐘,注意別打得四處飛濺,還要防止原料被火炒焦,要邊打還要不斷翻炒。多練幾次就好了。

步驟 7

打得差不多,看快要焦鍋了,就可以加開水,煮,象煮湯似的,加點鹽調味。煮約三分鐘。

步驟 8

煮好後倒出茶湯,這些湯就是第一道油茶了,恭城人喜歡說“一道苦,二道甲,三道四道好油茶”,所以要把茶原料又倒回茶鍋,繼續打,一般打三四鍋,所以事前要準備好足夠的開水,不能加冷水。











別浪了哥們


分享下,首先材料: 1、茶葉,打油茶的茶葉不是一般的綠茶紅茶,而是採得比較老,只需殺青曬於就可,製作粗糙,但也有好壞之分,價格便宜,油茶的好壞第一個就在茶葉上。主要是殺青過老就有難聽的苦味,殺青不到位則有夾味。 2、老薑

3、油,最好用豬油。 4、炒米,炒米可不是用米炒成米花這麼簡單,炒米是這樣做的,選上好的糯米,先浸水(多久我不太清楚),浸好後,拿少部分打成粉子,大部分蒸,蒸好後攤開,將粉子撒在上面,使糯米飯一顆顆的分開,再曬乾,就可以拿來炒了。 油茶的做法: 第一步:泡茶葉,先用溫水(60或70度吧)將茶葉泡軟,同時將茶葉洗淨並可去掉部分夾味,倒掉水(最好不要倒得太乾淨),將老薑冼淨, 製作油茶 第二步:燒火放油,茶葉姜放入,邊燒大火邊用油茶爪爪(一種用油茶樹做的7字形的木棒)擊打茶葉和姜將茶葉和姜打爛,(這就是為什麼叫打油茶,小心你們的鍋子,在粗石江打油茶用的是一種專用的鍋子,小而厚),第一次打打成半爛就可以了,加水燒開,加鹽就可以喝第一鍋油茶了(第一鍋可不太好喝,最好喝第二鍋倒油茶時要留下茶葉和姜再打第二鍋第三鍋,方法同第一鍋的打法一樣。


賣奶茶的胖哥


嗨!大家好!我是小羔羊。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廣西油茶怎麼做,需要什麼工具?
工具:主要的油茶鍋,木錘,油茶格(可不用)
食材(可十個人喝):1⃣️綠茶50g(溫水泡開茶葉)2⃣️姜50g(洗淨切片)3⃣️蔥切段(適量)4⃣️花生米炒熟(適量)5⃣️食用鹽6⃣️炒米(糯米炒熟再曬乾)(可買現成的)7⃣️幹香菇5朵(洗淨)8⃣️豬油
做法:起鍋熱油加適量鹽加泡好的綠茶,薑片,香菇翻炒均勻加點水 再用木錘搗錘出汁後倒入1000克水煮開一兩分鐘後可停火;
碗中依次加入切好的蔥花、花生米、炒米、再倒入煮好的油茶攪拌均勻即可食用。俗話說“三茶四酒”喝油茶就要喝三道(就是三碗)才能品出它的味道,越喝越好喝!所以那油茶可反覆煮三次,第二 第三次的味道更好。
常喝油茶好處多多,它具有驅寒,保暖,活血,降壓,開胃,提神醒腦,幫助減肥,延緩衰老。
好了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感謝觀看[玫瑰]

\n

農家小鳳


我會做一期視屏,你可以參考。材料:米花,花生,黃豆,粑粑果,煎米粒,蔥花,豆角,生薑,辣椒,山胡椒,土法茶油,最重要的是高山土法烘烤茶葉。



小明的家常菜


廣西油茶的用料

鹽 適當姜50 片綠豆 4湯勺打油茶的專用茶葉 1抓豬油 適量玉米 適量炒米 適量

廣西油茶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1,綠豆和茶葉浸泡一夜後分別過濾出茶葉水和綠豆水(茶葉水和綠豆水不要倒掉!!!)2.把茶葉,綠豆,姜,一起捶爛。

步驟 2

熱鍋冷豬油,油熱後把(綠豆茶葉姜渣)倒進去炒到稍微粘鍋,有茶香飄出。然後加入鹽繼續炒2分鐘。

步驟 3

渣渣炒好後,倒入綠豆水和茶葉水進行攪拌。(一邊攪拌一邊在鍋中繼續打磨渣渣)因為浸泡了一夜的水,非常入味。

步驟 4

根據人頭數量加入開水。等待再次煮開。煮開後加入食鹽,繼續小火熬一會(因為其中有綠豆,所以要多熬一會,在夏天加入綠豆煮茶,就會清熱解暑,也可以加入炒香的花生米碎)

步驟 5

在煮茶之前,可以炒油茶好伴侶(米花)。冷油熱鍋,等待油稍微冒煙以後,倒入炒米,炒至金黃色以後倒入無油無水的碗中。

步驟 6

炒米炒好,油茶煮好後……開吃!!


我在風中追風


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地處五嶺之南,是桂林唯一的瑤族自治縣,向來以文廟、武廟相鄰而建聞名於世,更以很早就發明而又傳承至今的擁有瑤鄉特色的恭城油茶而出名。

俗話說“恭城土俗,油茶泡粥,祛瘴防疫,全身舒服”。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喝油茶已成為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恭城人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在觀音鄉、三江鄉等偏遠的農村,仍保留著客人到來不分早晚,都要打油茶招待客人的習俗。村裡人吃了晚飯沒事串門,坐到一定時候,主人就會打油茶給你喝。在冬天農活清閒時,瑤民們都愛打宵夜油茶喝。農村青年結婚,年輕人在鬧完洞房後,還要吵著新娘打油茶給他們喝,俗稱“喝媳婦娘油茶”。

到恭城瑤鄉做客,有這樣的習慣,在喝油茶時,瑤民將米花、炒豆之類的小吃加入碗裡,喝完碗裡的油茶,一定要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餘不盡。在喝第一、二碗主人不發筷子,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你要喝三碗以上,只喝一兩碗,主人會不高興的。

正宗的恭城油茶有專門的製作工具:一個像水瓢大小的生鐵鑄的帶“把”的“茶鍋”,一個似“7”字的木製“茶葉錘”,一個藤竹合制的“茶葉隔”。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葉和姜,最好的茶葉是清明、穀雨兩個時節採摘的茶葉。

正宗的恭城油茶製法特別講究,製作時,先把適量(茶葉10-30克)茶葉放入碗中用開水浸泡5-10分鐘,洗淨倒於茶葉隔中濾幹,加入生薑,也可放入花生米、大蒜米。然後將茶鍋置於火爐上,往鍋內放一點食用油,待茶鍋燒燙,將備好的茶葉、生薑、花生米、大蒜米一塊倒入茶鍋中邊炒邊錘,錘炒至茶葉沾鍋,有香氣溢出時即放入開水,放開水時要慢慢放,邊放邊用“茶葉錘”在鍋內不斷攪動,煮沸兩三分鐘後加入食鹽,用茶葉隔把茶水分別濾入碗中,撒入蔥花、香菜末,隨配用小碟裝好的米花、脆果、酥花生上桌即成。制好的油茶,端上桌後,首先聞到一股蔥花、香菜特有的香味,進口後初覺是茶葉的清苦,過後便是甘醇鮮香,令人回味無窮。

打完第一鍋後,接著打第二鍋,如此重複可打五六鍋。這樣油茶一鍋一鍋打下來,感覺味道已沒有先前的濃烈,就有了“一鍋苦、二鍋呷(澀)、三鍋四鍋是好茶”之說。人們常說“恭城油茶噴噴香,既有茶葉又有姜”,這句話道出了油茶製作的真諦。

恭城人還有個說法,叫“送油茶”,就是食品與茶同食。送油茶的食品很多,傳統的有炒米、炒花生米、排散、油炸飯鍋巴、紅薯、芋頭、玉米等,還有各種“粑粑”,如“柚子葉粑、狗舌粑、大肚粑、油堆粑、羊角粽”等。請客人喝油茶擺上一桌的小吃,看起來就像請客吃飯。

如今,“送油茶”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增加了各種麵食、“糕點”,還有各種肉類。近幾年來,恭城縣的油茶大排檔,推出了“三鮮油茶火鍋”、“油茶魚”、“油茶雞”等,油茶火鍋裡的鮮肉融入茶葉的清香後,食用起來味道更加鮮美,而煮好的油茶魚或油茶雞既有油茶的風味,又有鮮肉湯的甜美。受到了本縣及外地人的青睞,“恭城油茶”這一具有地方特色民族家庭食品,成為到恭城旅遊的人必嘗的風味食品。


locj浮魚


準備工具,需要專門的茶鍋、木錘,篩子,鍋裡放一抓老茶葉,茶葉要當地的才正宗,當然用別的代替都可以,只是做出來沒那麼好。

步驟2

茶葉加開水泡軟,約五分鐘,可以適當開火煮一下,可去掉老茶的苦,後面再煮就沒那麼濃,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步驟3

這些是輔料,具體多少克沒稱過。

步驟 4

將泡煮一下的茶葉濾掉茶水,還要用自來水沖洗一下,把茶葉裡的水分擠出來。

步驟 5

開火,把茶和輔料都放到燒熱茶鍋裡,幹炒一下,看水稍幹了,加入食用油。

步驟 6

用木錘錘打,有點象搗藥似的,又象打粑粑,儘量把原料打碎,約五分鐘,注意別打得四處飛濺,還要防止原料被火炒焦,要邊打還要不斷翻炒。多練幾次就好了。

步驟 7

打得差不多,看快要焦鍋了,就可以加開水,煮,象煮湯似的,加點鹽調味。煮約三分鐘。

步驟 8

煮好後倒出茶湯,這些湯就是第一道油茶了,恭城人喜歡說“一道苦,二道甲,三道四道好油茶”,所以要把茶原料又倒回茶鍋,繼續打,一般打三四鍋,所以事前要準備好足夠的開水,不能加冷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