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癌症患者,你的生命长度,由肿瘤转移速度决定

转移是造成大多数实体肿瘤治疗失败的必然结果,恶性肿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转移上,对于病人而言,不仅仅是清除原发灶,只有同时真正根除和控制了转移,才称得上临床治愈。

因此不少病人和家属在手术治疗阶段就开始担心复发,究竟肿瘤因何发生转移和复发?

有什么途径可以提前发现转移和复发?

其实很简单,做个VEGF检测就能使病人不再担惊受怕。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前提都离不开营养和氧气的供给,而供给的通道就是肿瘤的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生成一旦被阻止,不论是原发病灶或转移灶的生长发展必然被抑制。VEGF(肿瘤血管内皮因子)是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作为病人如果能定期做VEGF检测,根据显示转移结果,及早采取相关对应措施,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如何才能让肿瘤转移灶长速变慢或不再生长?

控制肿瘤转移生长速度,其实就是阻止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生成,把坏细胞“饿死”。在肿瘤细胞只有1立方毫米时,就能找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生成过程受血管生成正负调节因子的共同调控,目前发现的血管形成正负调节因子有四、五十种。只要控制这些因子,就能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因此,不论是手术、放化疗病人还是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必须在调整自身免疫的同时,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获得长期生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晚期癌症患者,你的生命长度,由肿瘤转移速度决定

近年来,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往往忽视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血液检测指标,盲目地进行过多的手术、化疗、放疗,一味的追求消灭肿瘤,企图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但是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机体状态都很差,过度的手术和放化疗严重损伤抵抗力,为再生癌创造环境,反而加速了患者死亡。

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不能一味追求肿瘤的消退,而是要重点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实现患者的长期“带瘤生存”,与肿瘤“和平共处”。因此,中晚期癌症最根本的治疗是要从提高免疫力做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能力。

现状:中晚期癌症治疗误区--过度治疗,破坏机体免疫力引发再发癌加速死亡。

有的不能手术的肝癌晚期病人,在使用了最强的化疗药物10天后,虽然白细胞明显下降,隆起的腹部肿瘤也不见了,但好景不长,病人还是很快去世,解剖发现,患者肝内肿瘤至少是原先的3倍。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癌肿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患者死亡。当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时,便能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病人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

中晚期癌症患者,你的生命长度,由肿瘤转移速度决定

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有效防复发转移

细胞免疫治疗可以直接追踪、识别、特异性清除放化疗后残余的肿瘤细胞,恢复、营造正常人生存所需要的正常机体环境,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循序提高免疫力,最终实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细胞免疫治疗:突破传统疗法不足,有望根治癌症的新科技。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3位免疫系统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这说明,细胞免疫治疗将利用免疫细胞对抗癌症的设想变为了现实,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贡献也获得了世界肯定,为广大癌症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阻断新生血管难不难?

阻断新生血管的方法原理不一,效果各异,患者无从选择,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配方”和“秘钥”,需要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士把关。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治疗肿瘤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精准、有效!目前癌症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这几种:手术、放疗和化疗和靶向治疗,另外,免疫治疗横空出世,免疫治疗PD-1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日本开展的细胞免疫治疗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癌症患者的未来还是无限可能的。

中晚期癌症患者,你的生命长度,由肿瘤转移速度决定

国际肿瘤专家介绍,医学界现已对细胞微环境诱发疾病这一理论非常认可,因此只要复原细胞微环境、修复增强免疫系统、消除致病因子、调控疾病细胞的功能就能治疗疾病。而从治疗方式的选择来看,手术、放疗是局部治疗手段,适合早中期患者的治疗,而化疗和免疫治疗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化疗可使30%-40%的晚期患者疾病缓解,60%-70%的患者肿瘤生长得到控制,并缓解癌症引起的多种症状。

当肿瘤发展到晚期时,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规范化疗可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精准的靶向药治疗副作用小,对于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极佳;而新兴的免疫治疗更是带给了患者更多的希望

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治疗,珍惜自己的身体;如果肿瘤患者想要使用靶向药物或化疗,建议要先使用免疫治疗等增强免疫力的方式将细胞微环境重塑到健康状态,恢复机体代谢系统,如此才能更好的复原身体,对治疗起到积极效果。

更多有关癌症预防与治疗的知识,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关注我,看看我分享的内容,私信提出你的疑惑,我会尽快回复你的,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