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周朝的时候,周烈王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司马光对周烈王讲: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司马光认为,天下很大,百姓数以亿计,但都必须听从天子的命令。哪怕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其能力胜过天子,也得听令天子,这就是以法纪在起作用。天子领导三公,三公领导诸侯国君,诸侯国君管卿、大夫等官员,卿、大夫等官员又管理普通百姓。上级领导必须如心脏支配四肢行动一样,指挥他的下级,下级就如人的四肢护卫心腹一样拥护自己的上级,这样上下级之间才能互相保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现在看这段话,感触很深,古人尚且懂得这些,那么,于今,国人必须精诚团结。回头看,它仍给我们很大的启迪,特别是外患内困之时,这种团结的力量,更显重要。几千年过去了,这个规律,现在依然通用。可见,古人的智慧是何等广阔无垠,国学是何等博大精深。而古人读书,大多读史,非看小说。

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但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读小说,其实就是读史,小说,是史往小了说,是小说家与凡人树传立志,我们所看的,是我们身边那些凡人的智慧经历,和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怎么样处理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本好的小说,不亚于读一部史。只是,近之小说家,有些非常不严谨,甚至散失了一个文人的追求和信仰,把小说写得很低俗,这是不应该的,写小说之人,也要有写史的严谨态度,必须把小说写到老少皆宜阅读。而且,我们评判一部小说,也需要看它是不是如史一样严谨而严肃,不应该有低俗的东西。

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由小说推广到它的衍生产品,影视作品,也一定要严谨,让广大的观众观赏一部剧后,能够懂得生活,懂得处理各种关系,一部剧,其实也是一部史,是一个国的史,或者一个人的史,或者一个村的史,等等。我们观剧,其实也在观史,于是,这必要求创作者都要以一种高追求,一种高目标,一种严谨严肃的作风,别让作品中出现低级的,不堪入目的东西,要让作品高质量。

读史识礼教,古人几千年之前的感悟,对于今人仍然适用

我们的指导思想在哪里,就是礼教所要求的,法纪所规定的,我们必须要认真执行,古人尚且可以做到,何况我们今人呢?现在,类似于公、侯、卿、大夫的官人们,也要向古人学习,严于律己,更要严于管理,不能马虎大意。那些不守法纪的,那些违反礼教的人或剧,我们一定要严惩不贷,绝对不可以放松我们的标准,而迎合他们的低级趣味,让更多的人庸俗化,对于那些不遵守法纪的人,不维护礼教的人,必须严惩,这是国学中的精髓,也是今之后人学习和遵守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