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周朝的時候,周烈王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國君。

司馬光對周烈王講:我知道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麼是禮教?就是法紀。什麼是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什麼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司馬光認為,天下很大,百姓數以億計,但都必須聽從天子的命令。哪怕是才能超群、智慧絕倫的人,其能力勝過天子,也得聽令天子,這就是以法紀在起作用。天子領導三公,三公領導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管卿、大夫等官員,卿、大夫等官員又管理普通百姓。上級領導必須如心臟支配四肢行動一樣,指揮他的下級,下級就如人的四肢護衛心腹一樣擁護自己的上級,這樣上下級之間才能互相保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現在看這段話,感觸很深,古人尚且懂得這些,那麼,於今,國人必須精誠團結。回頭看,它仍給我們很大的啟迪,特別是外患內困之時,這種團結的力量,更顯重要。幾千年過去了,這個規律,現在依然通用。可見,古人的智慧是何等廣闊無垠,國學是何等博大精深。而古人讀書,大多讀史,非看小說。

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但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讀小說,其實就是讀史,小說,是史往小了說,是小說家與凡人樹傳立志,我們所看的,是我們身邊那些凡人的智慧經歷,和他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怎麼樣處理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一本好的小說,不亞於讀一部史。只是,近之小說家,有些非常不嚴謹,甚至散失了一個文人的追求和信仰,把小說寫得很低俗,這是不應該的,寫小說之人,也要有寫史的嚴謹態度,必須把小說寫到老少皆宜閱讀。而且,我們評判一部小說,也需要看它是不是如史一樣嚴謹而嚴肅,不應該有低俗的東西。

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由小說推廣到它的衍生產品,影視作品,也一定要嚴謹,讓廣大的觀眾觀賞一部劇後,能夠懂得生活,懂得處理各種關係,一部劇,其實也是一部史,是一個國的史,或者一個人的史,或者一個村的史,等等。我們觀劇,其實也在觀史,於是,這必要求創作者都要以一種高追求,一種高目標,一種嚴謹嚴肅的作風,別讓作品中出現低級的,不堪入目的東西,要讓作品高質量。

讀史識禮教,古人幾千年之前的感悟,對於今人仍然適用

我們的指導思想在哪裡,就是禮教所要求的,法紀所規定的,我們必須要認真執行,古人尚且可以做到,何況我們今人呢?現在,類似於公、侯、卿、大夫的官人們,也要向古人學習,嚴於律己,更要嚴於管理,不能馬虎大意。那些不守法紀的,那些違反禮教的人或劇,我們一定要嚴懲不貸,絕對不可以放鬆我們的標準,而迎合他們的低級趣味,讓更多的人庸俗化,對於那些不遵守法紀的人,不維護禮教的人,必須嚴懲,這是國學中的精髓,也是今之後人學習和遵守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