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時必須側切嗎?

懶媽媽的帶娃生活


側切,其實是會陰側切。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

會陰側切術是為了胎兒順利出生的一種手術,會陰側切術是在會陰部做一斜形切口。側切可以防止產婦會陰撕裂、保護盆底肌肉。

什麼情況會進行側切?

1.會陰彈性很差、陰道口狹窄或者有炎症、水腫等。

2.胎兒過大,胎心不正常。

3.子宮口全開,但是胎頭位置較低,胎兒缺氧。

4.羊水渾濁或者有胎便。

5.有妊娠高血壓、心臟病等高危妊娠時,需要縮短產程。

5.需要用產鉗的時候。

怎樣做,才能避免側切?

如果想在順產的時候,避免側切。在懷孕期間就需要通過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來控制體重,避免胎兒太大。同時,需要針對性的進行骨盆底肌的訓練,增強肌肉的耐力、力量和彈性。當然,學會在產程中如何呼吸,如何發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我的經歷

在我還沒生之前,媽媽和我說,她們以前生孩子,醫院都是直接上來就一刀,根本沒有給嘗試的機會。如果可以,我不想要側切。

於是,我上我生產醫院組織的孕婦課的時候,還專門問了醫生。“順產一定要側切嗎?”好在聽到的回答是:“現在醫院都會讓產婦先試試,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在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側切的”。

總結:順產時不側切最好,但是當出現需要側切的時候,就儘量的配合醫生,其它的不需要擔心。

我是檸檬媽,一名高級孕育師!關注我,每天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 

檸檬媽育兒經


先和大家談談會陰側切是什麼,是為了什麼要去做,現代醫學對於會陰側切的觀點是什麼。

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是指在分娩的時候用剪刀剪開會陰部位的皮膚來達到加速產程的一項措施,通過擴大陰道口的寬帶,孩子可以更快地分娩出。

這一項會陰切開術,在全球各個國家採用的方式有些不同,在美國採用會陰正中切相對比較多(也就是從正中的部位向直腸的方向切開),但是在歐洲和我們國家,採用的側切就相對比較多(斜向一側切)。

在過去我們的婦產科醫生對幾乎每一個初產婦進行側切,是基於為了減少會陰裂傷發生的機會。我在做住院醫師的時候,還曾經因為做了會陰保護髮生2度會陰裂傷,被上級醫師責問為何不做會陰側切。在過去我們國家對於產科質量的管理的時候,也對醫院有一個要求,不能有出現3度以上會陰撕裂的發生,因此大家更多是出於對於“保護會陰”的角度來做會陰側切的。因為不想要“3度會陰裂傷”發生,所以對於初產婦都是採用這麼一切了之的操作。

近些年來,對於會陰切開的研究越來越多,已經有很多的A類建議(即非常可靠的證據支持的結論)提示對分娩進行常規的會陰切開有諸多的不利,譬如增加會陰裂傷發生的機會(和原來想象的有些不同,但是這個是大樣本研究的結果),增加出血的機會,增加產後疼痛,基於這些研究的結果,現在已經不再推薦對產婦進行常規的會陰切開。僅在胎心率出現異常或者其它一些緊急情況需要儘快結束分娩的時候考慮使用會陰切開(側切或者正中切)。

國內產科的臨床實踐的改變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我相信隨著這些新的理念的普及,採用會陰切開的比例會越來越少。這裡面也需要和醫生們做一個觀念上的糾正,不是發生了3度以上的會陰裂傷就是“醫療事故”,發生會陰裂傷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修補會陰裂傷,有興趣的醫生也可以關注我之前做過的ALSO培訓課程,國內有的醫院的側切率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十幾,是一個不錯的數字,當然我們不是說希望到0,畢竟還是有些情況是臨床上需要進行會陰切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