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房住不炒”转眼已经三年多了,在此期间有一些中介通过微信朋友圈、自媒体等渠道一次次试探这个基调的虚实。甚至,在疫情期间也不闲着,甚至还加码了。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近两个月的时尚卖房论调有:

你没有房子,都下不了高速,还得原路返回;你没有房子,都没有预约购买口罩的资格;你没有自己的房子,疫情期间都没地方居家隔离,还得去高昂的酒店,结束后还要被房东赶到大街上。

平心而论,这些论调很会蹭热度。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以前,曾经流行的论调是:赶紧买房吧,一天一个价,噌噌地往上涨,下个月这些钱只能买现在的半套房了;没房子,你就找不着对象,孩子也没法上学,回老家被人看不起;房子反正一直会涨,现在买了,过几年一转手,净赚好几百万;这个城市的各方面配套服务都是国内最好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人涌进来,房价会一直涨(怎么跟菜场的菜贩子、鱼贩子一个调调呢?下个月菜价还要涨,怎么会不涨呢?还好她没说每天都要涨);………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出售效率最高的还是县城的婚房,女方说:县城没房,不结婚。小两口哪怕是在村里种地,哪怕是在千里之外的电子厂上班,也要拿出前几辈人的积蓄和后几代人的偿还能力,把媳妇给娶了,在县城买套房!

那么大众投资购买房产,或者炒房的底气在哪里?那就是对市场的坚定信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对自己赚钱的能力或者将来有人高价接手很自信。如果对自己将来赚大钱看不到希望,就算有全款购买的能力,或者N个首付的基础,也不会出手的。坐吃山空、主动把自己赶到大街上,不是正常人的心智。

这个信心应该是短期、长期都有,才会买房。明天很美好,可熬不过今天晚上,一样没有明天。明年会有钱,在今年,催收就会把你逼得不认识自己。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在过去的两年,很多人赚钱有点吃力了,做企业的效益不如以前了,不少年轻人的信用卡噼里啪啦地一顿降额,一些企业还遭遇了抽贷、断贷,大家对自己的收入不免感到担忧。而同时,几个大牌电商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一路高歌猛进、赚得盆满钵满。鹤立鸡群,鸡也变不成鹤。

就在这个时候,大量的网贷机构嗅到了机会,无门槛放款汹涌而来。与之配套的是庞大的无最低底线催收队伍以及打算靠催收业务上市的集团。随之而来的是,扫黑除恶的全覆盖和个人破产法的推进。在正义之威下,网贷机构及业务目前仅有三年前的10%左右幸存了。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2020年,先是国内的疫情扑面而来,大家想着等疫情控制住了,经济很快就复苏了。意想不到的是,国内疫情刚刚控制住,海外紧接着又有了过之而无不及的疫情,而且势头、波及范围是空前的。

大量外贸企业,先是受疫情影响害怕无法按时交付海外的订单,现在成了害怕没有海外的订单。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这些变化和影响会逐步传导到大量普通家庭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计上来。

买房的需求可以炒出来,不管是全款还是贷款(看中的是未来的购买力),购买力可以炒出来吗?

就算是“旱涝保收”人士,也该考虑一下大面积旱涝之下,哪里可以收了。

在“疫情和债务”夹缝中的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吗


一桌大餐很诱人,囊中羞涩否?就算赊账,能保障还回来吗?老板愿意赊,愿意等吗?等得起吗?房子就是这个大餐。金融机构就是赊账的。愿意赊、愿意等,抽贷、降额、催收为何如火如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