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與哪些慢性疾病更具有相關性?值得重視!

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的汽車不斷增加,據交通部管理局發佈的統計資料表明, 從事駕駛職業的人也隨之成倍增加,職業司機慢性疾病發病危險因素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為了解職業司機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及其發病的危險因素,我們對職業司機進行了調查,以期為司機這一職業人群的健康監護和減少交通事故提供一些資料選擇某公司504名職業司機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410人,女性94人,平均年齡40歲(17~ 57歲),平均工齡13. 4 。對調查對象進行測試,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內容包括工作衝突、工作控制、工作責任、工作危險、角色緊張、工作前景未知性、工單調性等緊張因素;工作心理控制源、組織忠誠度、自尊感等個體因素;應付策略和社會支持等緩解因素;軀體不適、工作滿意感、抑鬱症、日常緊張感等緊張反應四方面內容。每一因素都按照特定方法法予以數量化,按照量表賦分方法計算各因素得分。

慢性疾病診斷標準相關慢性疾病(指從事司機職業後所患慢性疾病)嚴格按照醫學診斷標準由三級綜合醫院或二級甲等醫院進行診斷。

統計學處理利用軟件建立數據庫,統計軟件進行邏輯檢查和數據分析。

結果

1.職業司機慢性疾病患病情況504名職業司機中377人有慢性疾病病史,佔

74. 80%。其中,男性佔74. 63%,女性佔75. 53%。患病的調查對象中,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最多(佔26. 16%),其次依次為痔瘡、慢性泌尿系統疾病、高血壓、慢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等。

2. 職業司機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文化程度與司機慢性疾病的關係 司機慢性疾病與其文化程度呈負相關,文化程度高,患病率較低,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司機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較高。在被調查的司機中,患有各類慢性疾病的佔70%,遠遠高於國內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率12.8%),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所佔比例較高的幾種慢性疾病分別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痔瘡、慢性泌尿系統疾病、高血壓、慢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與全國居民患病率較高的幾種慢性病基本一致。司機的慢性病患病率較高,給司機本人、家庭及社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於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飽受疾病的痛苦,對自身身體狀況的感知常比健康人敏感,在長期的患病過程中,職業司機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對其工作熱情及效率、行車安全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研究資料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司機發生安全行車事故後,更加重了司機原有的慢性疾病,表現情緒不穩定、怨天尤人、自怨自責、易衝動、對生活失去信心,使之與家庭成員的關係及人際交往關係變得緊張,給家庭及其他成員的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影響到家庭的穩定。在醫療經費支出上,患有慢性疾病的司機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的醫療費用,加重了企業及家庭的負擔。由於慢性疾病的影響,部分司機不能出全勤,經常休病假,影響正常工作,同時,也影響了個人的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