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世界将不复存在,我们该何去何从?很多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这个关乎存亡的题材就成为了银幕上的常客。大多数的末日题材都会创造一个供人类避难栖息的场所,《流浪地球》是深达5000米的“地下城”,而在《雪国列车》里是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雪国列车》改编自1986年法国同名科幻漫画原著,由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执导,“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主演,这部美韩合作拍摄的末日题材的科幻影片,引发了观众热烈的追捧。它在韩国短短15天内票房就达到了700万,更是在法国创造了韩国科幻片播放史上最高的票房纪录。并且一举拿下了韩国电影青龙奖、大钟奖以及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奖项。可以说,是亚洲科幻片的一部史诗级巨作。

这部影片以科幻和血性为外衣,精妙地设计了升级打怪式的叙事结构,让我们跟随着男主打开一扇扇大门,一步步探索门后面新的世界,主线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又伴随着世界观描述的逐渐完善。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雪国列车》里永不停歇的“破雪者号”是违反物理定律的,一系列科幻的情节都是形式感大于现实感的设定。初看影片,很多观众会认为它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科幻剧,但反复品味结尾列车的毁灭与孩子的重生之后,可以窥探到这部影片折射的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下面我将从社会阶层,资源分配和社会秩序这三个层面,对影片中映射的现代文明,进行深度剖析。

现代文明的诞生:民主平等 VS 阶级分化

“破雪者号”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影片一开始就利用各种强烈的对比,把穷人和富人,有权者和无权者阶级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电影的主线就是男主角带着底层人民一路过关斩将,打破阶层的壁垒,试图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但是随着革命者从车尾一路挺进车头,他发现自己也身不由己地走入循环,成为列车的统治者。其实这样的结局很正常,因为阶级总会存在,总有人会在食物链的最低端,从人类社会的进化史来看,是阶级社会逐渐催生了现代文明。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民主思想最早是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兴盛而孕育、发展起来的,但是弊端也日益凸显,民主投票决策的制度,经常会出现议而不决,议而难决的问题,甚至有时会走极端,出现荒谬错误的决策,这也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的发展。

当资产阶级兴起,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束缚,资产阶级从思想文化、宗教、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提出自己的主张,由知识精英统治的社会,能够让商人、生产者、哲学家都为社会服务,从而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并且影响至今。

也许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先驱与精英的创造,而这些人需要财富与资源的投资,但是凭什么让大家心甘情愿的花钱去投资别人呢?所以只能通过暴力手段进行剥削和压迫,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来养活那些不从事生产的人。于是,一个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统治机器——国家便产生了,人类也进入了阶级社会。

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按劳分配 VS 按需分配

影片中有几处有意思的情节值得玩味:影片开始,士兵到最后一节车厢挑选会拉小提琴的人,一位老人自告奋勇被选中,脱离了这地狱般的生活。男主角一路闯关到前端车厢时,发现这位老人正西装革履地在为孩子们拉小提琴。还有和男主角一起进入列车的伙伴,因为会做食物被带走,后来被发现一个人拥有一整节车厢。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这强烈的反差会让人们对特权阶层所拥有的资源感到愤愤不平,但同时它也映射着阶级社会所孕育的现代文明是依靠人们的劳动和智慧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能出高价的人一般会是价值创造能力强的人,因此资源配置效率会更高,让人力、物力、资源总能配置到使用价值最高、结果对社会最有益的地方。

这也就是所谓的按劳分配,而与之所对应的就是以男主为代表的底层人民想要实现的按需分配的社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不分能力知识智慧水平的高低,大家享有同等的资源。导演设计以男主革命失败为结局,就是隐喻这样乌托邦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劳动人民超高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资本社会比其他社会高得多的生产力水平,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才能激励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程度越高,生产力水平也越高。

现代文明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资源分配的导向激励着人们不断劳动与学习,精进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产出更多的价值与利益,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此也就能不断推动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前行:暴力革命 VS 分权制衡

这部影片暴力一直贯穿始终,以男主为代表的革命者以肉体相博,对抗着他们眼里毫无人性的阶级统治,每一扇门的打开,意味着就要有人牺牲。

随着革命者从末尾向车头挺近,影片表现的阶层逐渐升高,个体自由与整体生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起义领袖柯蒂斯从革命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在车厢肉搏一段戏里,他为了生擒人质不惜牺牲自己的兄弟,达到了为大我而献身的崇高境界。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男主一行人以命相搏,义无反顾的向前拼杀,就是想摧毁一直剥削他们的丑恶秩序,想要灭掉这列火车的统治者威尔福德,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建立起更好的秩序,更多地争取到自由和平等。

而威尔福德却向男主证实并没有更好的秩序存在,要维系列车中的小社会,就必须各司其职,职责没有变,阶级没有变,能变的只是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选,调换人选,维系平衡,就是他所能做的唯一事情。


根本没有什么拯救可言。当然,如果他愿意的话,维系平衡就是拯救,因为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更糟糕的事情,比如人吃人,比如全员死掉。因而秩序就是人道,或者说,秩序至少可以保证基本的人道。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影片的结局男主拯救了两个孩子,也毁灭了丑恶的秩序,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死掉了。他革命的出发点是保护所有人,让所有人远离压迫和剥削,平等自由生活,但结果他又约等于杀死了所有人,只剩下两个孩子。破坏秩序,是因为秩序会对目的造成伤害;但破坏秩序的同时,目的遭到了更大的伤害。或者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其实秩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建立秩序的人的贪婪与自私。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现代文明的秩序可以通过暴力建立,但那会产生更多无谓的牺牲;也可以通过权利建立,但权利的膨胀和滥用也会导致不平等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分权制衡这个原则对文明秩序的建立或许更有借鉴意义。解决贫富差距或者说是不平等的资源分配与待遇,关键就在于制衡统治阶级或者是特权阶层滥用权力的贪婪与自私。

结语

影片最引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最后一个镜头,两个孩子从焚烧的列车中踏入雪地,远处一个北极熊在雪地里行走。有观众说:这寓意着生命的希望,也有观众说:这隐喻着列车之外的生活才是真的地狱。但我看到了另一层含义:是命运的轮回。

《雪国列车》:科幻血性的外壳,蕴含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深思

两个孩子来到的是一个崭新的、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奇怪的秩序、只有动物本能的原始社会。两个孩子如同亚当和夏娃,又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阶级社会,建立一种新的文明秩序。因为人会长大,人会变聪明,人会发展技术,人会繁衍,最终庞大的人群需要秩序。

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离不开阶级与秩序,如何缩小阶级分化与秩序带来的不平等,让现代文明能够平稳发展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