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工筆畫?

劉燕媚


藝術鑑定,對行外人是比較難,行內人才這要求,首先你對歷史上這類型作品有所才能,知道什麼風格由誰創造,那你鑑定這作者有沒有個人風格,有了個人風格,說明已經有藝術性,有了個人風格後,繪畫表現方式有沒有突破,有突破,這己經上等藝術品,有突破,是不是,很美,如果很美,這就是極品,請記住,藝術是指獨特,創作,創是指無中生有,畫畫不是創作,如臨摹,其他都是小技小節的理念。首先好作品必須是原創,再有個人風格,再有獨特繪畫表現方式。


水墨丹青168391425


工筆畫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帛畫中就可以尋找到工筆的痕跡。唐代繪畫技巧的日趨成熟使得工筆畫在唐代逐漸盛行起來,當然初唐時期絹帛料的改善對工筆畫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米芾在《畫史》中記載道:“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到了宋代,由於宋徽宗對藝術的重視和對工筆畫的提倡,成立了畫院,形成了“院體派”的畫法,所以工筆畫在宋代也很繁榮,並步入了它的成熟時期。元代之後,隨著文人畫的興起,工筆畫開始走向衰落。

直到20世紀,工筆畫又開始復甦,並於20世紀8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材料、色彩的運用,題材,描繪手法等方面都有所擴展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體現了中國古典藝術的恆久魅力和新時期中國畫藝術的繁榮昌盛。

所以,欣賞工筆畫,不妨從當時歷史,文化入手。





小喵好詩詞


工筆畫應該靜靜的欣賞。

自己主要以工筆畫為主,看了大家的回答如鯁在喉,不是回答不好只是覺得,大家好像更像在說如何畫而不是如何欣賞,也許大家對工筆畫比較熟悉,所以並沒覺得如何,若是對工筆畫不甚瞭解,可能對工筆畫如何欣賞更是一頭霧水,對於自己所愛實在不利。


其實國畫中,工筆畫的歷史更為悠久,考古證據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帛畫,而且其最早被稱為“細畫”。張彥遠曾於《歷代名畫記》中記述“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

工筆畫既然開始就被成為細畫,想來還是應該有其道理,至少自己畫時是在細細的畫,不只是細細描畫,還是一種心境。自己畫時,多會點一縷香,放一曲梵音佛曲,凝神靜心細細勾勒暈染,既然畫時如此,觀時自然更宜靜靜欣賞,才能體會其神異也。

那麼要細細,靜靜的欣賞什麼呢?

一工筆畫的線

工筆畫捨棄了光源、明暗和體面,講究“以線立骨”,即用線表現對象的骨架結構,以單純的線條勾勒作為造型手段,藉助線條的粗細長短、方圓曲直,用筆的輕重緩急、虛實疏密、抑揚頓挫、交搭穿插,用抹的濃淡乾溼在造型上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細緻入微地表現形體的質量感、動態感和空間感,可以說萬物都可以用線娓娓道來。

線的技法很多,十八描只是最有名而已,欣賞工筆畫的線,主要欣賞這幾種美

1工筆線條的質感美。

工筆畫造型主要體現在“應物用線”,不同的表現對象,採取不同的用筆理念和技巧。如輕盈的花瓣宜用遊絲描、凝重的葉子宜用鐵線描、木本枝幹宜用逆鋒澀筆、草本莖藤宜用中鋒潤筆等等。

2工筆線條的陰陽美。

線條的陰陽相背,受光面線條淡細,背光面線條濃粗,使線條顯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體感。觀看工筆畫的繪製中,有沒有遵循“陰粗陽細、陰濃陽淡”的基本法則。

3工筆線條的空間美。

越是距離我們近的物體,用線一般都越嚴謹越厚實,線條的局部色彩也越深,而遠處的物體,則用線的色深和嚴謹度都要淡化許多。欣賞一幅工筆畫時,看其線條是否符合“近濃遠淡、近實遠虛”的道理。

4工筆用線的韻律美。

工筆畫用線的疏密、粗細、曲直、力度彈性以及虛實變化,就是工筆畫的節奏和韻律。工筆畫去除了色彩其實就是完整的線描圖,可以說好的工筆畫首先要有好的線條,線條的魅力是工筆畫成功的一半。

二工筆畫的色




一提工筆畫的顏色,都會說到三礬九染的技法,其本身就說明了工筆畫顏色的特點,不但細還有層,自己暈染時最是享受,每一層都會有不同,還不能一次完成,每一層都要靜靜等待,如果欣賞時,能夠想象到這樣的過程,這種色彩就不只是視覺的體會,還有心靈的渲染。

工筆畫從表現形式上大致分為四大類: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畫,看了每一種簡單的介紹,也算是欣賞工筆畫色彩最佳的標準。

白描:也稱線描,既是工筆畫的基礎,也可獨立存在,是用線條勾勒出物體的形狀,不塗顏色,也不用明暗。

工筆淡彩:是指在白描的基礎上以墨和透明顏料為主著色的畫法。淡彩強調淡雅、單純、樸素、純淨之美,以表現作品的主題、描繪畫面的意境。染色基本上選用水性的植物顏料,給人以天然而毫無雕琢之感的藝術視覺。

沒骨畫: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顏色或墨巧妙地結合水進行渲染,屬於傳統花鳥畫的一種技法。沒骨畫雖仍然有“線”的感覺,但這種“線”是渲染出來的效果,或者是“空”出來的效果,不是勾出來的。

工筆重彩:即濃重色彩的畫法。以礦物質顏料和粉質顏料為主,畫面以色為主,設色濃重、豔麗、華貴,給人以高雅富麗堂皇的感覺。重彩一般採用積染套色的方法,所謂“三礬九染”就是指此種畫法。每遍施色薄,層層加深,數通之後加染一遍膠礬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顏色,使得畫面色彩厚重、沉著。

三工筆畫的意

中國畫分工筆畫和寫意畫,這種稱呼好像就將這兩種畫對立起來,而更讓人覺得工筆畫並沒有寫意性,

如果瞭解中國畫歷史的話,就應該知道,六朝時期顧愷之提出的“遷想妙得”,宗炳提出的“澄懷味象”,謝赫提出的“取之象外”“氣韻生動”等繪畫理論,闡述了神韻、妙趣、生氣的表現之於繪畫創作的首要地位,強調了神會、寫意及藝術想象之於創作的高度重要性。

而兩漢、魏晉及六朝時期,正是工筆畫佔主流地位,上述繪畫理論的產生,可以說正是那個時代藝術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唐代提出的“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象外求象”以及“意境”等理論,更從藝術構思到創作完成都強調“以意貫之”的精神。由此可見,寫意精神乃工筆和寫意兩大畫種的靈魂,所不同者,唯形式、技法、趣味之區分。

而對於工筆畫意如何欣賞,闡述起來不但篇幅不少,也更取決每個人不同的感受,所以就不在贅述,還是說,就靜靜的欣賞,其中的意也才能慢慢體味。


紅梅工筆佛畫


工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謝赫六法”中講到中國畫的幾個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這同樣可做為欣賞評價的標準,故而對於如何欣賞一幅工筆畫,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造型

對應“謝赫六法”中“應物象形”或“應物,象形是也”,是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對象形似。

不要認為工筆畫就不講究造型了。很多朋友認為學工筆就不需要學素描了,如果是畫純粹的臨摹的作品的話,那素描可能真的不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是畫人物的話,素描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說是學習人物造型是必不可少的。人物的造型的準確,哪怕是一個指頭的動態,哪怕是一個眼睛的造型,眼角、眼皮、眼瞼……這些細節的都和造型分不開,試想,如果一個人物連形體的都不準確,那麼工筆畫所要求的形神兼備、精製細膩就根本無從談起了。

此外,並不是說花鳥、山水就不需要造型。鳥的造型與動態(如下圖《紅蓼水禽圖》)、花葉的翻轉、山的堆疊,都需要造型的準確。但是,可能這種造型可能並不需要的非得是素描的訓練,畫一些動物速寫、風景速寫是必須的。

總之,無論是人物、山水還是花鳥,造型的準確是首要。

二、線條

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線條是工筆畫的靈魂。這也是中國畫最大的區別西方油畫的一點,單純的寫字(書法)就可以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魅力,而由書法用筆相通的骨法用筆勾出來的線條的流暢與挺拔,也是工筆畫所特有的藝術精髓。

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用中鋒筆較多。

工筆中白描有十八種畫法。但說句實話,這麼多種描法我並沒有每一種都畫過,而線條最重要的,就在於流暢、挺拔、細緻、嚴謹。

三、設色

我曾經在專欄“唐宋繪畫典藏”裡專門鑑賞過工筆畫的欣賞,尤其是設色和細節。

工筆畫設色非常講究,所謂“三礬九染”其實並不僅僅只是染的變數多,更重要的是染的工序多,染得方式講究。

比如秋葵,要先用淡墨勾勒秋葵的花瓣、花苞及五星雌蕊,用濃墨勾勒葉片的輪廓,枝幹用中墨勾勒。然後,在花瓣中用藤黃從瓣基向瓣邊渲染,花蕾則從瓣邊向瓣基渲染。幹後再在正、反瓣基微染汁綠。正葉用花青從葉柄向葉梢渲染。花苞萼片、反葉及枝幹都渲染汁綠。再花瓣在染足藤黃後,用白粉勾瓣脈,幹後在雌蕊、瓣基勾填胭脂,雄蕊柱則堆點濃粉。並在正葉上罩汁綠,幹後勾偏藍汁綠;反葉罩石綠,勾汁綠;花萼罩石綠、勾汁綠;枝幹罩石綠……十分講究。

四,細節

工筆畫的細節有多“牛掰”,讓我們將圖方法N多倍來看看就知道了。

五,神韻(氣韻)

最後,也是綜合以上,最能體現一幅畫的質量的評價方法:神韻。

明陳洪綬《花鳥草蟲寫生冊》共十二開,絹本設色,分繪茶花蝴蝶、桃花蛺蝶、萱花蝸牛、牡丹蛺蝶、薔薇蝴蝶、紫菊蝴蝶、竹禽、水仙竹葉、古槐雙禽、紅果草蟲、奇石、梅石等景物,款署:“溪山洪綬寫於榕醪山館”陳洪綬這組作品每一幅都有留白部分,令人處在一個很輕鬆的欣賞狀態,精筆細卓每一片枝葉。能夠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荷葉紋絡和狀態自然隨性,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有大量的寫生經驗,功底紮實,神韻自然,花瓣的飄落,似乎讓人感受到枝葉與花瓣隨著輕風搖曳,這種神韻,淡雅生動更令人心曠神怡。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齋中閒話


你好,欣賞一幅工筆畫,首先要看這張畫的構圖佈局是否得當,是否氣韻生動,物像是否有對比,造險再化險。

再看畫的勾線,勾線的用筆是否有頓挫,虛實,強弱對比。所用的線要跟所表現的物像相對應,互相聯繫,筆可斷但意相連。每一筆都有它的用處,簡稱無一廢筆。

看賦色,古人工筆畫經過三礬九染而成,那麼現在很多畫家,是基本不用膠礬水的,都以畫面所需而定。色染得好不好,看整幅畫面是否通透,如果感覺很髒有濁氣,那是染色不過關,是染過了或者用色太重造成的。再看虛實,實處為畫眼,畫得越精彩越好,虛處則可以把欣賞畫的人帶入畫中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


清幽竹林聽雨


工筆畫與寫意畫是相對應的概念,簡單來講,就是運用工整,細緻,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它大致分為四大類:工筆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和沒骨工筆。

工筆對線條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

工筆畫有三礬九染之說法。


殼苦住是wl


工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謝赫六法”中講到中國畫的幾個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這同樣可做為欣賞評價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