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導語

“退避三舍”是我們都熟知的成語,在成語的背後是晉楚兩國稱霸中原的關鍵性戰役:城濮之戰,這場戰爭也決定了春秋時期的歷史走向,晉文公重耳也因此戰成為了春秋霸主。同時,城濮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誘敵深入的典範,晉軍實力弱於楚國,又在外地作戰,卻能靈活應變,利用楚軍內部矛盾問題,在外交與戰略上佔據先機,成功擊敗楚國,使楚國的勢力範圍被迫退回到大別山、桐柏山以南地區。

交戰背景

在齊桓公去世之後,中原的霸主地位空缺。僅僅十餘年,齊桓公時期秩序井然的中原地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齊國無力繼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所謂的“霸業”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其他大大小小的各諸侯國也再次陷入了無休止的互相征伐之中。

中原混戰使偏居南方不斷髮展實力的楚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中原各國除了宋國與齊國堅持與楚國對抗,魯國、鄭國、魏國、陳國、曹國、許國等都陸續歸順楚國。只要楚國打垮了齊國與宋國,那麼楚成王就可以成為中原霸主,完成楚國曆代國君的夢想。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城濮之戰前諸侯國形勢圖

公元前634年,楚國聯合魯國進攻齊國,佔領了齊國的谷城。與此同時,楚國又派出另一支軍隊進攻宋國,齊宋兩國立刻陷入了岌岌可危的狀態。第二年,齊宋兩國的狀況更加危險,楚成王親自率軍出征,並集結了陳、蔡、鄭、許四國組成了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進攻宋國,大有一舉消滅宋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宋軍根本無力抵抗,於是宋國大司馬公孫固親自前往晉國,請求晉文公出兵援助。而齊國也在同一時間派出使者向晉國求援。

可以說,晉國是整個中原的唯一希望。對於是否出兵救援,晉文公重耳召開了軍事會議,先軫與狐偃兩位主戰派大臣佔據上風,先軫提議以宋國曾救助晉文公為由出兵援助,狐偃則提議避實擊虛,進攻依附楚國的曹國與衛國,迫使楚國分兵作戰,以達到救援宋國與齊國的目的。

晉文公顯然不會放棄一戰奠定晉國霸業的機會,在同年冬季,晉國開始了戰爭動員。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晉文公一邊不斷訓練士兵,一邊又將晉國的兵力擴充到三個軍,即中軍、上軍、下軍。晉文公聽從趙衰的意見,任命郤縠為中軍統帥,副將是郤溱;任命狐偃為上軍統帥,但狐偃卻將統帥的位置讓給狐毛,自己擔任副將;任命趙衰為卿,準備讓他擔任下軍統帥。但趙衰卻讓給了欒枝與先軫,最終欒枝擔任下軍統帥,副將先軫。但因為中軍統帥郤縠不久就病逝了,晉文公破格將下軍副將先軫提拔為中軍元帥。

PS:"圍魏救趙"這種戰術並不是孫臏所創,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這種戰術,比如文中狐偃的建議。只不過“圍魏救趙”的典故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孫臏所創。

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 楚國進攻宋國,宋齊求援;
  2. 晉文公出兵;
  3. 秦、齊兩國調停,子玉違抗楚成王的命令,晉、楚開戰;
  4. 晉文公“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大敗楚軍。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城濮之戰

從表面上看,楚國的實力是強於晉國的。楚國擁有南方各諸侯國的支持,同時中原的衛國、陳國、曹國、許國、魯國、鄭國、蔡國也都聽命於楚國。而晉國在當時的盟友只有宋國、齊國與秦國,並且宋國與齊國的實力還被楚國大大削弱了,不論從實力還是數量上,楚國都佔據了優勢。

然而在戰爭前夕,楚國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楚國的令尹子文卻主動辭職,將位置讓位給了子玉。子玉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在上任後舉行的第一次軍事演習就將七名軍士鞭刑,三名軍士貫耳。可以說,戰爭還沒有開打,雙方在選擇統帥的問題的上就已經分出了勝負。晉國的選帥標準是道義,楚國的選帥標準是勇猛。

公元前632年春,準備完畢的晉國軍隊誓師出征。晉軍的首要任務就是解除楚軍對宋、齊兩國的圍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晉文公採用了先前狐偃的建議,首先進攻曹國與衛國。除了迫使楚國分兵之外,晉文公首先進攻曹國與衛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他流浪時期,曹國與衛國的國君都曾羞辱過他。當然從晉國的首要戰略目標來看,晉國是避免與楚國直接交鋒的,這也間接說明了楚國的強大。

衛國雖然投靠了楚國,但此時衛國的軍事實力並不像戰國時期那樣弱小。衛文公在位時期,衛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戰車數量由三十輛增長到了三百輛,並且在衛文公在位期間還消滅了刑國,西面與春秋小霸王鄭國對峙,東面聯合魯國對抗齊國。但公元前635年衛文公去世後,繼任的衛成公資質平平,只得投靠楚國。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衛國與曹國的地理位置

衛國靠近晉國,而曹國位於衛國的東側。晉國首先對衛國實行軍事欺騙,派出一名使者抵達衛國,要求向衛國借道進攻曹國。衛國高層不肯答應,晉文公就命令部隊從衛國邊境調轉方向,向南迂迴,渡過黃河後,又饒了個大彎子攻進了曹國境內。衛國以為晉國的目標是曹國,但實際上在攻進曹國境內後,晉文公就轉頭攻進了衛國,並佔領了衛國城邑五鹿。佔領了五鹿後,晉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又攻克了歛盂。晉國在衛國與曹國的作戰,解除了衛、曹兩國對齊國的包圍線,齊昭公也因此前往歛盂會見晉文公,並簽訂了齊國與晉國的正式同盟條約。

在齊國與晉國正式結盟之後,衛成公深知不是齊、晉兩國的對手,就派出使者面見晉文公,請求參加歛盂會盟,與晉國重修於好並簽訂盟約。但晉文公因為當初衛國人羞辱過他的原因,就拒絕了衛成公的請求。被拒絕的衛成公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抵抗,可憑衛國的實力,根本無法阻止晉軍的深入,在衛成公剛向楚成王請求軍事援助後,不願意打仗的衛國民眾就不幹了,衛國的國都爆發了平民暴動。衛成公被驅逐出國都,被迫逃亡衛國東部的襄牛。

魯國與衛國簽訂過盟約,重視名聲的魯國國君在衛國有難後不能坐視不理。魯僖公派公子買率軍協助衛國抵抗晉軍。但魯僖公在派兵援助衛國的同時,又在為魯國考慮後路,畢竟晉楚兩國誰勝誰負還不知道,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魯僖公並不想太過參與這件事。他又下令召回在衛國防禦的魯國軍隊,可公子買並沒有領會魯僖公的意圖,公子買認為魯國人應該講究禮義,幫人得幫到底。魯僖公大怒,派人逮捕公子買,以“未能完成任務”為由處死了公子買。

在衛成公被驅逐之後,衛國基本上就被晉國控制住了。佔領衛國的晉國立刻進攻曹國,晉文公親自指揮大軍對曹國的都城發起進攻,但支先鋒部隊無數次登上城牆,不是被趕下來,就是被殺死在城樓上。為了打擊晉軍的士氣,曹國人將晉國士兵的屍體掛在城牆上羞辱,這一招確實有用,晉軍內部很快就出現了人心浮動的現象。為了防止士氣低落,晉文公以毒攻毒,派士兵做出挖掘曹國人祖墳的架式。站在城樓上的曹國人一看就慌了,緊忙把晉國士兵的屍體歸還。

曹國的心理戰失敗後,晉軍又發動了新一輪的進攻。公元前632年,三月初八,晉軍攻破了曹國都城,活捉了曹共公。晉國在衛國與曹國的進攻非常順利,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楚軍主力並沒有從宋國撤軍,反而加緊了對宋國都城的猛烈進攻。

對於晉文公來說,他的內心或許是複雜的,楚國兵團在中原戰場上從來沒有過對手,而進攻衛國與曹國也沒有使楚軍進行分兵作戰。對於晉文公來說,只有與楚軍主力決戰這一條路可以走,楚軍實力強悍,晉文公並沒有獲勝的把握。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晉文公畫像

就在晉文公猶豫不決的時候,先軫向晉文公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要求宋國對秦國與齊國進行鉅額賄賂,讓秦、齊兩國出面調停楚國的進攻。對於宋國的賄賂款,晉國將以曹國和衛國的領土作為補償。先軫推測,一旦秦國與齊國接受賄賂後,一定會以中間人的身份勸楚國從宋國撤軍。但楚成王一定不會撤軍,因為楚國一旦撤軍,宋國就會擁有衛國與曹國的土地。這個計策的關鍵點就在於先軫設置了一個楚國根本無法拒絕的調停條件,而齊國與秦國一旦調停失敗,就一定會將責任推到楚國身上,那麼秦國與齊國就會理所當然的出兵進攻楚國。

晉文公聽過先軫的計劃後,大喜。首先,晉文公將曹國和衛國的土地送給了宋國,宋國隨即動用大量的財物賄賂齊、秦兩國,受到賄賂的秦國與齊國的國君立刻就出面調解宋楚戰爭。楚成王並不是庸才,對於晉國的計策,楚成王看得比較清楚,他明白這是一個死局。一旦楚國同意停戰,那麼就會失去曹國與衛國的歸順;如果拒絕,那麼秦國與齊國就會參戰,這對楚國十分不利。最後,楚成王下了一個決定,撤軍。

楚成王先是命令駐紮在齊國谷城的楚軍撤回楚國境內,然後又命令前線指揮官子玉放棄圍城,立即從前線撤軍。先軫的計策是高明的,而楚成王的以退為進,也可以說高明。首先,楚國主動放棄谷城,這樣可以討好齊昭公,穩住東方的齊國;其次,主動從宋國撤軍,給足了秦穆公的面子,這樣一來,楚成王就會在政治上佔據主動地位。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楚成王畫像

但楚成王最擔心的就是前線指揮子玉可能會拒絕服從命令。子玉性格剛猛並且爭強好勝,沒打勝仗就撤退,對於子玉來說就相當於是敗仗。為此,楚成王派心腹之人給子玉傳達口信,讓他不要與晉軍交鋒。然而,楚成王的命令被楚軍統帥子玉拒絕了,子玉好面子,在他接任子文出任令尹時就有一幫人公開反對,並質疑子玉的領導能力。在子玉看來,如果無功而返,正好就落人口實,所以子玉決心要以一場輝煌的勝利,堵住反對者的嘴巴。

對於子玉的拒絕,楚成王十分生氣。可子玉是楚國的令尹(宰相),在春秋時期,即便是楚成王這樣的君主,也沒有後世專制王朝的君主權力那麼大,楚成王不好與一國之相直接撕破臉。但對於交通落後的時代,從宋國前線到楚國的申邑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楚成王很矛盾,對付晉、齊、秦三國聯軍,僅憑子玉在宋國所統帥的兵力是不夠的,但子玉堅決出戰,不支援又是不行的,可楚成王也不想向抗命的子玉提供大量的援軍,最後只讓西廣軍、東宮軍及六百名親兵前去支援。

就這樣,前線楚軍的兵力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補充。然而在子玉看來,楚軍是百戰雄獅,即便兵力處於下風,仍然可以打勝仗。就如同先軫事先預料的那樣,子玉的抗命使調停的秦國與齊國都不高興,並先後派出軍隊加入晉國,準備參加對楚國的戰爭。秦國和齊國的加入,使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在這場春秋時期最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中,以晉國為首包括秦、齊、宋共四個國家中,有三個就是一流強國,以楚國為首的一方包括鄭、陳、蔡、許共五個國家,但楚國陣營中,只有鄭國的軍事實力稍強,曹國和衛國已經被晉軍佔領,魯國也關鍵時刻退出戰場,袖手旁觀。

子玉先是派宛春作為楚國特使前往晉國,提出了兩點停戰條件:

  1. 晉國恢復衛成公的地位;
  2. 返還曹國的土地。

只有這樣,子玉才答應撤軍。因為,這樣一來,雙方就恢復到戰前的局面,子玉也自認為沒有受到損失,可以保住面子。可此時的秦國與齊國軍隊都已經到達晉國,在兵力上已經超過了楚國,晉文公並不想放棄這次機會。可是宋國急於停戰,晉國要是拒絕就會使宋國不滿,這在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但晉軍將領大多數都不想答應子玉的條件,只有先軫建議答應楚國的條件。

先軫認為,楚國的條件可以使宋、衛、曹三國得到和平。如果晉國拒絕,那麼就會導致三家對晉國產生不滿,責任最後就會落在晉國頭上。先軫建議晉文公私下裡答應曹國與衛國,承諾恢復兩國的主權和土地,將曹、衛兩國拉到自己的陣營中。然後在扣押楚國特使宛春,用來激怒楚國。楚國人一定會按捺不住,向晉國挑戰。

子玉的計策是好的,一旦晉國人接受他的和解條件,那麼楚國用一個宋國換回曹國與衛國,楚國仍然可以稱霸中原;如果晉國不接受,那麼戰爭最後的責任就會落在晉國頭上。可不幸的是先軫識破了這個計策,並讓晉文公先下手,以復國的誘餌拉攏曹國與衛國。一旦這兩個國家離開楚國陣營,子玉就沒有談判條件了。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先軫畫像

先軫的計劃讓楚國不但失去了宋國,還失去了曹國與衛國。一點好處都沒得到的子玉大怒,決定要用武力征服晉國。強大的楚軍在子玉的率領下,迅速向北推進。在楚軍北上的同時,晉文公卻下令晉軍後撤。晉軍將領十分不解,狐偃站出來解釋,大意是這麼說的:

“用兵作戰,理直才能氣壯,理屈士氣就會低落。當年國君落難,沒有楚國的幫助,就沒有國君的今天。當初國君曾許諾楚王,兩軍一旦不幸交戰,願意以退避三舍(九十里)作為報答。今天我們避開楚軍的鋒芒,就是為了報答當年楚國的恩惠。如果我們不撤退,那麼我們就是忘恩負義,背棄諾言,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理屈,士氣就會低落。如果我們撤軍,楚國也撤軍,那麼我們此次出兵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如果楚軍繼續追擊,楚國就是理屈的一方了。”當然除了報恩以外,退兵的另一個目的也很有可能是誘敵之術,晉文公可以趁此次退兵既得到了報恩的美譽,又能達到誘敵的目的,可謂是一箭雙鵰。

晉軍從曹國退到衛國境內的城濮境內,而楚軍也一路追擊到城濮。此時的雙方,晉國除了三軍主力外,還包括宋成公親自指揮的宋軍,歸父、崔沃指揮的齊國軍隊和秦穆公兒子率領的秦國軍隊。楚國一方除了楚軍主力外,還有陳越迭率領的陳國軍隊和公子印率領的蔡國軍隊。鄭國和許國並沒有參戰,可能是感覺到楚軍會戰敗。但子玉並沒有擔心,因為當年齊桓公與管仲集結八國聯軍進攻楚國,尚且不敢與楚國正面交鋒,所以在子玉看來,晉軍的後撤就是害怕了。

公元前632年,四月一日。晉文公在高地上檢閱部隊,當時的晉軍擁有戰車七百輛。閱兵結束後,晉軍開始進入戰前準備,全軍上下,士氣高昂,同時秦、宋、齊三國也做好了戰爭準備。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城濮之戰

四月二日,城濮這個地名註定因為這場春秋時期最著名的戰役而載入史冊。晉楚雙方在平原上展開正面對決,楚軍由子玉指揮中軍,司馬子西指揮左軍,鬥勃指揮右軍(陳、蔡兩國聯軍,戰鬥力弱)。晉軍由先軫統帥中軍,狐毛和狐偃指揮上軍,欒枝和胥臣指揮下軍。

能否打敗楚軍,在於能不能迅速的擊敗楚軍最弱的右軍。為了牽制楚軍最精銳的中軍,先軫讓下軍蒙上虎皮,讓對方的戰馬產生畏懼感,楚軍的右軍戰鬥力本就不強,在晉軍的攻擊下很快就亂了陣腳。在晉軍下軍與楚軍右軍交手的同時,雙方的其餘部隊都沒有任何動作。為了混亂子玉的叛亂,先軫連續做了兩個軍事欺騙:

  1. 右軍掛起中軍旗幟,讓子玉認為晉軍實力最強的中軍在右翼。(楚國尚左,中原尚右。這也是導致子玉相信的一個原因。)
  2. 狐毛和狐偃的上軍假裝後撤。造成晉軍內部混亂的假象。

晉軍的戰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子玉看到晉軍右翼混亂,接著陣地後發漫天灰塵,認為是晉軍士兵的戰車逃跑。子玉果斷下令左軍出擊,奔襲晉軍的右翼。先軫的計策很成功,此時的晉軍右翼的上軍偽裝撤退,已經到了中軍的後面,而子玉要進攻右翼,就必須先穿過晉軍中軍的右側。就在楚軍穿過晉中軍右側的同時,晉軍果斷的對楚軍左軍進行截殺。楚軍左軍在晉軍中軍和上軍的包圍下,很快就抵擋不住。子玉一看中計,又緊忙率領中軍向前推進。只不過此時的戰場主動權已經被晉國掌握了,楚國的右軍已經潰敗,左軍在晉國的夾擊之下根本無力抵抗,如果此時子玉的中軍衝鋒,那麼在右翼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楚軍的後路就會被晉軍切斷。

城濮之戰,為何強大的楚軍卻敗給了晉國

晉、楚作戰示意圖

子玉的中軍已經成為孤軍,如果不能及時撤退,勢必會被晉國聯軍圍攻。子玉猶豫片刻,選擇撤退,楚軍雖說戰敗,但單從損失上看,楚國並沒有太大損失。楚軍的精銳部隊基本上沒有受損,主要是陳國和蔡國的軍隊受損大一些。不過從戰略角度上看,楚軍遭到了進攻中原以來的第一次失敗。這也是對春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一次失敗,由於楚國的戰敗,中原局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晉國遏制住了楚國在中原的擴張,同時,中原諸國也都奉晉國為霸主。而子玉最後自殺謝罪。

結語

如果以周朝算世界的話,那麼從楚軍圍攻送過開始,這場戰爭的波及面可以說是國際大戰了。以晉國和楚國為首的兩大集團,總計十二個諸侯國參加戰爭。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南北對抗中的重要戰爭,它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形成了春秋時期晉、楚兩大強國南北對抗的格局。

城濮之戰是中國早期比較有詳細記載的戰役,同時也是誘敵深入的典範。戰役結束後,晉文公在踐土朝見周天子,會盟諸侯。晉文公被周襄王封為“侯伯”,而城濮之戰也成為了晉文公稱霸天下的標誌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