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中的大学问,学不会这四点以后出门钓鱼就低调点吧

现在网络上钓技、钓法铺天盖地的传播,看得我是既高兴又悲伤。很多时候钓鱼人需要看到的不是教你如何钓鱼,而是希望看到如何能在钓鱼中减少或避免没必要的失误!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细节:钩距的大小对钓鱼有什么影响。

子线太短,钩距无法调

子线中的大学问,学不会这四点以后出门钓鱼就低调点吧

网络上有人写出钩距跟钩门之间的关系,可我认为这不准确也没操作的空间。双钩的距离要根据我们子线的长短以及作钓鱼种有关!

鲫鱼分析:

(一)垂钓鲫鱼时通常使用袖钩为主,普遍为4号~~~8号,钩门宽度(MM)在4.0~~~6.5之间。

(二)4号袖钩可垂钓鱼的个体从半两~~~~~半斤。

(三)一斤的鲫鱼体长普遍也不会超过30公分。

(四)垂钓鲫鱼的子线长度普遍为20CM~~~25CM

(五)综合上述建议双钩钩距2.5CM即可

我们在垂钓鲫鱼时并不需要将双钩距离拉长太多,我们只需要考虑中鱼后另外一个钩不挂到鱼鳍即可。同时长短子线之间的距离为25CM,非常适合鲫鱼聚群同时蹭线锚鱼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很多人为了节省子线喜欢把子线长度缩短至15CM,我认为在野钓时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仅增加浮漂乱口的信号还会增加锚鱼和双钩搭桥的几率。而且在我们采用钓钝方式时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建议子线长度不低于20CM。

钩距不够,老是搭桥

子线中的大学问,学不会这四点以后出门钓鱼就低调点吧

我们垂钓鲤鱼时时常会出现搭桥现象,可在垂钓鲫鱼时却很少的原因是鱼类逃窜的力度以及鱼体大小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拿鲫鱼比作优雅的绅士,那么鲤鱼就是横冲直撞的武者!

鲤鱼分析:

(一)垂钓鲤鱼多数为新关东鱼钩,注意的是鲤鱼最大反而对钩号的选择并无太多要求。

别杠我,野钓鲤鱼时我从袖6,袖8,新关东,伊势尼都上过鲤鱼。

(二)子线长度通常会在35CM~~70CM,根据我们目标鱼种的大小来决定。

(三)双钩钩距为3.5~~5.5CM,当我们夜晚作钓时可以故意将子线长度拉长此点可以有效的钓获滑口鱼。

野生鲤鱼相比于鲫鱼来说会更加胆小,所以我们夜钓时更容易中获鲤鱼。鲤鱼在傍晚会前往浅水区进行觅食,常年的觅食经验让鲤鱼习惯吃窝边的饵料而对窝子中间的饵料产生警惕。所以我们加大双钩钩距的目的是为了让下钩能够触及到窝点边从而更容易钓获鲤鱼,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溜鱼时的搭桥现象!

特殊钩距的作用

子线中的大学问,学不会这四点以后出门钓鱼就低调点吧

在我们垂钓途中会遇见各种不确定的鱼情,而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特意增加钩距来应对特殊的鱼情。

(一)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竿垂钓鲢鳙,鲢鳙体型越大钩距也就越大。上钩挂饵下钩空,这并不是为了锚而是利用鲢鳙会从下面吸入粉末食物的特性来实行的。

(二)其次想到的是垂钓青鱼,青鱼在觅食时会咀嚼螺丝并咬碎其外壳。青鱼不仅体型大、耐力好、咀嚼食物等特性这似的垂钓青鱼时子线长度都会在80公分~~~1米范围,并且双钩钩距也会适当增加防止在溜鱼时出现搭桥现象。

(三)鲟鱼作钓也是尤为常见,俗话说十钓九锚说的就是鲟鱼觅食的特点。所以我们特意加大30CM以上的钩距是为了给鲟鱼吻部留出空间。

当然还有许多特例情况我们会加大钩距或者减少子线,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提出几个案例来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有个意识:我们加大钩距的都是有原因的,而非无缘无故!所以当我们垂钓时出现疑惑,切记心浮气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困难并加以应用才是钓鱼的乐趣所在!

短子线的应用范畴

子线中的大学问,学不会这四点以后出门钓鱼就低调点吧

情况一:前面说了不少长子线和长钩距的应用,现在咱们聊聊短子线的利弊。很多时候我们优先想到的就是滑铅钓法,当我们滑铅钓法子线必然会缩短至15CM左右。

情况二:当我们冬天作钓时为了增加灵敏度,我们会把子线长度缩短至15公分左右。不仅可以增加敏感度,还可以防止子线挂到冰口从而出现跑鱼现象。

情况三:当我们悬坠钓法时遇见小杂鱼半路截口显现,我们也可以缩短子线减少饵料下落时间。

总结:长子线更适合垂钓大体型鱼,对防止杂鱼闹漂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长钩距适合垂钓滑口鱼和特殊嘴形状的鱼,从而减少锚到跑鱼的情况。短子线更灵敏大多适用于滑铅钓法和冰钓时使用,短子线对于防止截口有奇效!

钓鱼本就没有一成不变,虽不至于钓无定法但也要做到灵活应用。想要作钓灵活应用就需要对每一种改变都知道其作用是什么,当我们利用所学改变钓法后有收获时那才是钓鱼人最快乐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