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謝榛

謝 榛(1495—1575) 明代文學家,“後七子”領袖。祖居邢臺市臨西縣尖冢鎮(原屬臨清縣),少年成名,雲遊四方,仗義執言,憂國憂民。

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及長,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擯棄他人,潛心於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研究,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功力深厚,句響字穩。

現存的《四溟山人全集》中收錄的詩詞在千首之上。詩詞論著近500篇 ,堪為詩壇明珠。


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謝榛

嘉靖間,挾詩卷遊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後七子”之一,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幾十年浪跡四方,落拓一身,客遊諸藩王間,以布衣終其身。但其詩文著作等身、主張影響甚廣。著有《四溟集》共24卷,《四溟詩話》(亦題《詩家直說》)共4卷等。

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謝榛


史籍記載:

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謝榛

謝榛,字茂秦,臨清人。眇一目。年十六,作樂府商調,少年爭歌之。已,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西遊彰德,為趙康王所賓禮。入京師,脫盧柟於獄。李攀龍、王世貞輩結詩社,榛為長,攀龍次之。及攀龍名大熾,榛與論生平,頗相鐫責,攀龍遂貽書絕交。世貞輩右攀龍,力相排擠,削其名於七子之列。然榛遊道日廣,秦、晉諸王爭延致,大河南北皆稱謝榛先生。趙康王卒,榛乃歸。

萬曆元年冬,復遊彰德,王曾孫穆王亦賓禮之。酒闌樂止,命所愛賈姬獨奏琵琶,則榛所制竹枝詞也。榛方傾聽,王命姬出拜,光華射人,藉地而坐,竟十章。榛曰:“此山人裡言耳,請更制,以備房中之奏。”詰朝上新詞十四闋,姬悉按而譜之。明年元旦,便殿奏伎,酒止送客,即盛禮而歸姬於榛。榛遊燕、趙間,至大名,客請賦壽詩百章,成八十餘首,投筆而逝。

當七子結社之始,尚論有唐諸家,各有所重。榛曰:“取李、杜十四家最勝者,熟讀之以會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得經三要,則浩乎渾淪,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諸人心師其言,厥後雖合力擯榛,其稱詩指要,實自榛發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