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入在增加,上海卻下調響應級別,市民應該怎麼做

文章轉自: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尹薇)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3月23日發佈稱:“因為我市自3月3日起已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市政府決定,自3月24日零時起,將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我市將繼續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以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為重點,更加紮實有效做好口岸防控和社區防控,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成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與此同時,據上海衛健委通報,3月22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10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3月22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66例,現有18例境外輸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從衛健委透露的數據來看,輸入性病例仍然在不斷增加。那麼中國國內疫情是否會受到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反覆的情況?


對此,張文宏在3月22日晚接受澎湃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最大的風險就是境外輸入性風險,要保持中國疫情防控第一階段的勝利果實,也必須做好防止輸入性病例。張文宏認為,“目前,中國的海關檢疫工作從全球範圍來看更為積極。”社區防控也做得很好,上海還在117家發熱門診基礎上增加建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的防疫力量更為強大,築造了第三大防線。


張文宏表示,“連續兩週以上沒有本地病例發生的城市,那就意味著是安全的,這個階段我們開始開展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樣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可以逐步開展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對於張文宏提出的“在這樣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可以逐步開展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狀態”,普通人如何理解並繼續做好健康防護?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發出六點提示作為具體指導:


首先,仍要提倡不扎推,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現階段還是避免去人員聚集的場所,不組織或參加廣場舞、合唱、打牌等聚集性活動;與人交談、排隊、候車時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其次,科學佩戴口罩。


在戶外人少處步行、騎行或鍛鍊時,可以不戴口罩,如遇來人,應主動保持一定距離;進入人群密集場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和電梯、去醫療機構就醫記得佩戴口罩;有發熱、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狀者應主動佩戴口罩。


第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噴嚏禮儀;不隨地吐痰、不摸眼口鼻,合餐注意使用公筷公勺;規律生活不熬夜,營養均衡定時吃。


第四,加強室內、車內通風。


辦公場所和居家每天至少通風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要確保室內外空氣的充分流通;搭乘公交或出租車,也應適當開窗通風。


第五,適當開展戶外運動。


在人少空曠的場地,可進行健步走、做操、羽毛球等單人或非近距離接觸的運動;儘量不開展籃球、足球等有肢體接觸的群體性運動;控制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傷害。


第六,公共場所注意健康細節。


外出遊玩、就餐,儘量提前預約或瞭解售票流程,避開客流高峰,減少等候時間;準備好隨申碼,配合管理方查驗和測量體溫,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和位置;付款時首選電子支付,減少使用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