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閣下何不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相信大家應該都熟悉楊家將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雖然說楊家將的故事只是演義,真假參半。但是楊業楊老令公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也是響噹噹的大宋名將。他的死,可以說讓很多人都悲傷、遺憾,所以才導致了演義之中潘仁美的千古罵名。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潘仁美不過也是替別人頂了黑鍋。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潘仁美的原型就是在北宋的歷史當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將潘美。至於演義之中為什麼會把他寫成奸臣,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當初是他一起和楊業出征,但是最後他活著回來,楊業戰死。雖然說他的確也有錯誤,但是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他就是害死楊業的元兇。再加上人們不知內情,所以可憐潘美將軍就替真正的兇手頂了黑鍋。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在說害死楊業的元兇之前,咱們先來說說這個元兇的父親。他的父親就是後周時期鼎鼎有名的王樸,他可是柴榮的得力干將。至於他為什麼不出名,就是因為他和漢代的蕭何一樣,一直都是坐鎮後方,安撫百姓。為柴榮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使得柴榮才能夠在前方安心的征戰,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王樸的去世,因為他的工作實在是太勞累了,而且還沒人分擔。最後年僅五十四歲,就去世了。他的死,可以說與柴榮一樣,都是活生生的把自己累死的。所以在他死後,據記載柴榮在王樸的棺槨上失聲痛哭。由此可見,王樸對於柴榮來說該是有多麼的重要。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而趙匡胤也很敬重王樸,敬重到什麼地步呢?據史書記載,趙匡胤稱帝之後,有一天路過供奉後周大臣的功臣閣,一陣風忽然把功臣閣的門吹開,趙匡胤往裡面一看,忽然向閣內恭敬行禮。旁邊人看去,原來裡面露出了王樸的畫像,就像生前一樣注視著趙匡胤。而且趙匡胤自己也說過:“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由此可見,趙匡胤是很敬重王樸的。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而在王樸死後,他的兒子自然受到了柴榮優待。就算是趙匡胤稱帝之後,也沒有虧待王樸的兒子。但是就是他的兒子王侁,卻導致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當時的宋太祖已經去世,宋太宗在位。當時已經是雍熙三年,宋太宗北伐失利,命令楊業和潘美撤軍,以及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隨軍內遷。然後當時的王侁擔任的,正是他們的監軍。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隨後楊業和潘美帶領軍隊撤退,等到了狼牙村的時候。傳來了遼軍攻破寰州的消息,楊業此時對王侁說:“現在遼兵正是氣盛之時,我們不能和他們對抗。先派人給其他三州傳信,然後等到大軍全部撤離,我們再讓其他州的士兵一起夾擊他們,這樣,三個州的百姓就能夠保全。”但是王侁沒聽,反而刺激楊業,說:“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楊業無奈,只得出戰,出戰前他做出了一些計劃,然後對潘美說:“等我把敵人引到這裡,就用步兵夾擊他們,否則咱們都會被遼軍所殺”然後楊也就帶軍隊出去了,之後潘美和王侁等了一段時間。從寅時等到巳時,王侁左等右等也沒有看到遼軍的影子,以為遼軍已被打敗。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之後他為了搶奪軍功,不聽潘美的勸告。一意孤行帶著軍隊離開了事先約定的埋伏地點,潘美看到事情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之後帶著剩下的軍隊向西行走了二十里,之後聽到了楊業已經戰敗,就嗲這剩下的軍隊趕緊撤離了。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而楊業帶著軍隊一番廝殺,然後吸引著敵人來到埋伏地點,卻沒有看到人。然後楊業失聲痛哭,此時他的二兒子楊延玉也已經戰死。楊業奮力殺死遼兵百人,之後楊業被遼兵被擒住。被擒住的楊業說:“陛下信任我,把軍隊託付給我。我受奸人所脅迫,導致軍隊失敗,還有什麼臉面活著。”之後就絕食三天而死。


他是趙匡胤寵信的一個後輩,卻鑄成了北宋初年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殤

宋太宗聽說楊業戰死,很是悲痛。潘美被削三級,王侁被除名,發配金州。楊老令公楊業的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監軍王侁的脅迫,再加上王侁貪功,不顧軍令,私自出兵。雖然潘美也有責任,但是如果不是王侁私自帶兵離開,潘美覺得事態不受控制,才帶軍前進二十里去接應楊業。所以說監軍王侁才是害死楊老令公楊業的元兇,潘美是替他頂了千年的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