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历史上有哪些高端的局?

千非绝


秦末,韩信大杀四方!

一血杀章邯:章邯也是名将,带着刑徒军大败各路起义军。陈胜、魏咎、田儋、项梁,都是他打败的。就是项羽来了,他在困境中,也坚持了半年多才投降。结果,被韩信打的兵败自杀了。

二擒魏王豹:魏王豹也是人才,靠着从楚怀王借来的数千兵马,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刘邦彭城城新败之后,魏王豹和项羽联合,切断了汉军退路。韩信临危受命,布疑兵,“木罂渡军”,一举灭了魏国。

三擒赵王:赵国大将军陈余也是名将,跟随陈胜起兵,协助赵王立国,平定李良,打败张耳。赵王歇对陈馀感恩戴德,分封他为代王。结果,被韩信背水一战,斩杀于泜水。赵国也灭了。

四灭齐国:齐王田广联合项羽手下龙且(楚国第一大将),也没顶住韩信的进攻。韩信一招“沈沙决水”,就把齐国灭了。

五杀项羽:霸王很勇猛,楚军很强悍,本来还想“困兽犹斗”。但是,被韩信一招“四面楚歌”攻心,彻底瓦解崩溃。昔日的霸王,也自刎了。

如此厉害的韩信,最后被吕后杀了。吕后也是牛人,在刘邦死后破坏“非刘不的称王”的规矩,让吕家众人称王封侯。

诸葛亮虐司马懿。

司马仲达很厉害,被称为“朝廷之望”。辅佐四代魏主,擒孟达于上庸,败曹爽于高平陵,破公孙于辽东,胜四路吴兵。镇守京畿,对峙吴蜀。

这么牛的人,遇到诸葛亮,就开始装孙子。

诸葛亮骂他,他装听不见。

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他也只能忍着。

为了对付三国最弱的蜀国,魏国长期在边境维持十万以上大军。而且,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都是处于守势。

就是诸葛亮死了,还留下“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没谈。

可见,在诸葛亮面前,司马懿真是被克制的死死的。

不过,司马懿最怕的应该是曹操。据说,司马懿在曹操面前会瑟瑟发抖。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它发生于黎明的前夜,它是由一名元帅精心策划的,它的故事至今被后人传扬!

酒会麻将齐上阵,表面反动心向党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弱小的共产党被笼罩在了白色恐怖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自己的军队成了重中之重,本次局就发生在此背景下!

由于早年在滇军的惊人之举,再加上有留学德国的经历,所以朱德一回国便受到了重用。表面上为国民党第5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实际上早在德国留学时,他经周恩来的介绍已秘密入党了。正是因为他有国民党的这身外衣,南昌起义的前夕周恩来特意找到朱德共谋大事!

朱德向周恩来建议道:“擒贼先擒王,可以利用我在国民党的身份,请南昌的军政头脑吃饭,让军队群龙无首,让政府紊乱无序,这样则大事可成矣!”周恩来听完略微思索了一会就同意了,随后两人分头按计划行事!

1927年7月31日傍晚,朱德以汇报工作的名义,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南昌市长李尚庸的宅邸,为了占尽先机朱德以喝酒叙情的由头,将23军军团长卢泽民、24军军团长“萧胡子”、还有一个姓蒋的副团长一并请来,一顿觥筹交错之后,朱德看时间距离起义还早,便提议由他做东去大士院32号去搓麻将。正当他们清一色、我糊了之际,一个心志不坚定的副营长慌慌张张跑进来对旁边的人耳语了几句之后,在场的反动军官都匆匆忙忙散场了,其中一人临走时还神色慌张的对朱德道:“今天晚上有穷鬼要暴动,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朱德心中一沉,原本想借故将他们拖住,但转念一想此举可能会此地无银二百两,所以他只好一边恭送他们,一边通知周恩来提前起义!

志同道合齐奋斗,中国迎来新纪元

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起义的枪声像黑夜的闪电划破天际,在英勇无畏的起义军战士面前,反动军队丢盔弃甲,一时间捷报频传,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松柏巷天主教堂等地被攻破,此战共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枪5000余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军队由无到小、由若到强,成了拱卫人民政权的钢铁长城!



回首峥嵘岁月,不忘前辈功勋。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惜缘小历史


历史上最豪华的局——康熙千叟宴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一群老人的宴会。而它之所以被成为是史上最豪华的宴会,就是因为这是皇帝举办的,面向全天下的一场宴会。

千叟宴自清朝康熙年间第一次举办,此后,一直到清朝灭亡都只举办过四次。分别是康熙朝两次,乾隆朝两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举办过了,可想而知举办这样一场宴会的花销之大,影响之深。

康熙朝的千叟宴虽然和乾隆朝的规格一样都是皇帝举办,但是康熙朝所花费的远不及乾隆朝,而这里为什么特别说明的是康熙朝的千叟宴呢?

主要原因在于康熙朝的千叟宴除了表现清王朝的太平盛世,但是其所表现的政治意义远比乾隆朝更高。

相比乾隆朝的太平盛世,康熙朝的千叟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聊聊。

1. 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正统地位,实现清王朝的统治

我们先从康熙朝的背景来说,第一次千叟宴举行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当时康熙基本已经平定天下,消灭了国内的反抗力量,国力逐渐开始恢复。而这时举办千叟宴,聚集全国的老人过来,主要就是向他们宣扬清王朝的正统地位。这些老者都是南明的遗民,受明王朝的统治,再加上明王朝是汉族政权,所以对于故国还是心有怀念的。

而康熙借此天下大定之际,一方面表现出清朝对于明朝遗民的宽容,一方面也是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正统地位的好时机,向他们宣扬爱新觉罗家族的功绩,使得士族民心归附。

2. 分化拉拢中原士绅官僚阶级,取得中原士族承认。

要知道千叟宴虽然号称聚全国之老者,但是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一部分明朝忠臣肯定是不屑于参与的,而另一部分有亲善清朝。所以这些亲善清朝的士族乡绅在参加完千叟宴后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宣传清王朝的统治的,从而加深清朝的正统形象。而且这种手段还是非常高明的,以至于在满清末期,满族纷纷剃头削辫,只有中国人还是宁死不削辫。

3. 宣扬康熙的文治武功

康熙一生,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打退俄罗斯帝国。清王朝武力的巅峰也就是康熙朝了。康熙将一个原本动荡的国家变成一个稳定发展的帝国。其功绩之高,堪称历代清朝皇帝之最。在康熙的统治下逐渐出现康熙盛世的局面,所以千叟宴还有一目的在于宣扬他自己的文治武功。毕竟在他的统治下清王朝比起腐朽的明王朝要好的多,而他自己也比明朝皇帝要英名神武,国内稳定,经济逐渐发展,文化繁荣。

康熙这次千叟宴不说规模是世界罕有的,跟重要在于其政治意义之深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一个雄厚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这个历史很正


古代有一种职业,叫赊刀人,如果有高端的局,赊刀人一定在此之列。

何谓赊刀人?

赊刀人,也叫卜卖刀客。顾名思义,卖刀的时候分文不取,但是会跟买刀人定下一个约定,而且是非常夸张的约定,比如说一百斤大米换一头牛的时候,再来收刀钱;而定下的刀的价格,往往高出本价数倍。

最早的赊刀人起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

不过,赊刀人有一个特点:与谶语相伴,也就是那个夸张的约定。

秦朝末年,就有一个与秦朝灭亡相关的谶语,席卷华夏大地,谶曰:“大楚兴,陈胜王。”

这个谶语,相传就与最早的“赊刀人”有关。

公元前221年前后,在楚国故地忽然多了一群刀客。这些刀客,大都双人结伴而行。因为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以至民间多无刀可使。这帮刀客所售卖的刀,无疑解了当地百姓燃眉之急。

正当百姓掏钱买刀时,刀客摆摆手,道:“这把刀你们先用着,等到大楚再兴,我来收你们刀钱。”

这帮楚地的百姓,一个个都蒙了!心想: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自秦王灭掉楚国之后,就对这里严防死守。为了威慑楚国故地的百姓,始皇帝数次出巡都会来这里,这样的楚国还能兴起来?

一阵嘲讽之后,刀客所携带的刀,全都被哄抢一般的“买”走。

一年,没人来收钱;十年,没人来收钱。

公元前209年,当楚地的老百姓几乎忘了买刀这茬的时候,忽然惊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打的口号正是“大楚兴,陈胜王”!

不久后,赊刀人果然如约而至。这下,轮到楚地的这些老百姓傻眼了,当时只以为这是一句风言风语,没想到竟然成真了!要知道,当初就是因为没人相信这句谶语会成真,所以才纷纷契约买刀。

如今,风云突变,大家都穷,哪里有钱支付他的刀钱呢?可是,眼前这位赊刀人既然能算出大楚兴,一定不简单!不得已,他们只能答应赊刀人的“条件”,即,家里抽出一人跟着他们起兵反秦。

对于这些楚国百姓而言,跟着赊刀人起兵反秦亦心甘情愿,为何?一是,秦的暴政,实在令他们无法生计;二是,眼前这位赊刀人一定是位高人,跟着他有肉吃。

自此,赊刀人这一职业,一直都不为统治者喜欢。

1878年,《申报》里记载了这么一段关于赊刀人的新闻:

咸丰年间……忽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至十八文一升……立即饬差往拿,然已杳无踪迹矣,惜哉!

简单来说,在浙江奉化县内,忽然有一天来了一帮赊刀人,专卖菜刀。他们专卖挑闹事人多的地方卖到,并且说,现在米贵,等到米价掉到18文钱的时候,再来收刀钱。到了光绪年间,米价果然掉到18文,众人皆惊叹。

此时,距离赊刀人卖刀,已经过去了至少18年!足够一个婴儿成长为青壮年啊!

奉化县官府听说此事之后,立即派人去捉拿这些“妖言惑众”的赊刀人。可惜,当衙役们抵达现场时,赊刀人早已不见踪迹。

官府为何要捉拿赊刀人呢?因为他们的谶语“成真”的那一刻,他们的话,就非常有蛊惑力了,一旦向百姓说些莫须有的消息,这些百姓会不会相信呢?

赊刀人不计成本,跨越如此长的时间去卖刀,真的是在卖刀吗?

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可是18年的时间,很多买主都可能不存在了,向谁讨债呢?若是将赊刀人的赊刀行为看作一个“局”,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不过,若真是如此,这群赊刀客真真是成大事者也!


祗树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要说局,或者套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端的局,那一定少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陷阱——金刀计了。

金刀计,顾名思义和一把金刀有关,这事是发生在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前秦君主苻坚手下最厉害的大臣,也是他能够统一北方的左膀右臂,是汉人丞相王猛。这位王猛堪称一位外挂,因为他实在是过于文武双全了,经历也过于“开挂”。


王猛出身贫寒,基本上是泥腿子,织席贩履之徒,不过他一出山就不同凡响,先是帮助落魄王子苻坚登上大位,杀了前太子符生,之后锐意进取,改革前秦把前秦从北方弱国变为最强大的国家,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不过,王猛心中一直有一块放不下的石头,那就是前燕的吴王慕容垂,当时慕容垂在前燕受到迫害被迫投奔前秦,苻坚于是把慕容垂收入麾下作为重臣培养,王猛深知慕容垂有君临天下的野心,迟早必反。但是苻坚过于宽仁根本不想杀慕容垂,还想让他来收服东晋前燕扫平天下,王猛知道这是养虎为患,于是就定下了金刀计打算除掉慕容垂。

公元370年,前秦以王猛为统帅发兵征燕,这时有一个细节,在王猛率军出征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作为向导,出任参军。

出征的前一晚,王猛不紧不慢的就来到了慕容垂府上,有趣的是,王猛到了以后先是和慕容垂喝了两杯,然后提出了一个要求:马上我要出征前燕了,您看有什么礼物能送给我的吗?让我能够睹物思人。慕容垂的心机那里是王猛这种老谋深算的文臣可比,当时身边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赠送,于是乎他就解下了自己身上的金刀送给王猛,这一送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王猛之前早就买通了慕容垂的亲信金熙,王猛得到金刀以后直接交给金熙让他火速去找慕容令传话,金熙对慕容令声泪俱下,表示慕容垂让他给慕容令带话:“秦国早就有杀我们父子的想法,而燕国皇帝已经有了重新让我们父子回朝的打算,不如我们立刻回去,我已经在路上了,你也快走吧。”慕容令哪知是计,一看到信物和亲信,外加上前燕毕竟是自己的祖国,于是就直接逃回了前燕,这一跑造成了连锁反应,慕容垂听说慕容令逃回前燕,自己也立刻逃跑,没想到被前秦兵抓了个正着,送回了长安交由苻坚发落。

可以说王猛的这个计策环环紧扣,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苻坚居然没有杀死慕容垂,反而体谅了他让他重掌权力,几年之后王猛病死,慕容垂果然造反,前秦也因此分崩离析。

应该说金刀计的步骤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阴谋,但是最终失败不是因为计策的错误而是王猛看错了苻坚,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命难违?


冷兵器研究所


中外历史上最高端的局,莫过于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这是基辛格可以吹一辈子的牛皮,是正儿八经的牛逼大佬。是基辛格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事,就让我们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看看伟人们是如何巧妙布局设下这世界历史上最高端的局,让小球推动大球,让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的国家建交的,这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智慧。


1971年,沉寂了多年的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名古屋世锦赛,拿了几个冠军,美国乒乓球队队员科恩上了中国运动员的大轿车,并和庄则栋交谈,二人互换礼物美国代表团趁热打铁,提出要访问中国,当时中国和美国已有秘密渠道沟通,尼克松总统正准备访华事宜,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应该满足美国乒乓球队的愿望,深夜驱车来到丰泽园向毛主席汇报,应该邀请美国队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前站,毛主席爽朗的一笑恩来呀,你的意思是让小球推动大球,澳有道理我再想想。周总理走后,毛主席反复考虑这个问题,恩来说的不正是我想的吗,这可是美国人自己送上来的好机会,一定要捉住绝不能放过,毛主席让秘书通知周总理马上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领队立即通知美国队长,哈里森马上报告尼克松,尼克松十分兴奋马上回电批准美国队访华,周恩来亲自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队员,


大洋彼岸的尼克松接到周总理口信,让他派一位特使秘密访华,为总统访华打前站,于是引出了基辛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访华之旅,尼克松总统认为只有基辛格合适,基辛格说,我去,目标是不是太大,尼克松说我相信一个能够仅出巴黎而不被发现的人,也一定能够进出北京而不被发现,基辛格开玩笑的说,总统先生,你派我一个人去不怕我到北京后,把阿拉斯加给卖掉。尼克松幽默的说,不会,中国人不是北极熊,他们在历史上从不向外扩张,他们不会要我们的阿拉斯加的。
基辛格计划是这样的他先访问西贡,曼谷,新德里,伊斯兰堡和巴黎在这些地方,基辛格只看不说,使那些多事的记者放弃采访的计划,然后到巴基斯坦在哪里,基辛格将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合演一出金蝉脱壳之计,直飞北京。基辛格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他的计划,在东南亚溜达了一圈,心不在焉的回答应付记者,7月8日,他飞到巴基斯坦时,已没有多少记者纠缠,这正中基辛格下怀,他一头扎进汽车,开进伊斯兰堡城里接待他的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在车上告诉他买一切都已安排好了,基辛格把手握住胸脯说,愿伊斯兰的真主保佑我。

基辛格的车队浩浩荡荡驶过伊斯兰堡的大街,最后在市内的豪华宾馆前停了下来,基辛格一行入住饭店,当天傍晚,一场由叶海亚总统举办的欢迎基辛格的豪华宴会举行,一个外交史上最著名的遁身术喜剧拉开帷幕如此高规格的宴会,主人公却迟迟不能露面苏尔坦过来沮丧的告诉大家尊重的客人,由于肚子痛,正在接受治疗。大家听了,神色黯然,不一会,叶海亚总统出来宣布说,由于博士旅途劳累,加之水土不服伊斯兰堡天气燥热,我已安排客人到北边的的总统别墅疗养,宴会改期举行虽然有些人怀疑,但是第二天,他们就看到基辛格的车队在几十辆摩托车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离开伊斯兰堡大街,前往北边山区美国驻巴基斯安大使法兰和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坐在另一辆车上车头上美国国旗,巴基斯坦国旗格外引人注目。基辛格入住别墅后,苏尔坦给他找了一个分辨不出白人谁是谁的医生给基辛格看病吃药7月9日凌晨,一对陈队驶过大街,向机场而去,谁也没有想到,基辛格在这车队里基辛格登上飞机,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


这就是历史上最高端的局。






约定9521


中外古代历史上有哪些高端的局?

高端的局肯定是高端的人所设的,没有聪明的大脑,则设高端的局?古代能设此高端局的帝王还真不少,我们详细了解一位:

唐太宗李世民设的高端的局。

徐茂公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南征北战,功劳卓著,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功劳卓著的大功臣,辅佐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三朝皇帝,但他却遭遇过被贬官的尴尬处境。为什么呢?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常常被皇上所忌惮,向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做法的还是好的,朱元璋几乎把功臣屠戮尽了。

徐茂公一直很谦卑,懂得收敛锋芒。李渊很信任徐茂公,李世民也很倚重他,但后期李世民却怕自己的儿子李治镇不住他。就想到了一计,把徐茂公贬官,让他去叠州当个小官。


如果徐茂公胆敢反抗或者其他不轨企图,就要直接干掉他,以绝后患。如果欣然接受,就留他性命。

结果,徐茂公收到被贬的消息后,二话不说,连家也没回,赶紧高高兴兴去走马上任。他懂得李世民真是用心良苦,是在考验自己,此刻顺从才是上策。

原因很简单,李世民把徐茂公给贬下去,再让儿子李治把他提拔上来,这样不但徐茂公,而且世人都知道是李治对他徐茂公有再生之恩,怎不会全心全意辅佐新君?

徐茂公不愧是高人,被贬了,还兴高采烈。他高高兴兴去叠州赴任。李治上位后,又把他提拔上来,继续自己辉煌的人生。

对此事,《旧唐书》记录如下,

《旧唐书》:二十二年,转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复除太子詹事。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

【译文】 公元648年贞观23年,李勣转任太常卿,仍然同中书门下三品。过了十天,又拜太子詹事。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卧病,对李治说:“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

于是派李勣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历史漫谈君


一个局是否高端,在于它的格局大小。真正高端的局,从来都不会是单一的,局中有局,方为上品。

这让我想起了古龙所著的巜白玉老虎》,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无疑是古龙的巅峰之作,行文之流畅,构思之奇绝,令我一读之下,二十年来记忆犹新,从来不忘。

这是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主人公赵无忌新婚之夜,其父赵简被人割去头颅。赵简乃大风堂三巨头之一,与司空晓风、上官刃齐名。种种迹象都表明,凶手就是上官刃,而且潜藏在蜀中唐门之中。

赵无忌为报父仇,几经磨难,终于也来到了唐门。等到终于有机会面对上官刃的时候,他想到了司空晓风交给他的白玉老虎。

司空晓风告诉他,只有等到他的刀锋逼近上官刃咽喉三寸的时候,才可以把白玉老虎打开。

于是,一个惊天谜局随之而现。

——大风堂崛起于江湖数十载,随着江南霹雳堂和蜀中唐门的联手,大风堂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大风堂三巨头意识到了这种危机。唯一能够破解的,就是派人潜入唐门,在取得信任之后,掌握唐门暗器最核心的机密。

——然而要取得唐门信任,谈何容易。于是他们想到了荆轲刺秦和樊於期的故事。

——接下来便是上官刃带着赵简的人头进入蜀中唐门,并很快成为了核心人物。他的代号就叫西施。作为古往今来最成功的一个卧底,以西施为名,就意味着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因为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不仅有赵简的人头,还要忍受被人误解的委屈,更要担心赵无忌的复仇。为了不让悲剧上演,司空哓风才设计了白玉老虎。

——因此,当真相大白之时,面对杀父仇人,赵无忌不仅不能出手,甚至在必要的时侯,还要不惜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故事也就在这个时侯戛然而止,留给所有人的,是一种对人性深刻的反省和对人世沧桑变幻的悲叹。

但巜白玉老虎》终究是一个故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就曾有一个做局高手,他把自己从一个三农达人最终摇身变成了一国之君。

没错,他就是天下三分有其一的刘备。

他以一棵桑树做局,包装出汉室宗亲的身份,骗得关羽张飞生死相随。又在长坂坡上摔阿斗,把常山赵子龙感动得手足无措,只能肝胆相照,至死不渝。

然而,真正被刘备设局所困最惨的,非诸葛孔明莫属。世人都道三顾茅庐的赢家是诸葛亮,因为他得到了人臣最高的待遇,并因此得于一展胸中抱负。殊不知诸葛人前风光的背后,藏不住刘备得意地一笑。

他没法不笑,看着以多智而近妖的诸葛却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确妙不可言。在他看来,让人身在局中而不知未必就是一场好局,真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局,就是要让人明知是一个局,却还要心甘情愿往里钻,唯有如此,才为上品。

诸葛亮显然非常清楚刘备这三顾之后,从此自身就不为自己左右。但他依然义无反顾,是因他常自比管仲,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可以成为管仲的机会。刘备深知这一点,所以请君入瓮,由不得你不穷尽一生,为我所用。

不仅为我所用,刘备之狠,还在于我用了之后,你还得为我儿子所用。于是他又搞了个白帝城托孤,最后把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上。


煮茶道史


鸿门宴,一场宴里宴外都充满杀气的局。

在宴会开始前,项伯前去刘营通知张良提前逃跑,张良赶紧告诉刘邦,让刘邦提前做好准备演一场戏。刘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还不忘反问张良怎么和敌营项伯认识。

而项伯被刘邦成功忽悠之后,便返回跟项羽为刘邦说情。项羽听了,对于项伯在大战之前为何前往敌营一句话都不过问,就设下鸿门宴,刘邦带了几个随从便去了。

在宴会期间,范增百般刁难刘邦。第一步,是责问刘邦,刘邦事前就做好了准备,对答如流,项羽找不到破绽,于是第一个计划泡汤。其实项羽想杀也是可以杀的,只是好面子,又被刘邦虚情假意感动,还把曹无伤这个奸细给抖了出来。第二步,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这期间突然杀出个项伯,是范增意想不到的,这计划又失败。之后,张良看情况十分不妙,于是通知樊哙进来搅乱宴会,顺便帮刘邦说说话。项羽又被樊哙的忠义而感动,于是不再为难刘邦。

刘邦看情况稍有缓和,于是借着尿意就偷偷溜走了。范增第三步,派英布追杀刘邦,英布早就对项羽反感,于是他假装追杀,而又故意放水使刘邦成功逃脱。

回到大本营,刘邦第一件事就是把奸细曹无伤给杀了。

从这个鸿门宴可以鲜明地对比出刘邦和项羽的个性,谁得天下早已注定。





如史如画


1907年,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终于决定开始官制改革,这个消息如同在朝堂上引爆了一颗炸弹,瞬间整个朝廷就乱做一团。以奕劻、袁世凯为首的改制派实力强大,他们主张撤销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然而撤销一个权力庞大的部门哪有那么容易?军机大臣瞿鸿禨抵死反对,势单力孤的瞿鸿禨将云贵总督岑春煊提拨为邮传部尚书,结成同盟,一场朝堂博弈不可避免的上演。

先出手的是有“官屠”之称的岑春煊,他没有上任就面见慈禧,将奕劻在邮传部的心腹朱宝奎革职。之后又乘胜追击,利用报馆揭发袁世凯心腹段芝贵靠送小姨太的方式获得黑龙江巡抚。把奕劻、袁世凯折腾的鸡飞狗跳,不得安生,但袁世凯岂是泛泛之辈?受此大辱怎么可能一笑置之?一个庞大的连环杀局逐渐在保守联盟身边展开。

起手招——断其根基

袁世凯没有像岑春煊一样上书弹劾或者公布丑闻,他深知一个道理,决定权不在舆论,而在慈禧手中,慈禧信任保守派,他们才能做大。他要做的是将信任变成怀疑,方法非常简单,在军机处的故纸堆里翻出几份保举折子。

瞿鸿禨保举康有为、郎启超的奏折和岑春煊保举张謇的奏折,要知道慈禧最恨康梁等维新派,这无疑在她心里埋下一根毒刺,即使当时不发作,只要时机成熟,这几份奏折就是催命符。

第二招——分而谋之

在慈禧的心里种下怀疑后,袁世凯的后招很快来了,时值两广地区革命党起义频繁,袁世凯力荐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平乱。慈禧说岑春煊不太愿意出京任职,一时有点犹豫。袁世凯恰到好处的说了一句“君命犹天命,臣子宁敢自择地?春煊渥蒙宠遇,尤不当如此。”

这大帽子扣下来岑春煊不去也的去,否则就是不忠!袁世凯稍使手段,进京还没一个月的岑春煊就又被赶了出去。保守派联盟的两个大佬暂时分开,难以统一步调,袁世凯的下一步必然是各个击破。

第三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瞿鸿禨在失去强援后并没有气馁,他在慈禧面前反复检举奕劻贪赃枉法的事情,慈禧耳根子软,在某次有点流露出要罢免奕劻意思。瞿鸿禨大喜而去,回家开始筹备一举铲平奕劻党羽。

可袁世凯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第二天京城的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奕劻要被罢免,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进行了同步报道。慈禧听到消息后大惊失色,连连否认自己有罢免奕劻的意图。事后老佛爷暴怒,认为瞿鸿禨贪功激进,为了迫自己就范,主动向报馆泄露了机密。当时对付段芝贵就用的报馆这一招,现在居然用到我头上了!当真贼子无疑,其心可诛!

袁世凯也不失时机的授意翰林院弹劾瞿鸿禨“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老佛爷见后哪能再忍的?直接把瞿鸿禨给罢免了。事实上报纸那些消息都是袁世凯花钱发的,你用报馆毁我心腹前程,我就用同样的方法断你官位,袁世凯的心机不可谓不深。

第四招——PS大神发威

还在路上的岑春煊根本没费袁世凯什么力气,一张照片就打发了。他花了点钱找了一位早期PS大神,把岑春煊和梁启超给PS了一张合照,还是亲密交谈的合照。袁世凯亲自把这张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PS的照片送给了慈禧。

老佛爷哪见过这么高端的技术啊!手握照片眼泪哗哗的,万万没想到连春煊都是他们的人,老婆子我这一生何其的失败!算了,他能负我,我却不能负他,让他退休回家吧!我不想再杀人了。

总结——历史的黑色幽默

就这样,朝堂的保守势力在奕劻、袁世凯这个连环杀局中一败涂地,被彻底扫出朝堂。然而清朝的官制改革依然没有成功,强大的官位惯性让改革举步维艰,而且他们没有时间了,1907年就是黄花岗起义那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力主改革的奕劻其实是个大贪官,很是做了许多不光彩的事儿。而本来似乎应该是腐朽保守的大反派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清官,岑春煊更是海瑞式的直臣清官。最终保守的清流也罢,贪腐的改革家也好,都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归于历史,这个叫人拍案的连环杀局似乎也无关紧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