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新冠肺炎病毒的爆发给这馆长的伦敦生活带来了改变。


首先是博物馆没法去了,只好看朋友圈。而朋友圈每天充斥着海量的疫情讨论。


这馆长一直自觉的远离这些资讯。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馆长能执行的保护措施就是避免接触人群,勤洗手不摸脸


除此之外,这馆长考虑的是如何让生活维持常态。


比如趁机整理博物馆拍的照片,比如避免与儿子的斗争,比如重建与夫人的亲密关系。


要做的事情太多啦。


至于英国的抗疫策略,以下是这馆长的个人观点。


山水相隔,各自珍重。


01


五千多年前,在今天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一带,生活着一个红山文化族群。


在他们的文化区域内,出土了包括赫赫有名的玉猪龙在内的大量玉器。


但是红山文化最厉害的不是这些玉器——他们还修建了诸多被认为与祭祀相关的大型石头建筑,如积石冢、大祭台、以及可能为祭拜女神的神庙建筑。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红山文化积石冢遗址。图片来源于腾讯新闻


按照这些建筑遗迹的宏伟规模,可以想象建造时必然耗费了大量成年劳动力;要知道当时他们尚处于原始农业时期呀。


对这群人而言,建造这些大型的祭祀建筑,一定比吃饱饭还重要;那这些祭祀建筑所附属于的“庙礼”,对他们来说,一定具有非凡的意义,很可能是红山社会群体权力体系的核心,至少是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简单假设,“庙礼”是红山文化群体权力体系的核心。


好,此时新冠肺炎病毒大爆发了,你觉得以“庙礼”为权力核心的红山文化群体会如何应对?


02


四千多年前,在今天山东半岛,生活着一个龙山文化族群。


在他们的文化区域内出土的大量黑陶,这馆长一直认为是处于世界范围内史前制陶技艺的顶峰。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这些黑陶杯薄若蛋壳,最薄处0.2mm,防渗水性接近100%,通体放射着金属的光泽,轻弹叮当有声。


接近完美的黑陶,是用人力驱动的转轮,用双手拉坯,用土窑烧制出来的。听起来没有什么逆天的技术,可是偏偏却如此优秀,背后必然隐藏着强大的集体文化诉求,来追求每十分之一毫米的薄。


费尽心血造出来的黑陶是干什么用的呢?今天的答案:各种各样用于喝酒环节的容器。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出土自龙山文化同一墓葬的一组酒器。这馆长摄于山东省博物馆


对这群人而言,制作喝酒的容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黑陶容器样式的复杂和数量的巨大,说明喝酒的仪式是复杂、精细而高级的。


可以想象,喝酒对于龙山文化群体来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喝酒所对应的“酒礼”一定是级别很高的礼仪形式。


让我们简单假设,“酒礼”是龙山文化群体权力体系的核心。


此时新冠肺炎病毒大爆发了,你觉得以“酒礼”为权力核心的龙山文化群体会如何应对呢?


03


大约五千年前,红山文化衰落了;大约四千年前,龙山文化衰落了。


大约三千年前,古印度文明衰落了;大约一千年前,古玛雅文明衰落了。


这里所说的衰落,是指在没有外族大规模侵略的情况下,社会族群崩溃了。


这种崩溃,往往是由于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干旱、严寒、地震、虫害,包括瘟疫,超出了社会族群的承受能力时发生的。


这种崩溃,不是指死了多少人,而是指维系族群正常运作的权力体系崩溃了


今天我们很难判断一个社会群体崩溃的准确原因哪怕是主要原因,通常认为是多方面综合导致的。但是有一点,越来越受到人类学者的重视,即:面对自然灾害时,群体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红山和龙山文化族群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以“庙礼”和“酒礼”能够凝聚人心,动员和集中分配劳动力和物资的同时维持社会秩序,但必然也会导致大量的劳动成本耗费在无谓的“庙礼”、“酒礼”的执行上。


当耗费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却依然无法应对灾害的挑战,崩溃就会发生。


是否能够度过灾害,一方面取决于灾害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族群权力体系的性质。


前者无法改变,而后者决定了一个文化族群是否能够留存下来。


04


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域广袤、中央集权的文化族群。我们经常自豪于,中国文明数千年来一直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断裂,延续至今。


这没有错,也值得自豪。


恰恰如此,造就了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灾害乃至族群外威胁的态度。


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是以一种“集体组织共同承担责任”的形式去应对的。


所有人都有责任,所有人都要付出。


集体式的国民,具有行为趋同性。


因为所有人都戴口罩了,所以我也要带口罩;因为大多数人付出了宅家的代价,所以你不能在外面溜达。


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一声令下,众志成城;国难当前,我为人人。


不是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物资人力的调度不可能如此如臂使指、不计成本。不是文化中深入骨髓的对集体力量的信任或者依赖,民众哪能如此有效地执行隔离策略。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权力属性和国民属性,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大爆发,采取了“我为人人”的集体组织共同承担责任的应对策略。


05


西方国家的权力体系不是这样建立的,甚至不是以延续的方式进入文明的。


美国自不必说,欧洲地区是以消解集体的方式进入文明的。从美索不达米亚开始,西方文明史就走上了发展生产力应对各种挑战的道路,是一种基于社会分工的“功能组织共同分担责任”的形式。


中西权力体系,或者说“集体组织”与“功能组织”的差别,如果简单的归结——


前者以“政治”为权力核心,后者以“财富”为权力核心。


前者的基本价值是集体主义,后者的基本价值是向着个体主义的方面发展的。


中国人自古当官了有钱,西方人从来有钱了干政。


中国是家天下党天下,西方世界是自由引导人民。


直接说英国。


都说法国人骄傲,但那是看得见的骄傲。这馆长觉得,英国人的骄傲,是处于鄙视链的顶端的那种骄傲。


这馆长无能涉及金融和政治,但也在大英博物馆、海事博物馆见识到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在V&A博物馆、孤儿博物馆领略到不列颠文化族群的情怀。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海事博物馆。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逐渐依靠海洋崛起。这馆长拍摄


在触目所及的社会细节中,这馆长发现这些荣光和情怀在民众身上没有褪去,也逐渐理解这种骄傲的由来。


这不是那种“我祖上曾经阔过”的骄傲,而是“我正在持续创造荣光”的骄傲。


这不是傲慢,而是英国独有的一种上承启蒙运动、近两百年来掌握话语权的骄傲。


这种骄傲带来心理上的全民自信。


这馆长在伦敦生活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在公共场景下的被信任。


被信任——不是被尊重,不是被冷漠,是被信任。


我相信你基于自己的理由而如此行为。

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我相信你能理解我所言所行。


如同英国政府到此阶段为止的抗疫策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政府会根据能力做一些举措,对未感染民众给建议,但是不强迫,也不包干。


一句话,“民众对自己负责”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截止到2020年3月18日:


多数民众没有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

这馆长夜里路过的酒吧人声鼎沸。

依然有成千上万人参加演唱会、马拉松。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3月15日利物浦和巴斯的半马照常进行。来源见水印


特别糟糕,像不像不负责任的措施?英国民众也埋怨政府不作为,还有去唐宁街10号抗议的。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在其他欧洲国家抗议要自由时,3月16日民众在抗议英国政府任由人员大量流动。图片来源于INDEPENDENT


但是这并不影响民众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控制。


超市没有发生哄抢。

公共区域的洗手普及做得很好。

大英博物馆、西区剧院等各大艺术中心自行闭馆


【观点】是什么决定了英国的抗疫策略

3月18日起大英博物馆无限期关闭。这是自二战以来大英博物院第一次非正常闭馆。这馆长拍摄


有的民众选择了执行政府的建议,有的民众没有放弃娱乐的机会。


这意味着,没有要求所有人加入严格抗疫的队伍,非常不利于疫情的防控。


反过来说,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控,民众也没有出现恐慌,继续着自己选择的生活。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淡定,继续前进)" 不仅是一句口号,它确实是英国国民的日常态度。


正因为英国有这样的权力属性和国民属性,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大爆发,采取了“对自己负责”的功能组织共同分担责任的应对策略。


06


哪一种抗疫策略效果更好呢?中国已经交出了答卷,英国正在经历过程中,结果拭目以待。


这馆长无意比较中英抗疫策略的优劣,只是想说,中英采用不同的抗疫策略,有其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是文化族群经过一代代的经验累加形成的。


每一次成功度过严重的灾害,族群的文化自信和策略自信会得到加强。


凭借“庙礼”度过了灾害的红山文化族群,会热衷于修建更大的祭祀建筑。

凭借“我为人人”度过灾害的族群,之后会对集体的力量迷信得无以复加。

凭借“对自己负责”度过灾害的族群,会对公民素养的盲目骄傲更上层楼。


采用哪种策略在结果发生之前没有对错,只是说它们的产生各有其因,也各有利弊。


我们还可以“不人道”的假设一下,如果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再大点,疫期再长点,中国式抗疫策略的崩溃极限在哪,五个月,一年?英国式抗疫策略的崩溃极限在哪,3000死亡,10000死亡?


哪种策略会更先崩溃?


崩溃之后,中英的权力体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国民属性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面对的是2012式的灾害,哪种策略对人类整体利益更有利?面对的是外星军事入侵呢?


你呢?你是愿意为集体的荣光欢呼,还是愿意为个人的自由干杯?你是愿意在中国式抗疫策略中囚亡,还是愿意在英国式抗疫策略中送死?


再说一次,没有对错,只是文化的选择。


也许你已经做出了选择,也许你哪种都不愿意选。


也许,你希望保留人类在面对灭顶之灾时,采用不同策略带来不同结局的可能性。


07


人类已经很久没有被大自然的力量逼到如此切实的地步了(上一次还是流浪地球)。


这馆长相信,我们终将度过这次灾害,回归正常的生活。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是有史以来影响最广泛的传染病。


不仅是因为它的传染性比其他病毒更独到,也是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各区域之间交流最紧密的时代。


也就是说,大型传染病这一灾害,除了朝鲜等极少数地区,对所有文化族群都具有新的挑战。


而且我们面临的下一次灾害远不止传染病。


全球气候改变,海洋污染,能源危机……


这些迟早会变成一个个切实的灾害落在未来的我们或我们的后代身上。


你认可类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吗?


说得更大点,你对人类的未来有信心吗?


如何理解这次疫情,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曾经存在过的文化族群,如何理解我们所属的文化族群,也如何理解我们自己。


这馆长,提问算你的,回答一个试试。


<code>本文对英国权力体系和国民属性的观点来自这馆长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并不一定客观,也没有展开讨论观点的具体形成。

关注“这是博物馆”头条号,自动成为本馆会员。/<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