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新冠肺炎病毒的爆發給這館長的倫敦生活帶來了改變。


首先是博物館沒法去了,只好看朋友圈。而朋友圈每天充斥著海量的疫情討論。


這館長一直自覺的遠離這些資訊。


作為一個普通人,這館長能執行的保護措施就是避免接觸人群,勤洗手不摸臉


除此之外,這館長考慮的是如何讓生活維持常態。


比如趁機整理博物館拍的照片,比如避免與兒子的鬥爭,比如重建與夫人的親密關係。


要做的事情太多啦。


至於英國的抗疫策略,以下是這館長的個人觀點。


山水相隔,各自珍重。


01


五千多年前,在今天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一帶,生活著一個紅山文化族群。


在他們的文化區域內,出土了包括赫赫有名的玉豬龍在內的大量玉器。


但是紅山文化最厲害的不是這些玉器——他們還修建了諸多被認為與祭祀相關的大型石頭建築,如積石冢、大祭臺、以及可能為祭拜女神的神廟建築。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紅山文化積石冢遺址。圖片來源於騰訊新聞


按照這些建築遺蹟的宏偉規模,可以想象建造時必然耗費了大量成年勞動力;要知道當時他們尚處於原始農業時期呀。


對這群人而言,建造這些大型的祭祀建築,一定比吃飽飯還重要;那這些祭祀建築所附屬於的“廟禮”,對他們來說,一定具有非凡的意義,很可能是紅山社會群體權力體系的核心,至少是重要組成部分。


讓我們簡單假設,“廟禮”是紅山文化群體權力體系的核心。


好,此時新冠肺炎病毒大爆發了,你覺得以“廟禮”為權力核心的紅山文化群體會如何應對?


02


四千多年前,在今天山東半島,生活著一個龍山文化族群。


在他們的文化區域內出土的大量黑陶,這館長一直認為是處於世界範圍內史前製陶技藝的頂峰。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這些黑陶杯薄若蛋殼,最薄處0.2mm,防滲水性接近100%,通體放射著金屬的光澤,輕彈叮噹有聲。


接近完美的黑陶,是用人力驅動的轉輪,用雙手拉坯,用土窯燒製出來的。聽起來沒有什麼逆天的技術,可是偏偏卻如此優秀,背後必然隱藏著強大的集體文化訴求,來追求每十分之一毫米的薄。


費盡心血造出來的黑陶是幹什麼用的呢?今天的答案:各種各樣用於喝酒環節的容器。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出土自龍山文化同一墓葬的一組酒器。這館長攝於山東省博物館


對這群人而言,製作喝酒的容器,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而黑陶容器樣式的複雜和數量的巨大,說明喝酒的儀式是複雜、精細而高級的。


可以想象,喝酒對於龍山文化群體來說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喝酒所對應的“酒禮”一定是級別很高的禮儀形式。


讓我們簡單假設,“酒禮”是龍山文化群體權力體系的核心。


此時新冠肺炎病毒大爆發了,你覺得以“酒禮”為權力核心的龍山文化群體會如何應對呢?


03


大約五千年前,紅山文化衰落了;大約四千年前,龍山文化衰落了。


大約三千年前,古印度文明衰落了;大約一千年前,古瑪雅文明衰落了。


這裡所說的衰落,是指在沒有外族大規模侵略的情況下,社會族群崩潰了。


這種崩潰,往往是由於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例如洪水、乾旱、嚴寒、地震、蟲害,包括瘟疫,超出了社會族群的承受能力時發生的。


這種崩潰,不是指死了多少人,而是指維繫族群正常運作的權力體系崩潰了


今天我們很難判斷一個社會群體崩潰的準確原因哪怕是主要原因,通常認為是多方面綜合導致的。但是有一點,越來越受到人類學者的重視,即:面對自然災害時,群體採取了什麼樣的應對策略。


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紅山和龍山文化族群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以“廟禮”和“酒禮”能夠凝聚人心,動員和集中分配勞動力和物資的同時維持社會秩序,但必然也會導致大量的勞動成本耗費在無謂的“廟禮”、“酒禮”的執行上。


當耗費了大量的勞動成本,卻依然無法應對災害的挑戰,崩潰就會發生。


是否能夠度過災害,一方面取決於災害的嚴重程度,另一方面取決於族群權力體系的性質。


前者無法改變,而後者決定了一個文化族群是否能夠留存下來。


04


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域廣袤、中央集權的文化族群。我們經常自豪於,中國文明數千年來一直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斷裂,延續至今。


這沒有錯,也值得自豪。


恰恰如此,造就了中華民族對待自然災害乃至族群外威脅的態度。


中華民族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是以一種“集體組織共同承擔責任”的形式去應對的。


所有人都有責任,所有人都要付出。


集體式的國民,具有行為趨同性。


因為所有人都戴口罩了,所以我也要帶口罩;因為大多數人付出了宅家的代價,所以你不能在外面溜達。


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


一聲令下,眾志成城;國難當前,我為人人。


不是高度集中的權力體系,物資人力的調度不可能如此如臂使指、不計成本。不是文化中深入骨髓的對集體力量的信任或者依賴,民眾哪能如此有效地執行隔離策略。


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權力屬性和國民屬性,面對新冠肺炎病毒大爆發,採取了“我為人人”的集體組織共同承擔責任的應對策略。


05


西方國家的權力體系不是這樣建立的,甚至不是以延續的方式進入文明的。


美國自不必說,歐洲地區是以消解集體的方式進入文明的。從美索不達米亞開始,西方文明史就走上了發展生產力應對各種挑戰的道路,是一種基於社會分工的“功能組織共同分擔責任”的形式。


中西權力體系,或者說“集體組織”與“功能組織”的差別,如果簡單的歸結——


前者以“政治”為權力核心,後者以“財富”為權力核心。


前者的基本價值是集體主義,後者的基本價值是向著個體主義的方面發展的。


中國人自古當官了有錢,西方人從來有錢了干政。


中國是家天下黨天下,西方世界是自由引導人民。


直接說英國。


都說法國人驕傲,但那是看得見的驕傲。這館長覺得,英國人的驕傲,是處於鄙視鏈的頂端的那種驕傲。


這館長無能涉及金融和政治,但也在大英博物館、海事博物館見識到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在V&A博物館、孤兒博物館領略到不列顛文化族群的情懷。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海事博物館。從16世紀開始,英國逐漸依靠海洋崛起。這館長拍攝


在觸目所及的社會細節中,這館長發現這些榮光和情懷在民眾身上沒有褪去,也逐漸理解這種驕傲的由來。


這不是那種“我祖上曾經闊過”的驕傲,而是“我正在持續創造榮光”的驕傲。


這不是傲慢,而是英國獨有的一種上承啟蒙運動、近兩百年來掌握話語權的驕傲。


這種驕傲帶來心理上的全民自信。


這館長在倫敦生活的這段時間,最大的感受是在公共場景下的被信任。


被信任——不是被尊重,不是被冷漠,是被信任。


我相信你基於自己的理由而如此行為。

我相信你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我相信你能理解我所言所行。


如同英國政府到此階段為止的抗疫策略: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政府會根據能力做一些舉措,對未感染民眾給建議,但是不強迫,也不包乾。


一句話,“民眾對自己負責”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呢?截止到2020年3月18日:


多數民眾沒有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

這館長夜裡路過的酒吧人聲鼎沸。

依然有成千上萬人參加演唱會、馬拉松。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3月15日利物浦和巴斯的半馬照常進行。來源見水印


特別糟糕,像不像不負責任的措施?英國民眾也埋怨政府不作為,還有去唐寧街10號抗議的。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在其他歐洲國家抗議要自由時,3月16日民眾在抗議英國政府任由人員大量流動。圖片來源於INDEPENDENT


但是這並不影響民眾對自己行為的自我控制。


超市沒有發生哄搶。

公共區域的洗手普及做得很好。

大英博物館、西區劇院等各大藝術中心自行閉館


【觀點】是什麼決定了英國的抗疫策略

3月18日起大英博物館無限期關閉。這是自二戰以來大英博物院第一次非正常閉館。這館長拍攝


有的民眾選擇了執行政府的建議,有的民眾沒有放棄娛樂的機會。


這意味著,沒有要求所有人加入嚴格抗疫的隊伍,非常不利於疫情的防控。


反過來說,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的防控,民眾也沒有出現恐慌,繼續著自己選擇的生活。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淡定,繼續前進)" 不僅是一句口號,它確實是英國國民的日常態度。


正因為英國有這樣的權力屬性和國民屬性,面對新冠肺炎病毒大爆發,採取了“對自己負責”的功能組織共同分擔責任的應對策略。


06


哪一種抗疫策略效果更好呢?中國已經交出了答卷,英國正在經歷過程中,結果拭目以待。


這館長無意比較中英抗疫策略的優劣,只是想說,中英採用不同的抗疫策略,有其必然性。


這種必然性是文化族群經過一代代的經驗累加形成的。


每一次成功度過嚴重的災害,族群的文化自信和策略自信會得到加強。


憑藉“廟禮”度過了災害的紅山文化族群,會熱衷於修建更大的祭祀建築。

憑藉“我為人人”度過災害的族群,之後會對集體的力量迷信得無以復加。

憑藉“對自己負責”度過災害的族群,會對公民素養的盲目驕傲更上層樓。


採用哪種策略在結果發生之前沒有對錯,只是說它們的產生各有其因,也各有利弊。


我們還可以“不人道”的假設一下,如果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再大點,疫期再長點,中國式抗疫策略的崩潰極限在哪,五個月,一年?英國式抗疫策略的崩潰極限在哪,3000死亡,10000死亡?


哪種策略會更先崩潰?


崩潰之後,中英的權力體系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國民屬性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面對的是2012式的災害,哪種策略對人類整體利益更有利?面對的是外星軍事入侵呢?


你呢?你是願意為集體的榮光歡呼,還是願意為個人的自由乾杯?你是願意在中國式抗疫策略中囚亡,還是願意在英國式抗疫策略中送死?


再說一次,沒有對錯,只是文化的選擇。


也許你已經做出了選擇,也許你哪種都不願意選。


也許,你希望保留人類在面對滅頂之災時,採用不同策略帶來不同結局的可能性。


07


人類已經很久沒有被大自然的力量逼到如此切實的地步了(上一次還是流浪地球)。


這館長相信,我們終將度過這次災害,迴歸正常的生活。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是有史以來影響最廣泛的傳染病。


不僅是因為它的傳染性比其他病毒更獨到,也是我們正處在有史以來各區域之間交流最緊密的時代。


也就是說,大型傳染病這一災害,除了朝鮮等極少數地區,對所有文化族群都具有新的挑戰。


而且我們面臨的下一次災害遠不止傳染病。


全球氣候改變,海洋汙染,能源危機……


這些遲早會變成一個個切實的災害落在未來的我們或我們的後代身上。


你認可類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嗎?


說得更大點,你對人類的未來有信心嗎?


如何理解這次疫情,影響著我們如何理解曾經存在過的文化族群,如何理解我們所屬的文化族群,也如何理解我們自己。


這館長,提問算你的,回答一個試試。


<code>本文對英國權力體系和國民屬性的觀點來自這館長的個人理解和感受,並不一定客觀,也沒有展開討論觀點的具體形成。

關注“這是博物館”頭條號,自動成為本館會員。/<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