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颉《穿越历史 走读龙门》外一篇

穿越历史 走读龙门

顶着濛濛的小雨,踏着古老的青石板,沐浴着时隐时现的微冷春风,眺望着远处在乳白色山雾中的碧绿青山。我们撑着伞,踏入了这个充满古韵的江南小镇。简朴的黑瓦白墙,映照于后方的群山,好似融入了这幅绝美的山水画,令人瞠目结舌。漫步于悠长的龙门小巷之中,若不是我们还有任务在身,定还要在这幅山水画中游玩片刻。

沿着砚池,我们钻入了一个羊肠小道,在古镇中穿行。到了义门附近,我们已摸不清头脑,不知往哪一处好。可是在龙门,如果没有一点勇气,佐以一点口才,向当地人问路,定要迷失于那一条条铺满鹅软石的小道。在询问之后,我们顺着小巷,来到了龙门著名的老街。

不同于之前那副清冷,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水画。与刻满青苔的幽深,散发着历史变迁过程的白墙。喧闹,交易声,与油香,酒香交织成一副有声有色的众生相。扑面而来的,是红尘,是牵挂。之前的清冷与现在的喧闹,古老与新颖。两幅决然不同的画面交织于一起,让人不禁有一 种恍如隔世的穿越感。

循着油香,我们越过多家商铺,多条石桥,来到一家颇为大气的油面筋店,店门上方,龙飞凤舞的镌着四个大字——杨氏面筋。在看柜台处,一位非常年轻的姐姐,正在操纵着手中的筷子,为客人夹取油面筋。我不禁有些诧异。一路走来,许多做油面筋的老板无一不是上了年纪的阿婆们。可现在,却换成了一个姐姐,还很年轻。她做的好吗?我有些不敢相信。可她用行动打消了我的疑问,只见一双简简单单的筷子在她的手上,竟像被玩出了花似的。一个个动作行云流水的施展,没有停顿,可见她的技艺高超。看到客人已经走了一些,我们走上前去微笑着说:“姐姐你好,我们是郁达夫文学社的社员。可以采访您几个关于油面筋的问题吗?”她擦了擦汗也报以一个微笑,说道:“当然可以啦,你们尽管问。”看到姐姐没有拒绝,勇气又增了几分,问到:“姐姐你做油面筋做了多少年了?”姐姐笑道:“这家店是我阿姨的,我只是来帮忙的而已。“那可以将油面筋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油面筋的做法,几乎是每个龙门人都熟悉的。我虽然没做过油面筋。但它的做法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们洗耳恭听”“嗯~ ~ ~首先按比例,将麦皮和面粉揉成面团。再把面团在清水中洗出筋。至于馅,里面有笋有肉有韭菜。这些食材都是新鲜的,今天刚刚摘来的呢。”在一番沉思后姐姐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姐姐在问一个问题。”我停顿了一下,说“姐姐,对于~ ~油面筋。你有什么自己的感触吗?或者说什么自己的情感?”

姐姐琢磨了一阵,忽然抬起头,严肃的说:“对于油面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感触,在游客眼里这或许是一样美食,而且油面筋可以说是龙门的一张明信片。但对于我们龙门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件物品。他更多的还是一个——传承。迄今为止,这个传承从未中断过。这里面有好几代龙门人的心血。更可以说,在这个团子里,有着我们龙门的——乡魂!!!”

“乡魂。”这个词在采访结束之后还一直于我的脑海中盘旋。当我们走了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闻着这淡淡的油香味,酒香味,亦或是墨香味,他一直向我传递一种情感。以前一直说不上来,但现在了我知道了,那是乡魂,更是传承!

望着村子愈来愈远,我多想挥墨,将此刻定格,记录下,那景,那桥,那水,那人,那乡魂。


会员介绍 || 朱颉


朱颉《穿越历史 走读龙门》外一篇

朱颉《穿越历史 走读龙门》外一篇

我叫朱颉。是个健康活泼的男生。出在2005年的冬至,也就是12月21号。今年12岁。爱好写作和旅游,因为在写作的时候我感觉人可以真正静下来。细心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喜欢旅游是爱大自然壮美的景色。可以前我不喜欢运动,所以我课余生活就是阅读。和同学嬉笑玩耍是我最大的运动

但是书中虽有颜如玉和黄金屋,可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不容错过。为了可以将美景定格于纸上,我开始接触体育运动,为的就是可以踏入自然深处,记录下那美丽的一幕幕。所以现在的我经常在跑道上健步如飞。

这就是我,能文能武的我,我叫--朱颉。


小 草

我想小草每个人都知道吧,它不绚丽,永远只能在背后,默默地为红花做陪衬。他很渺小,永远只能在参天的大树之下,无奈地占领着璀璨的阳光。可,在我心中,这渺小,卑微的青草有着最强大的生机!

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这么一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野草不起眼,可在野火的无情焚烧中,各位试问。有那个生命不会遭到重创,甚至死亡。可野草不一样,在化为灰烬之后,只要那柔和的春风,再度席卷在大地之上时。它们会像凤凰涅槃一般,于大地之中重生!在了无生机的土地上,绽放这生命的光辉。那漫山遍野,将再度被绿色所笼罩,所包围,生机一片。所以野草的生命力之顽强,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之折腰。可,我们人类,虽为这地球霸主。但遭到重创后,反而一厥不起,永远活在伤痛之中,阴影之中。可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小草,在这一点胜过了我们人类。

我想,很多人在屋顶,在墙角,在砖块之中,都能觅到那葱绿色的幼芽。在没有泥土,没有阳光的地方,在那钢筋水泥当中。不屈的与命运抗争。咬着牙,从哪狭小的缝隙当中,笑看着美好的世界。这需要多少的的毅力与恒心,需要付出多少汗水与努力才能换来。想到这里,我真的好像感叹一声:“厉害!”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以前,医疗技术落后。人们根本不能完整的分开人最坚硬的一部分--人的头盖骨。这是,一个小道消息救了当时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医疗团队:据说种子再破壳而出的那一刻,有着无穷的力量。

于是他们半信半疑的在头盖骨中填入泥土,种入草种。一天,他们不可思议的发现,让他们束手无策的头盖骨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小洞,有一株淡绿的幼苗跟人们诠释着他的力量。

我钟爱着那一抹不起眼的绿色,不喜欢那易碎的一刹间的灿烂。它代表了生机,代表了永恒。它能在一次次的打击后,还能不放弃梦想,不轻言放弃。它不惧一切,它可以在自然的残酷考验中坚韧的存活至今。只有接受过那狂风暴雨的洗礼之后,才可以在雨中,笑看那温室中妖冶的鲜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