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頡《穿越歷史 走讀龍門》外一篇

穿越歷史 走讀龍門

頂著濛濛的小雨,踏著古老的青石板,沐浴著時隱時現的微冷春風,眺望著遠處在乳白色山霧中的碧綠青山。我們撐著傘,踏入了這個充滿古韻的江南小鎮。簡樸的黑瓦白牆,映照於後方的群山,好似融入了這幅絕美的山水畫,令人瞠目結舌。漫步於悠長的龍門小巷之中,若不是我們還有任務在身,定還要在這幅山水畫中游玩片刻。

沿著硯池,我們鑽入了一個羊腸小道,在古鎮中穿行。到了義門附近,我們已摸不清頭腦,不知往哪一處好。可是在龍門,如果沒有一點勇氣,佐以一點口才,向當地人問路,定要迷失於那一條條鋪滿鵝軟石的小道。在詢問之後,我們順著小巷,來到了龍門著名的老街。

不同於之前那副清冷,不食人間煙火的山水畫。與刻滿青苔的幽深,散發著歷史變遷過程的白牆。喧鬧,交易聲,與油香,酒香交織成一副有聲有色的眾生相。撲面而來的,是紅塵,是牽掛。之前的清冷與現在的喧鬧,古老與新穎。兩幅決然不同的畫面交織於一起,讓人不禁有一 種恍如隔世的穿越感。

循著油香,我們越過多家商鋪,多條石橋,來到一家頗為大氣的油麵筋店,店門上方,龍飛鳳舞的鐫著四個大字——楊氏麵筋。在看櫃檯處,一位非常年輕的姐姐,正在操縱著手中的筷子,為客人夾取油麵筋。我不禁有些詫異。一路走來,許多做油麵筋的老闆無一不是上了年紀的阿婆們。可現在,卻換成了一個姐姐,還很年輕。她做的好嗎?我有些不敢相信。可她用行動打消了我的疑問,只見一雙簡簡單單的筷子在她的手上,竟像被玩出了花似的。一個個動作行雲流水的施展,沒有停頓,可見她的技藝高超。看到客人已經走了一些,我們走上前去微笑著說:“姐姐你好,我們是郁達夫文學社的社員。可以採訪您幾個關於油麵筋的問題嗎?”她擦了擦汗也報以一個微笑,說道:“當然可以啦,你們儘管問。”看到姐姐沒有拒絕,勇氣又增了幾分,問到:“姐姐你做油麵筋做了多少年了?”姐姐笑道:“這家店是我阿姨的,我只是來幫忙的而已。“那可以將油麵筋的製作過程告訴我們嗎?”“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油麵筋的做法,幾乎是每個龍門人都熟悉的。我雖然沒做過油麵筋。但它的做法我還是略知一二的。”“我們洗耳恭聽”“嗯~ ~ ~首先按比例,將麥皮和麵粉揉成麵糰。再把麵糰在清水中洗出筋。至於餡,裡面有筍有肉有韭菜。這些食材都是新鮮的,今天剛剛摘來的呢。”在一番沉思後姐姐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姐姐在問一個問題。”我停頓了一下,說“姐姐,對於~ ~油麵筋。你有什麼自己的感觸嗎?或者說什麼自己的情感?”

姐姐琢磨了一陣,忽然抬起頭,嚴肅的說:“對於油麵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感觸,在遊客眼裡這或許是一樣美食,而且油麵筋可以說是龍門的一張明信片。但對於我們龍門人來說,這已經不是一件物品。他更多的還是一個——傳承。迄今為止,這個傳承從未中斷過。這裡面有好幾代龍門人的心血。更可以說,在這個糰子裡,有著我們龍門的——鄉魂!!!”

“鄉魂。”這個詞在採訪結束之後還一直於我的腦海中盤旋。當我們走了的時候,我還意猶未盡。聞著這淡淡的油香味,酒香味,亦或是墨香味,他一直向我傳遞一種情感。以前一直說不上來,但現在了我知道了,那是鄉魂,更是傳承!

望著村子愈來愈遠,我多想揮墨,將此刻定格,記錄下,那景,那橋,那水,那人,那鄉魂。


會員介紹 || 朱頡


朱頡《穿越歷史 走讀龍門》外一篇

朱頡《穿越歷史 走讀龍門》外一篇

我叫朱頡。是個健康活潑的男生。出在2005年的冬至,也就是12月21號。今年12歲。愛好寫作和旅遊,因為在寫作的時候我感覺人可以真正靜下來。細心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喜歡旅遊是愛大自然壯美的景色。可以前我不喜歡運動,所以我課餘生活就是閱讀。和同學嬉笑玩耍是我最大的運動

但是書中雖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可壯麗的自然景觀也不容錯過。為了可以將美景定格於紙上,我開始接觸體育運動,為的就是可以踏入自然深處,記錄下那美麗的一幕幕。所以現在的我經常在跑道上健步如飛。

這就是我,能文能武的我,我叫--朱頡。


小 草

我想小草每個人都知道吧,它不絢麗,永遠只能在背後,默默地為紅花做陪襯。他很渺小,永遠只能在參天的大樹之下,無奈地佔領著璀璨的陽光。可,在我心中,這渺小,卑微的青草有著最強大的生機!

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這麼一段: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雖然野草不起眼,可在野火的無情焚燒中,各位試問。有那個生命不會遭到重創,甚至死亡。可野草不一樣,在化為灰燼之後,只要那柔和的春風,再度席捲在大地之上時。它們會像鳳凰涅槃一般,於大地之中重生!在了無生機的土地上,綻放這生命的光輝。那漫山遍野,將再度被綠色所籠罩,所包圍,生機一片。所以野草的生命力之頑強,讓人心甘情願地為之折腰。可,我們人類,雖為這地球霸主。但遭到重創後,反而一厥不起,永遠活在傷痛之中,陰影之中。可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的小草,在這一點勝過了我們人類。

我想,很多人在屋頂,在牆角,在磚塊之中,都能覓到那蔥綠色的幼芽。在沒有泥土,沒有陽光的地方,在那鋼筋水泥當中。不屈的與命運抗爭。咬著牙,從哪狹小的縫隙當中,笑看著美好的世界。這需要多少的的毅力與恆心,需要付出多少汗水與努力才能換來。想到這裡,我真的好像感嘆一聲:“厲害!”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

以前,醫療技術落後。人們根本不能完整的分開人最堅硬的一部分--人的頭蓋骨。這是,一個小道消息救了當時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的醫療團隊:據說種子再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有著無窮的力量。

於是他們半信半疑的在頭蓋骨中填入泥土,種入草種。一天,他們不可思議的發現,讓他們束手無策的頭蓋骨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小洞,有一株淡綠的幼苗跟人們詮釋著他的力量。

我鍾愛著那一抹不起眼的綠色,不喜歡那易碎的一剎間的燦爛。它代表了生機,代表了永恆。它能在一次次的打擊後,還能不放棄夢想,不輕言放棄。它不懼一切,它可以在自然的殘酷考驗中堅韌的存活至今。只有接受過那狂風暴雨的洗禮之後,才可以在雨中,笑看那溫室中妖冶的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