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霹雳布袋戏》?


先说配乐,史上所有国风剧集里,霹雳的配乐绝对是没有争议的第一,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我相信有无数道友是因为配乐入坑。

再说荧屏特效,作为一款连载了三四十年的木偶剧,特效进步还是挺大的,虽然离业内顶级水平还有挺大的距离,但是这可是拥有2000多小时剧集长度的木偶剧啊,经费控制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操偶师娴熟的动作演绎加上恰到好处的导演镜头,造就了无数经典武戏片段,挺出彩的。

说说木偶的造型和人设吧,一二十年前的木偶戏真的是让现在的我们一言难尽,总体来说,木偶越来越漂亮了,但是人设越来越重复,毕竟角色太多了,戏份在十集以上的主要角色少说也有大几千,很多新角色身上都能看出老角色的影子,不过我觉得吧,这种事没办法,再有才的人,也很难塑造完全不一样的新角色了,只看颜就好了,虽然我不是,但我猜新道友里颜控居多吧[偷笑]

再来说剧情,优秀的剧情安排真的很多,能让人笑,让人哭,让人气愤让人惊讶让人经历几乎所有能感受到的情绪,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太太太拖沓了啊,明明很无聊,节奏还很慢,遇到这样的,建议道友倍速播放,之前的老戏,安排的伏笔和梗很多,每次隔了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后再现的时候,都能让人惊讶于编剧的长线功底,但是还有很多角色很多伏笔熬不到再出,就因为换了编剧,而沦为失踪人口,或者被新编剧拉出来领盒饭,这种时候真的好气哦[撇嘴]

对于新人来说,入坑最大的障碍应该就是配音问题了,老剧是闽南语配音,而且男女老少精魔鬼怪加旁白全是八音才子自己一人配音,再加上那个戏腔,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一旦你接受了这些设定,你会觉得还是蛮有趣的嘛,新剧都是国语配音了,依然会带有戏腔,不过在老道友听来,就是缺少的味道,建议新人入坑努力克服,习惯就会爱上。

这里做一个总结,我追霹雳是从霹雳金光入坑,追了也有十多年了,至今也只是追到五年前的剧集而已,没事做就看一看,忙的时候就放着,反正它就在那里,在那么多国风武侠玄幻的剧中,霹雳布袋戏绝对值得一看,木偶剧的表现也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但是到底要不要入坑,还是搞好心态吧,没人能一口气追完几千小时的剧集的[捂脸]


雨寄北


我觉得《霹雳布袋戏》颇有点中国动漫的感觉。

虽然刚开始看会不明所以,以为是小孩子看的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拟人化的电视作品罢了。从1988年发展至今,不仅没有消声灭迹,反而越来越被大众熟知,而且还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真是特别骄傲。

首先,内容很重要。布袋戏的背景是传统的中原武侠剧情,还加入了东方特有的仙侠系统。

中原之中,既有打小修炼的武林高手,也有道儒佛三个教的得道高人,不仅在这个偌大的江湖中切磋武艺,争名夺利,也包含着很多道法,武学、术法、轮回。

简单来说就好像是习武之人的江湖和修炼之人的江湖的结合体,而且每个人物也并不像戏中都是片面的。

好人就一定是拔刀相助的正义之士,坏人就是万恶不赦的大奸之徒,人物更加的丰富和立体,就像人性也是多方面的一样,有可能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很好,但其实最后是个大反派,所以剧情很吸引人令人欲罢不能。

另外,技术也在一步步的提高。最开始拍出来的手法是很粗糙的,而且场景也简单,就是两个人举着木偶在那录像,但是随着发展,也与时俱进了,不仅手法越来越好,场景也越来越真实,还会运用一些钢丝绳和CG效果加成,画面也越来越好看了,更能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

这真是别具一格的作品,丝毫都不输给其他国家的那些,有文化深度、有广度,更难得的是这么长时间的坚持和创新。希望能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


独狼映画


《霹雳布袋戏》是一部值得用很多年,很多年的时间去慢慢欣赏,慢慢咀嚼,慢慢品偿的作品。

欣赏霹雳是如何把只出现在部份地区的民俗木偶戏融入新的元素,创造新的故事,用新的拍摄手法,一步一步把木偶戏推上更宽广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木偶戏,欣赏到木偶戏。

欣赏木偶一年比一年更精湛逼真的雕刻技艺,还有那些精美的发型服装。

咀嚼它用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所表达出来的对生命,对生活,对情义,对梦想的各种解读和诠释。

咀嚼它对道,佛,儒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做出更深刻的分析,用更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古典文化的精粹。

品偿着霹雳里那些精彩绝伦的人物诗号和角色曲。

很多道友说霹雳真不容易呀,为了宣传音乐拍了这么多集戏,也有道友说霹雳太不容易了,为了写诗词创造了那么多精彩人物和故事,由此可见霹雳的人物诗号和音乐有多动人。

关于影视化的阻碍,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阻碍呀,霹雳布袋戏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影视化了呀。如果说是改用真人拍才是影视化,那就己经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了呀。


一文一字一昆仑


其实从刀龙传说片场失火开始,霹雳的下坡路就开始了,到现在的新剧可以说剧情惨不忍睹,拿最具代表性的BOOS来说,弃天帝从开始到降临再到退场,剧情铺垫的很紧凑,出场带来的震撼让很多道友终生难忘,新剧从仲天到八岐,其实就是感觉虎头蛇尾,奉天逍遥开始出彩,但现在经常被拉出来鞭尸就让人乏味还让人看的好累,还有很多人都在比弃天和八岐谁最厉害,这本身就是剧情带来的话题,我觉得很好,但是偏执狂们非要争个胜负,让人感觉不爽,我看八岐的所做所为很尴尬,特别是揍书大等人出来的绝望之心让我很不看好八岐,没有弃总的灭世霸气,编剧们现在到底是功力不够呢还是重心放东离剑游记了。


缺舟一帆渡585


人生草草而过二十余载,看多了小说,电视电影。只觉得有两部关于江湖的故事,是真正的江湖该有的样子,实是有幸。

一部是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小说,另一个便是《霹雳布袋戏》的武侠世界了。废话可能有点多,若误了宝贵时间,看客请勿怪。

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一部作品的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是非常喜欢《霹雳布袋戏》的,虽然它是一部人偶戏。

众所周知,在一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情绪的释放都能够判定演员的水准。也因此有些演员被吐槽只会一个表情,演技差。然而,在人偶戏中,人偶只会有一个表情,远不如有血肉的身体来的敏捷。即便是这样,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比真人都真实的多。

现在的电视剧电影大多都是符合大众所期盼的结局与故事走向。比如男一和女一历尽所有的误会与坎坷最后终于走在一起,幸福美满。《霹雳》的世界里偏偏要不成其好,《霹雳》的世界里相爱之人大多都生离死别,哪怕霹雳迷们都不想看到这个悲剧,编剧仍然要让你遗憾的不能再遗憾。其实这才是江湖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圆满让你碰到。

《霹雳》的人物但凡能活个几集的都有自己的诗号,出场念一念,感觉立马就有了。比较有特点的风柚主人,都被道友们玩出了梗。这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霹雳》世界里脱离不开的儒、释、道也是华夏的流传已久的积淀。大多都有神话世界的影子与儒释道的道理。

《霹雳》中,一个人物的出现哪怕是衣服妆容再浩气荡然或许最后是一个阴谋家,哪怕人物面容有多恐怖憎狞却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道领袖是个野心家不惜陷害同道也是常有之事。这样的《霹雳》故事是可以超出你的意料,不会让你觉得乏味的世界。怎能不喜欢。

除了剧情的引人入胜,不落俗套之外,不得不说,武打戏的特效也是让人赞不绝口。大概即便是由真人拍霹雳武侠电视也难以做出这样的特效。

人偶戏有人偶戏的他色,换成真人去拍摄或许就真的失去了它该有的韵味。


MAN漫君


作为一名资深入坑骨灰级布袋戏选手,我十分的热爱布袋戏,就单单说剧情,每一条线都可以是一部名著。(仅限万界及以前,因为我不喜欢新剧),一个作品吸引长久的观众,不能靠一时之爽,某种特技特效,剧情很硬要,所以才会有霹雳粉,霹雳群,我们是真的喜欢,以前的打戏,真的优秀,一个布袋偶能做出那么多完美的动作,灵动,飘逸,俊美,全靠一只手臂操作,震撼力无不言可喻,再有文化特产,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不不竭,然而认真在这方面素材的人不多了,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素材,国内的电视剧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历史素材,人也在素材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和推广,为什么韩国可以抢屈原,因为我们甚至连一部屈原的文艺作品都没有,大家都是因为要考试,赛龙舟才知道,这够吗?布袋戏有其独特的诗号体系,和背景音乐,中间夹的剧情和人物有人多典故和剧情,让人觉得亲近而又新奇,这也是布袋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最后送一张我的本命



百世经纶书一页


这个应该说是一种世界吧,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加之艺术升华的霹雳世界,再有各种饱满人物的刻画,不只是形象,性格和特色,把木头人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灵魂人物。而霹雳所传达的苦境人不折不挠,有信仰,有态度,有牺牲,有付出,有激情,有责任,积极向上的保护这片大地,对抗各种外来势力,或者说这种势力更像每个人不同的内心和困难,对于一个十几年的老粉来说,追随已经是种习惯,在里面总能看到自己!!!




霹雳布袋发烧师


感觉霹雳现在剧情结构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人物的性格和故事刚刚刻画出来就要领盒饭,一直都是在塑造BOSS,然后去打败BOSS的老套路,没有一点新意。剧情永远是千篇一律,为了塑造极端的矛盾,总是拿观众喜欢的角色去当炮灰,正所谓黔驴技穷,不外如是。




擎潮


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人剧


卫灵1


早期的剧情是不错的,从仙魔鏖锋开始,剧情开始变得卖泪点,打戏也没以前多,剧情拖延,偶虽说越来越精美,可是剧情确是成反比的,也有可能是黄大大年龄大了,有点儿累了。

要是影视为什么不能在大陆拍真人,很简单,百分百辣眼睛。没有人家那个气场,口白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