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我们要肯定的是:中国古代历史有“三皇”时代。

由于学者们对古史的理解和叙述迥异,产生了神话学流派、古史辩流派及一元论。

众说纷纭,让古史变得扑朔迷离、纷繁复杂起来。

综合各种说法,主要体现如下三种观点:

以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徐整为代表的神话学流派,将盘古、王母及“三皇”等远古历史人物神仙化并编构了一套套完整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黄帝率众神大战蚩尤等等。

以五四运动后的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辩流派,用科学的方法并结合西方哲学对“三皇”旧的历史进行了全盘否定。

以近代历史学家根据殷商时期甲骨文对远古历史的记载并结合考古学,对“三皇”提出了一元论,确定“三皇”分别是伏羲、神龙、黄帝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以上三种观点孰是孰非呢?

下面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三皇”进行深入的解读与认识。

一、我们姑且釆信顾颉刚先生的疑古学,将“三皇”的神话故事清零。然后,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存在“三皇”的不同版本。

1、卜辞(甲骨文)载:虎(虙、宓、伏、伏羲)、农(列山、神农)、黄、黄尹(黄帝)。即:伏羲、神农、黄帝。

2、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皇、地皇、泰皇。

3、《史记》、《补三皇本记》引《河图》记载:天皇、地皇、人皇。

4、《风俗演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记载:伏羲、女娲、神农。

5、《白虎通》记载:伏羲、神农、祝融。

6、《风俗演义·皇霸篇》引《礼记·含文嘉》记载:燧人、伏羲、神龙。

7、《通鉴外记》记载:伏羲、神农、共工。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以上几种观点,只能存在一种固定说法的“三皇”,如此多种说法并且自相矛盾的“三皇”体系,人们能相信它是历史吗?无论如何,只有一个说法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顾颉刚先生对“三皇”的否定论应该是来源于此。

二、一元论对古史辩全盘否定“三皇”提出质疑。

一元论指出古史存在的真实性,并认为古史辩(疑古学)对于“三皇”的多种说法而觉得是伪史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古史辩全盘否定远古历史的观点,却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因为:

1、三皇是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2、违背了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不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难怪鲁迅也指出:顾颉刚的古史辩学说,只有破坏而无建设,他已将古史辩成了无史。

三、殷商甲骨文和现代考古学有力证明了“三皇”一元论的正确性。

殷商甲骨文关于“三皇”的记载证据多达百条以上。分为三个层次时代,即虎、农、黄(伏羲、神农、黄帝)。甲骨文结合考古呼应“三皇”历史的真实性。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1、伏羲时代:以渔猎、釆集为生活方式;为原始社会形态;考古划分为旧石器时期,人类处于蒙昧阶段。

2、神农时代:以畜牧业为生活方式,开始出现种植业;为原始社会形态;考古划分为新石器时期,人类处于野蛮阶段。

3、黄帝时代:以耕作,丝织等为生活方式;为阶级社会形态;考古划分为青铜器时期,人类走向文明阶段。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与此同时,中外考古学家对远古时代形成了共识:分为三时期,即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人类由蒙昧到野蛮,再进入文明时代。

殷商甲骨文关于“三皇”的记载证据多达百条以上,分为三个层次时代,即虎、农、黄(伏羲、神农、黄帝)。甲骨文是商代的国家档案,具有商代的人证、物证、书证三项权威。另外,卜辞自1899年开始发掘,埋藏在地下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绝无人为地去删除或更改。所以,甲骨文记载信息作为第一手资料是完全可信的。

考古学的直接证据与商代卜辞的权威证据相互作用,相互应证,肯定了古代历史“三皇”的存在性。而且,明确了这段历史为伏羲、神农、黄帝三个时代。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结语。

从盘古到王母再到三皇,代表着的是一个文化中国,黄帝时期之后进入王朝中国,而文化贯穿着中国历史的始终。如果我们把盘古、王母、三皇分别代表一个时代,远古700万年历史也就依稀可见。因此,远古神话体系是虚构的,疑古派对远古历史的全盘否定也是不成立的。

远去的年轮|关于三皇,有神话说、古史辩、一元论,孰是孰非呢

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三皇”不是神仙,他们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他们带领着人们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持续生产和再生产,以改善人们生活日益需求的物质条件,并让人们由蒙昧走向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