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宠臣主父偃,为什么姓主,历史上有这个姓吗?

秉烛读春秋


主父偃不是姓“主”,而是姓“主父”。这是一个复姓,到现在仍然有传承。

“主父”这个姓,虽然挺罕见,但是非常有名。因为“主父”的意思是“主上的父亲”,放到封建社会就是“太上皇”的意思。


所以这么牛逼的姓氏,实际上挺犯忌的,因此在历史上出大人物的机会不是很多。最有名的就是主父偃,曾经做到了汉武帝的丞相,虽然结局也很惨,被诛族了,后世好像就没有再出过什么大人物了。

要说到“主父”这个姓氏的来历,那就非常有名了。因为最早用“主父”称呼自己的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雍。

就那个“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一跃成为战国强国之列的赵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 ,于是他在他最鼎盛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公子何,也就是赵惠文王。


但是他自己其实并不愿意放弃权利。所以自称“主父”,意思就是我是赵惠文王他爹,是赵国国王他爹。

其实他这么做啊,目的就是想利用自己还活着,巩固小儿子赵何的权力和地位。但这无疑对于他的长子公子章太不公平了。

古人都崇尚立嫡立长,废长立幼向来是取乱之道。所以赵武灵王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赵惠文王4年(前295年),沙丘之乱,不但一代名相肥义被杀,而且“主父”赵武灵王本人也被困在沙丘行宫中3个月,活活饿死了。


但是赵武灵王虽然死了,他“主父”的这个称呼被他的一支后代作为姓氏继承了下来。

到了主父偃这一代,差点“主父”这个姓氏又消亡了,但是孔车不但替他收了尸体,还救下了他的一个族子。因此“主父”这个姓氏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信息,目前北京、上海、山东罗庄、平邑、辽宁沈阳等地仍然有姓“主父”的。


炒米视角


【主父偃,主父或主?】

提到主父偃,最先想到的是热播的电视剧《大汉天子》中王刚扮演的主父偃的形象,说话诙谐幽默,治国安邦,有不是智慧。然而,电视剧中的形象可能和史书的主父偃形象有点出入。中国的百家姓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重点聊一聊主父偃的姓什么?

1、主父偃其人其事

主父偃,复姓“主父”,单名一个字“偃”。

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早年学习像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之术,后来感觉纵横之术没有销路,转而学习儒学,得到汉武帝重用后,建议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使得诸侯国自析,达到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公元前127年,拜为齐相,因为揭发,齐王畏罪自杀,此外赵王揭发其受贿,被族诛。

“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主父偃

2、“主父”姓氏来源

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得国家逐步强大起来,为了自己专心外部军事斗争,将国家让给小儿子赵何,他自号“主父”,意图构建一种二元的政治架构,主父负责外部军事,惠文王负责国内政治。相传姓主父的人都是他的后人。

赵武灵王的名号是主父,后代因此以主父为姓。——《姓苑》

3、“主父”姓氏还有吗?

相传主父偃族诛时,有人逃跑,这个姓氏才流传到今天。现在主父这个姓氏在北京、上海、山东这些地方都有分布。

​博大精深中国百家姓文化,独特的姓氏是家族的代表。我们每个人的姓氏不但代表了我们家族,还是一个个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姓苑》【南朝宋】何承天

《汉书》【汉】班固





S说文解史S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人,其本人学长于长短纵横术,在齐地因受到儒生排挤,后游历燕赵,到长安便直接向汉武帝上书,后来受到武帝刘彻重用,后因胁迫齐王自杀,被汉武帝族杀。

据《汉书·主父偃传》载:“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主父偃虽被诛族,但还是有族人逃出,此支主父姓的也还有。


主父是现今比较罕见的复姓,在北京,上海,山东,辽宁都有分布。只是少见而已。


景粼玖序


【精选回答】@杂谈会客室


先纠正一下:主父偃,不姓主!“主父偃”,复姓“主父”,单名“偃”。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等政策,使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将王位让于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号为主父(即太上皇)。秦灭六国后,其支庶子孙以祖号为姓,乃作主父氏,后单姓主姓。汉代有主父偃,隋朝有主胄,宋代的主父洁、明朝有主问礼。现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这些地方还有出现主父(或“主”)这个姓氏。

汉武帝的宠臣主父偃,一年连升四级,深得汉武帝信赖,后被诛杀,接下来带大家走进“主父偃”

主父偃(画像)

一、出身贫寒,怀才不遇

据记载,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先是到齐国谋官不受用,而且在齐还受到儒生的排挤(史书记载他人际关系处的并不好,得罪了很多人),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二、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史记》

在诸侯国不得礼遇的主父偃,愤愤不平的将目光对准的长安,去找卫青。他觉得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以通过卫青来得到重用。结果卫青虽多次向汉武帝进言,但是汉武帝不听,所以主父偃到达京城后开始也不顺。最后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谁也不待见他,带来的钱也花完了,就是主父偃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铤而走险。他那个铤而走险就是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奏章,这个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记》的记载,是“朝呈暮见”,早上呈报上去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他了。

三、一鸣惊人,飞黄腾达

自从汉武帝召见主父偃后,就对他额外器重赏识。一开始封为郎中(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类似于皇帝谋士)。这让主父偃尝到上奏章的甜头了,于是就隔几天一道奏章,隔几天一道奏章,这个奏章一上来就中汉武帝的心思,所以汉武帝见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见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飞黄腾达了,发达了。

汉武帝 与 主父偃(剧照)

四、推恩令

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向武帝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一出立竿见影的解决了,汉初分封同姓王所导致的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而中央集权羸弱的局面,有力的巩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

五、身首异处,数千宾客仅得一人埋葬

司马迁在史记中《史记》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上文讲道,主父偃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恃才傲物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所以经常得罪人。为人还特别小心眼,记仇,这不飞黄腾达了,是深得汉武帝的宠信。开始报当年在燕、齐、赵、中山等诸侯国的不遇之仇。

通过上书,揭短的方式先后逼死燕王、齐王,当然也确实是“短”这燕王和亲女儿乱伦、齐王和亲姐姐乱伦(并非瞎写,史书有载)。赵王一看,下一个准该轮着我了,心想。光你主父偃会揭短告状吗?我也会! 于是,赵王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金。

您想,一个前辈子穷惯了的人,真得势了那对钱就更有莫名的喜欢。主父偃也不例外,当然被抓后也承认收受各种贿赂。于是,汉武帝就把他押入大狱,准备量刑。

当时汉帝并不想杀主父偃,但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劝说汉武帝杀他,最终被族诛。朝中大臣都因主父偃喜欢揭发人隐私颇为害怕,纷纷落井下石。主父偃死前有数千宾客,但他死后没有人来为他收尸,只有洨孔车一人埋葬他

主父偃,不姓主!“主父偃”,复姓“主父”,单名“偃”。不光历史上有这个姓氏,现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这些地方还有出现主父(或“主”)这个姓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小小的 点赞,是对我大大的 鼓舞~~@杂谈会客室


杂谈会客室


主父偃应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后。

主姓来源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邦后,让王位于儿子赵惠文王, 自己号为主父(即太上皇)。其支庶子孙以祖号为姓,乃作主父氏,后有人改为单姓即主姓。汉代有主父偃,隋朝有主胄,明朝有主问礼,属于稀有姓氏。

主姓来源二

源于以官名为姓。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河南长垣西南)宰,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为匡姓。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姓。

有兴趣可以看下这个

【起源-姓氏名字号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tem/6806980441162121731/?app=news_article×tamp=1585139007&req_id=202003252023270100140470681D1D7162&group_id=6806980441162121731&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史诗拾事


主父偃剧照

汉武大帝手下有很多的大臣,其实对于这段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或许会感觉其实有一个人是令我们很惋惜的。这个人就是主父偃。汉朝主父偃是汉武帝亲封的武帝谋士,而且还是一名正直不阿之人。但是,这个正直不阿之人他的结局也不太遂人意,关于汉朝主父偃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二。

那个时候的汉朝时汉武帝一人掌权,当时他的手下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主父偃,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而且汉武帝还把他视为举足轻重之人。但是在追究到他的死因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是因为和主父偃对立的是汉室宗亲们,而汉室这些人的影响力并不算小,所以有很多人都在一直背后打压着主父偃。

汉朝主父偃他连着逼死了两大储候王,其中一名就是齐王刘次昌。所以有更多的汉室宗亲们会受不了,因此会频繁地像汉武帝参本。虽然汉武帝也有心想要帮主父偃,但是那个时候由于主父偃并没有在朝廷上树立好的人气,所以根本没有人会替他求情,结局是意想得到的,然而还因为此事,主父偃三族全部被诛灭了。

一名正直不阿之人,生活在那个朝代,虽然说有可能因为他本身的性格造成后来的结果。但是这也证明了其实古代还是有很多人可以不顾朝廷黑暗,勇于揭发腐败的大臣。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其实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找资料了解的,当然也可以在电视剧里面来了解的。

主父偃姓什么

对于历史上的人物,人们并不是特别了解,就像很多人的姓氏,人们只是会感觉这种姓氏只是听起来比较好听,有些人会有疑惑,这些姓氏是不是假的。由于历史时间很悠久,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听过主父这个姓氏。

很多人在对于这个历史了解不是很深刻,他们知道主父偃是因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因此诛族了,但是对于她的姓氏很多朋友们都想了解一下,西汉的主父偃是罕见的复姓。主父偃复姓是“主父”,单名一个字偃。

相传应该是当时诛族的时候,因为有人逃走了,所以说这一个姓氏一直还流传下来。而且在提到主父姓的时候,不仅仅有汉代的主父偃,而且还有宋代的主父洁。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这些地方还有出现主父这个姓氏。

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在古代,有非常多的复姓,有一些复姓由于时间比较久,慢慢的演变了,形成了一个单姓。其实我们国家对于姓氏是非常有研究的。包括现代也有很多复姓,例如欧阳,东方,司马,端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例如司马这个姓氏,现在演变成司,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