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坐上了世界体系中的头把交椅,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这种在国际体系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的国家,我们把它称之为霸权国。而成为霸权国也就意味着其掌握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权、世界主要事务的主导权以及话语权。按照这样的标准,在美国之前真正算得上世界霸权国的严格来说就只有荷兰和英国了。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曼哈顿:美国的标志地点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美国坐上国际社会头把交椅的重要契机,在此之前的1894年左右,美国就跻身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其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此时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它多少事。一战是个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两点。

首先是美国在一战后成为了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其次是美国理念的初次表现,即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尤其是国际联盟的创建。虽然最后美国又孤立了,但影响已经切切实实存在了。

二战后,美国最终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可以说前面两个都比不了战后的美国。那美国到底在二战后有多强?以及在这种实力的作用下它和之前的霸权国有何不一样?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用公式算一算。

一、计算二战后美国实力的公式:克莱因方程

数学题不会做了怎么办?老师会教你带公式算一下,慢慢的答案就出来了。同理二战后美国究竟多强?不妨套用一个公式来全方位的认识一下。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大小可以想到其经济、军事等因素。但是仅仅考虑这么一两个所谓的关键因素,很多问题又说不通了。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整合公式来计算。在国际政治学中衡量国家实力大小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公式,即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的一个计算方程: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克莱因

P=(C+E+M)*(S+W)

先说明一下这个方程的内涵:

P(POWER)是国家实力的大小,也就是我们理解的综合国力;C代表一国的客观实体,主要表示的是人口和领土;E是经济实力;M是军事实力;S表示国家战略方针;W表示国民意志,即为实现国家战略的决心大小。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总成绩一样,不单是看主科,还得其他科目加起来进行加权计算才能算出来。

二、战后的美国人口和土地:基础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客体,人口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到了现代工业社会,很多人有这么一种观念,认为现在靠的是科技,国家土地大小与人口多寡不重要了。不论是从现实还是历史的视角来看这都是有很大漏洞的。当前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只有德国人口没有过亿,但也不少了,是西欧国家中人口最多的。而从领土面积来看,其中三个是百万级平方千米的国家,而增速最快的也是这三个。

从历史上来看,尽管荷兰、英国当年的本土面积和人口算不上大与多,不别忘了他们拥有的殖民地土地和人口是多么庞大。当年沙俄就是通过领土的扩张才跻身为欧洲大国行列的,不然哪有资格插手欧洲事务。因此,即使到了今天,土地与人口依然还是一个大国实力的基础实体,它们孕育着一国无限的可能。众多学者预测的本世纪中叶最强大的三个国家,对应的刚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三个大国。因此说了这么多,就是表明一个道理:在衡量战后美国实力的因素中,不应该忽视其土地和人口的因素,尽管它们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不能忽视的。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美国的领土

从领土面积来看,战后到今天美国的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战后美国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也有数据说是第三。加拿大实在是太特别了,面积大是大,但不论是从可利用或者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都显得尴尬。因而谨慎一点表达的话,再考虑到土地的可利用问题的话,美国在战后的面积应该是排在第二的(加上它的海外属地),仅次于苏联。至于人口数量,美国在二战后大约有1.42亿人口(和苏联差不多,苏联大约在1.4-1.6亿之间),如果按照总量来看能排在第三。但是人口因素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人口的素质,这个看受教育水平;二是人口的消费能力,这个看人均的经济收入。加上这两个指标的话,人口方面来看,美国应该是第一位。

综合来看,在实体基础上,美国是站在世界前列的位置的。这个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美国实力因素。

三、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体量大、主导性强

经济方面的因素就好比高考中的三大主科一样重要。从宏观角度看,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其总量上的绝对优势和在整个世界中的主导性。

1948年,美国的生产总量占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54%左右,占全世界的比重也几乎到一半了,这是近代以来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了,也是美国最为辉煌的时刻,黄金储备占到75%,商品输出占到33%。美国更是最大的债权国(有意思的是现在却反过来了),夸张点说全世界当时都欠美国钱,或者正准备向美国救助。其他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美国也是世界领先的。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1944布雷顿森林会议

更主要的是,美国牢牢掌握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权。美国还在二战未结束时就主导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双挂钩”原则(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从此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这可以说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基石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国的货币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尽管当年英帝国称霸之际,英镑也没能如此。

此外维系二战后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三大核心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关贸总协定无一例外成立之际都是美国主导的。因此美国也就有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因而,从经济实力的角度来看,战后的美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经济强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种状况直到后来日本和西欧崛起后才有所改变。

四、战后美国的军事实力:普天之下难以匹敌

战后美国的军事实力一直以来都是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工具。每当世界上哪里出了问题,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二战后,美国不但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武器,而且还拥有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队。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里根号航母

战后的美国拥有约1200万军人,而且都是装备精良。从1945-1949年间,美国还垄断了核武器。其拥有的战略轰炸机、军舰尤其是航母等主力战略装备也是第一。除此之外美国在很多地方都拥有军事基地。实际上在整个“冷战”期间,也只有苏联在70年代时能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比较。到了70年代,苏联的常规军事力量超过了美国的水平,但实际上在战略武器装备上也只能与美国稍微持平。在军费开支方面,美国一直是遥遥领先世界的,只有在70年到八十年代初的十来年时间里苏联的军费开支超过了美国,除此之外美国的军费开支一直是高居榜首。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1978年美苏常规军事力量的对比

更重要的,美国还构建了一系列的军事联盟组织,这个下面会再提到。因而,美国在军事力量方面也是世界一流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这也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维护工具。不能说独步天下,也算得上是难有单一的力量能直接抗衡美国的在二战后的军事地位。当然,至于具体的战斗力如何,这就不是那么绝对了。

五、战后美国的国家战略方针与国民意志:极度膨胀

一个体格强壮的人不一定就有杀伤力,因为他可能比较温柔。同样一国具备强大的实力后也不一定会称霸。实际上早在一战后美国很多指标就是世界第一了,但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这就说明,具备实力并不一定表现为强国,还得把这种实力化作国家战略方针表现出来,而且在大国博弈的时候还要考虑该国能有多大的战略意志。这一项往往是大家不太注意的。

二战后的美国彻底没有了什么孤立主义,而是全方位的建设自己的世界霸权。由此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在世界上耀武扬威的表演。我们可以把这种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和战略意志看作是一种国家的“软实力”。这种实力是以前面的那些硬实力为基础的,但不是简单的加起来,而是一种乘法关系。也就是说,一旦一个拥有强大基础的大国,制定出非常外向的国家战略方针,并且不论是国民还是精英都始终坚守这种意志的话,那么这个大国就在世界上表现的非常“刺眼”。

与一战后的孤立主义完全不同的,二战后的美国已将自己完全定位于“

世界领导”的角色了。由此美国表现的十分积极,充分展现出实力。仅仅在战后结束内的五年时间里,美国就到处展示自己的实力,以实现自己的国家战略方针——称霸世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强大经济实力“拯救欧洲”(实际上不如说是控制)的典型例子。接着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与苏联“冷战”的大幕。1949年又牵头组建了北约组织。同一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又提出一个“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计划,实质上是想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等等。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杜鲁门

由此可见,仅在战后初期的五年内,美国就特别的“忙”,一会和苏联对抗,一会又不忘控制欧洲,一会又忙于渗透第三世界,可谓是火力全开,在世界各地“忙碌不停”。至于后来更不用说,历届美国总统几乎都会搞出一个“主义”来维持或者争夺世界的霸权。从杜鲁门主义到艾森豪威尔主义,再到尼克松主义、卡特主义、里根主义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多么的热心于世界事务。不知道的还以为美国好有爱,自家事都不上心,专门忙碌于世界事务。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主义也好,政策战略也罢充分表现出战后的美国拥有极度膨胀的国家对外战略。而且为了实现这种战略有时候可以是不惜血本。比如一个越南战争打了多少年,花了多少军费,投入多少人力,恐怕只有美国自己清楚。问题是最后啥也没得到。美国在实施国家战略的时候还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时间长了搞得美国国民都几乎认为政府真的是在做好事,理所当然的感觉。美国的这种战略意志存在了数十年了,直到一个不靠谱的总统喊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后,好像美国不打算做“世界警察了”。

因而,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非常积极的对外国家战略方针,并且下大力气去执行这种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也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展露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美国实力的一部分,它作用在基础实力之上,让美国表现的“特别强大”。

以上几个方面的实力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国的总体实力。前一部分是基础,后一部分是一种强大的作用因素。这两部分是一种乘法关系,而不是简单相加。当然每个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比重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具体的理解了。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白宫

因此,把上面的几个因素放进这个公式一算便知,战后的美国实力(POWER)绝对是世界第一位的,如果平均分配的话,前面一部分占比50%后面一部分占比50%,在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是第一,一项第二,加起来怎么说也是第一这点毋庸置疑。不但如此,在后一部分的作用下,战后美国积极地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因此后面这一部分也几乎可以算满分(世界上历史上还没有哪国对国际事务如此“热心”)。因此最终算出来的美国实力,自然超过其他国家,而且还超过了历史上存在的任何一个霸权国。

六、不一样的美国霸权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战后美国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强大,不单是单一的某个因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构成。历史上还没有哪个霸权国能做到这点,难怪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是第一个全球性大国”。因此,实力的不同加上历史阶段的不同,理念的不同塑造了美国不一样的世界霸权。

(一)规模庞大的联盟体系

当年荷兰和英国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世界霸权的。但美国尽管有这样的能力,但其主要还是靠编制一张大网,即联盟来维系自己的霸权。二战结束以后的短时间内美国就编制好了这张大网。

在欧洲组建了北约军事同盟,把欧洲国家死死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亚太地区,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缔结了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美澳新同盟、美菲同盟。就好像把太平洋都罩住了一样,就等着把亚洲装在里面。美国还组织了“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在中东,组建了“巴格达条约组织”。在非洲、拉美、南亚也有不少的同盟国家。可以说美国是有史以来盟友最多的国家,当年的英荷简直是望尘莫及。恐怕美国自己都不清楚缔结过多少同盟条约了。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北约标志

(二)第一个没有殖民地的霸权国

二战后美国原来的殖民地几乎都独立了。剩下的是有些海外领地,面积也很小。这在近代以来的霸权国家中还是头一遭。其折射出的是一种深刻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年英帝国建立起世界霸权主要的支柱就是遍及世界的广大殖民地,两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殖民地独立后,英国也就是彻底衰落了。荷兰也是基本如此。

美国却是不一样的特例。不靠殖民地也能暴富?这一点可以说反映的是几百年来大国兴衰的一个新变化。当然或许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比较大。不过小编觉得主要还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给世界大国的发家致富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不在需要用武力去控制大片殖民地来掠夺原料和销售商品了。利用现代经济秩序和科技的发展,依靠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保障自然能调动世界上的资源。这一点和当年英国所处的时代大不一样了。

(三)文化影响力和话语主导权对美国霸权的影响

当年英帝国崛起后给世界带来了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契约精神等。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是不得了。

美国文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的电影就是一个大家都懂的典型例子。实际上只要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美国好像掌握着这个世界的“话筒”一样,以至于很多时候把美国的文化标准当作“权威了”。不说别的,当代世界的主要新闻媒介,一流大学,权威期刊美国几乎可以说是占主导的。更重要的是,当代世界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几乎全是美国人创立的,以至于很多时候好像美国人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最为典型的就有“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这些理论引起了世界的广泛讨论,很多人都把它当作真理一般,更不用说摩根索的“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了,更是被世界国际关系界当作经典。

多角度看二战后美国的实力,体会不一样的世界霸权国

布热津斯基

最后用布热津斯基的一句话来结束:

美国文化虽然有些粗俗,却有无比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世界各地的青年来说。

通过以上内容,给大家介绍了美国在二战后的实力究竟如何以及这种实力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国霸权表现。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