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大博弈系列文集19:董寶珍:白酒泡沫詳解

從2010年6月1日到2017年6月的7年時間裡,凌通盛泰全程參與經歷驚天地泣鬼神的大博弈,最終歷經罕見的曲折獲得可以載入教科書的成功。投資茅臺的過程和經歷已經成為中國價值投資歷史上最經典,最有啟發意義,最能提高投資人對投資本質理解的案例,很多投資人都希望把董寶珍先生在投資茅臺過程中寫的分析文章整理出來供大家方便查閱,為更好的服務投資人促進中國價值投資水平提升,凌通盛泰將董寶珍先生茅臺研究文章整理後呈獻給大家!在研究和投資貴州茅臺而提出了《精神經濟學》也正在書寫,很快會與大家見面。

董寶珍茅臺大博弈系列文集19

白酒泡沫詳解(2013-02-20)

茅臺大博弈系列文集19:董寶珍:白酒泡沫詳解

中國白酒的成長速度與餐飲業的成長速度有一致性

1991年到現在,中國餐飲業的營業收入連續二十年以18%的速度成長,中國餐飲業的成長速度持續20年以比GDP快二倍的速度成長。無酒不成席,沒有人不吃飯幹喝酒,餐飲業的增長必然推動酒類的增長,餐飲業被上百萬家中小企業瓜分,餐飲業的產業集中度非常低,白酒產業集中度固然也不很高,但白酒的產業集中度要比餐飲業高。

在餐飲業能夠20年整體持續18%的成長,白酒因產業集中度相對高的原因,可以實現更高的成長。餐飲業的高速成長,是經濟發展後,消費升級和社會消費能力的表現。餐飲業的成長根基是消費升級,餐飲業又做為酒類成長的根基,因此可以說消費升級是白酒成長的根基。

我也對酒類的某些泡沫現象進行了研究,酒類泡沫包含以下幾點:

一、過分的子品牌化

如五糧液有一千多個子品牌,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子品牌有幾百個,這些品牌都是酒廠跟一些酒類營銷公司合作開發的,酒廠只負責生產,市場全面交給酒類營銷公司,企業對市場銷售不聞不問,只負責生產。只要酒類營銷公司進貨量大,企業就生產。這樣的模式導致企業總產量非常大,核心的主品牌產量並不大,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的主品牌佔整個企業總產量不大,主品牌都是供不應求的。企業的利潤主要是主品牌貢獻。這種過度開發子品牌是白酒泡沫的一部分,茅臺、洋酒、古井貢沒有開發過多子品牌,他們都是運作推廣自己的子品牌,其他企業大量開發子品牌,有可能面臨行業調整過程中產量萎縮的問題。

二、一味的與茅臺比價

市場已經有一個共識,只有茅臺漲價的時候其他酒才能漲,有的企業的漲價理由變成了因為茅臺漲價,所以我也要漲,這些企業的漲價理由不是基於自身的供需關係,僅僅是因為茅臺漲價了。出現了價格不以真實供需關係為基礎的咬死茅臺的提價策略。茅臺的提價速度趕不上茅臺零售價的上漲速度,其他的酒咬死茅臺提價之後,形成了嚴重的零售價與批發價倒掛的嚴重問題。

茅臺大博弈系列文集19:董寶珍:白酒泡沫詳解


茅臺大博弈系列文集19:董寶珍:白酒泡沫詳解


以五糧液來看他的零售價始終趕不上出廠價的上漲,導致五糧液經銷商利潤率微薄,以至於目前出現的倒掛。上圖是中金公司提供的,茅臺、五糧液淨資產收益率的比較圖,圖中可以看出,五糧液的經銷商已經沒有收益了,這種結果正是五糧液沒有基於自身的供需關係,一味的咬死茅臺的提價策略的結果。一些企業主觀的認為自己和茅臺的供需一樣緊張,若不漲價就會被茅臺甩開,這種情況,在行業高潮時不出問題,當潮水退去的時候,問題就暴露出來,目前五糧液等一些企業零售價價格下行,批零價格倒掛,使經銷商無利可圖,進一步的影響到銷售體系。過份強調價格咬死茅臺,很多企業為了維持零售價不得不大量的縮減供應量。這也是白酒面臨的問題。

三、突破原產地企業公開做假酒

我有一次買了一瓶酒感覺口味不如平常的好喝,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無意中在看到包裝上產地根本就不是原產地,是企業收購外省的一家酒廠生產的。酒的質量是與工藝有關係的,但更重要的關係是生產地的氣候和窖池,氣候導致窖池裡經過長期的釀酒形成了菌群,菌群決定發酵質量。酒的質量就是氣候條件加釀造歷史加工藝,所以白酒是絕對不能脫離原產地的。這與服裝鞋帽、啤酒、乳業是有巨大差異的,脫離原產地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脫離原產地對於其他商品可能不是個問題,對於白酒就是假酒,茅臺酒離開茅臺鎮就不能叫茅臺酒,因為茅臺酒是由茅臺鎮的生態環境和釀造歷史形成的菌群決定的,中國目前的白酒企業在原產地外無限擴展,這樣生產的酒其實就是合法的假酒。

四、部分企業爛用了人們對品牌的信任

品牌是重要的,可是品質更重要,有部分企業在不尊重質量的背景下過度透支了品牌,那種無限開發子品牌的作法,不顧原產地的做法都是透支品牌。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古井貢酒用食用酒精勾兌產品。

總結以上幾點,我認為白酒行業的泡沫不是整體性泡沫,不是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不是整體需求減少。這種泡沫是一種非總量的泡沫,非整體的泡沫,根本原因是因為生活越來越好,是行業成長太快,是蘿蔔快了不洗泥。在太快發展速度和過高利潤下,導致了企業不按規律經營,不按傳統工藝生產,看重眼前,這樣就形成了局部泡沫。過去每年300萬噸產量,我們現在產能1000萬噸,不可以認為300萬噸是合理的,不可以認為白酒產量會回到300萬噸。酒的需求量增加是客觀的,酒的需求量與消費能力正相關,也許800萬噸是正常的,量的回調是有限的。過剩是低端的過剩,不是高端的過剩,是企業為掙快錢開發的子品牌過剩,不是主品牌過剩,知名品牌的核心主品牌不過剩,而且供不應求。目前是蘿蔔不快了,需要洗洗泥,並不是蘿蔔有問題。

我還想要說的是管理層能力較強的企業存在的問題較多,他們憑藉管理能力急於抓住市場機會。一些保守的、能力弱的企業相對比較穩健。茅臺的管理層能力較差,作風比較保守,茅臺經營過程中幾乎沒有行業中存在的問題。茅臺最堅守傳統工藝,最少開發子品牌,行業問題在茅臺身上幾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