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封神演義》,對於大眾而言,就是一部玄幻小說,是神仙魔怪們在鬥智鬥法,看著好玩好笑而已。其實裡面充滿了陰謀與暗算,以及各派之間的明爭與暗鬥,大非常人所共知者,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是此意。正是:滿紙荒唐言,一部玄幻劇;道盡人間事,參透真性情!

《封神演義》中,有神仙魔怪參與的戰役總共有好幾十場,其中各派最頂級的人物身臨其境的大決戰則有兩場。在這兩次大戰役進行時,各派都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精英人物,進行了生死存亡的最後搏殺,而後各派之間藉此分化離合,重整乾坤,於是天宇間重新歸於寧靜。而此時此刻,“封神”大戰最後的贏家也就全都浮出了水面。

一、“封神”大戰的幕後推手

或許有人會說,“封神”大戰不是姜子牙興周滅紂引起的嗎?其實不然。想那興周滅紂之舉,關我神仙什麼鳥事!其真正推手,實乃是昊天上帝。請看:

忽一日,昊天上帝心血來潮,若有所思。乃命擊金鼓,鳴玉鍾,召集眾仙卿,齊聚赴朝會。只見:祥雲環繞,紫霞飛昇;仙樂悠揚,繞樑不絕。殿面金壁輝煌,周遭玉欄燦爛;殿前有麒麟踴躍,殿後有孔雀開屏。大殿內光華燦爛,四廂裡五彩繽紛。耳聽得環珮叮噹,仙姬扶輦而來;眼見那絲絛飛舞,御監拂塵開道。那昊天上帝進天宇宮,入神皇殿,升入寶座。但見他:天圓地方,龍眉鳳目,隆鼻闊口,三綹長鬚,瑩光如燦,寶相莊嚴。頭戴衝宵冠,簷前掛二十四道瓔珞飛垂;身穿赭黃袍,周身有一十八條飛龍隱現;足登乾坤逍遙履,座下太極混元椅。見眾仙卿羅列於兩旁,於是開金口,發玉音,朗聲而言曰:“想我天庭之上,自那混沌初分,高居九重,廣宇無邊;四維既是祗定,六合已然廓清。四時有常青之樹,八節有不謝之花,鳳凰時時鳴於九天,仙鹿常常遊於叢林;天泉叮咚,清溪不斷;仙氣氤氳,玉香常流。白蓮金菊,看不盡的仙風道骨;銀杏紅桃,享不夠的快樂逍遙。只是天地廣闊,萬物叢生,朕想天庭執事人等,尚未完全俱備。仙卿有何妙策,可以廣攪人才,使我天庭規模宏大,神道鷹揚,足以控馭環宇者乎?”有東方木甲神君出班奏曰:“臣聞東方有鴻鈞老祖者,門下子弟極多,其中不乏賢能才俊之士,尤以十二仙首最是出類拔萃,可著其推選若干,以充實我天庭,未知聖意若何?”天帝曰:“善!”即著仙使領旨前往頒行。於是仙使遵旨而去,不題。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且說鴻鈞老祖在那虛無山峰空谷洞中修道授徒,日誦《黃庭》,夜閱《逍遙》,閒暇之餘,即與三大弟子講經傳道。哪三大弟子?曰太上老君,曰元始天尊,曰通天教主。那老祖舌綻蓮花開,口動珠璣出,說到妙悟時,亦常是解頤莞爾,哪管什道貌岸然?三徒凝神聚氣,聆聽老祖妙音。但聽得玄而又玄,恰又似妙中更妙。聽到玄妙處,如入仙境中;三眾莫不搔首撫耳,已然都是心有所悟。及至學成,老祖命三人歸去,務須勤修典章,廣弘道法,以教化天下蒼生云云。於是元始天尊開創“闡教”,座下收有十二大弟子,都是道法精深,修行有為之士。十二弟子更是廣收門徒,其中亦不乏奇材異能者。只太上老君道德高深,慧眼如炬,所謂“陽春白雪,和者蓋寡”,問世間能有幾人能夠領略其玄機者?是以門下徒眾不多。惟有通天教主創立“截教”,秉承“有教無類”的宗旨,廣收門徒,來者不拒,不管是披毛帶角之徒,抑或是溼生卵化之眾,他都廣為收錄,施以教化修行,故其門徒繁多,不下萬餘之眾,且大弟子中亦多道行高深,法力精強之輩,與闡教門下十二金仙亦是旗鼓相當,不遑多讓。因之人多勢眾,好生興旺,聲勢最是浩大,隱隱然有領袖群仙,雄霸仙界的意思。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書接前回。再說昊天上帝之仙使,飛臨虛無峰上,來至空谷洞前,著童子報入。鴻鈞老祖聽得仙使降臨,急忙倒履相迎,仙使乃宣天帝金旨,其略雲:“著爾鴻鈞,選賢抜能,以充天庭役使,爾其欽哉如敕”。老祖拜服領旨,不題。於是,鴻鈞老祖發下諭帖,著三大弟子會商辦理,不得有誤,以免有違昊天上帝之金旨,致幹天譴。為此,三兄弟在崑崙山玉虛宮中秘密會商。想那十二仙首,怎肯俯首稱臣?截教諸多高賢,亦是不肯屈就。如此,奈何?奈若何?三大教主參硏多時,終於得了一個計較——那時正值周興殷衰之際,為順天應人,三教主乃借勢而為,決意扶周滅紂,意圖在改朝換代、興衰更替的大浪潮中,任其優勝劣汰,那時天意如此,何人能夠違拗?於是三大教主共同簽押《封神榜》,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密密封籤,無人知曉。並裁定由玉虛門下姜子牙領受符命,執行和完成興周滅紂的使命,全權負責,奉“榜”施行——到那時節,有緣者自然上榜,無緣者逍遙榜外,闡教與截教一視同仁,無分彼此。上榜者自是無須怨天尤人,更符合自然淘汰的法則。同時也藉此以了卻諸家仙首的紅塵之厄。於是乎,空前慘烈、“神”靈塗炭的“封神”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二、“封神”大戰的戰略決戰

在興周滅紂的大背景下,結合戰爭進程的推進,“封神”大戰可以分為兩個戰略階段。

第一階段:三十六路伐西岐(戰略防禦)在這一階段中,殷商王朝針對西岐共發起了三十六次討伐,依次是:

1)晁田、晁雷;

2)張桂方、風林;

3)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

4)魯雄、費仲、尤渾;

5)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

6)聞仲、鄧忠、辛環、張節、陶榮;

7)秦完;

8)趙江;

9)董全;

10)袁角;

11)金光聖母;

12)孫良;

13)白禮;

14)姚斌;

15)王變;

16)張紹;

17)趙公明;

18)玉霄、瓊霄、碧霄;

19)芝菡仙子;

20)彩雲仙子;

21)鄧九公、鄧蟬玉;

22)土行孫;

23)蘇護、鄭倫;

24)呂嶽;

25)周信;

26)李奇;

27)朱天麟;

28)楊文輝;

29)殷洪、龐弘、劉甫、苟章、畢環;

30)馬元;

31)張山、李錦;

32)羽翼仙;

33)殷郊、溫良、馬善;

34)羅宣、劉環;

35)洪錦、季康、柏顯忠;

36)孔宣、陳庚、孫合、周信。

三十六路兵伐西岐,全都未能奏凱而還,先後以失敗而告終。此後,殷商政權再也無力主動對西周發動攻擊。而西周大軍則在姜子牙的率領下,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第二階段:姜子牙興兵伐紂(戰略反攻)這一階段主要是周軍在姜子牙的率領下,破五關、克澠池、佔孟津、渡黃河,直逼朝歌。其間,截教領袖通天教主在“界牌關”前佈下了“誅仙陣”;在臨潼關前又佈下了“萬仙陣”。這兩大陣法的立與破是截教和闡教生死決鬥的兩大戰役,堪稱生死存亡的大決戰。截教和闡教都集結了各自的精兵強將,包括雙方最頂級的領袖人物,——截教的通天教主、闡教的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親自披掛上陣;並且闡教還邀請了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前來助陣。最終,對於截教而言,誅仙陣固然是無功而返,萬仙陣更是未能全身而退。不僅截教精英喪失殆盡,而且連通天教主本尊都是難逃懲戒,被鴻鈞老祖攜歸再造去了。

萬仙陣一破,“封神”大戰基本上就算結束了。其後雖然還有一些煉氣修道者企圖阻遏周軍前行,但均是螳臂當車,無關勝局了。不題。

三、“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

就這樣,“封神”大戰結束了。可是,有誰曾想到,其過程竟然是闡教和截教這兩兄弟之間的搏殺和屠戮;又有誰曾想到,其結果則是截教遭到完全覆滅,不僅組織結構完全崩潰,其門下徒眾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叛的叛,亦已土崩瓦解,煙消雲散了。而且,就連通天教主本尊都是未能倖免,也被鴻鈞老祖攜歸洞府,責其重修道德,再悟妙諦去了。所以截教輸得很慘烈,很徹底,完全失去了復活的可能性。即使還剩下幾個散兵遊勇,在失去了組織的支撐後,又能成得了什麼氣候呢?而同時,闡教也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十二弟子雖說沒有什麼閃失,但是頂上三花已被削去,必須迴歸洞府去重新修道煉氣,再聚三花,然而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同時,法力最為精強的三大士也在戰後歸到了西方教主的旗下。而三代弟子中戰死沙場者亦不在少數;其中更有一些精英才俊在戰後脫離了闡教,投入了天庭,使得整個闡教也是實力大為受損,這是元始天尊所始料未及的。原本是想借著“封神”大戰打壓和削弱截教勢力的,哪曾想到打斷骨頭連著筋,連著自己人也一同修理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呢!如此說來,在“封神”大戰中,截教是輸了,而且輸得精光;闡教其實也輸了,只是沒有輸光而已。那麼,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贏家呢?

第一,昊天上帝:“封神”大戰結束後,鴻鈞老祖向天庭呈遞了《封神榜》。昊天上帝御覽畢,發付執事有司,令其照“榜”全收,分置各部。於是,天庭收錄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還有許多肉身成聖者。昊天上帝把他們全都納入了天庭的建制以內,組成了龐大而又完備的職能體系,完善了組織機構和制度設置,使得天庭控制整個宇宙已然成為了事實,並且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三界之中,一家獨大;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的局面,從而在天、地、人三界中建立起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說,昊天上帝是“封神”大戰的第一個大贏家,想來應當是確鑿無疑的。

第二,西方教主: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在“封神”大戰中兩次閃亮登場,一次是合破“誅仙陣”,一次是會鬥“萬仙陣”。在兩大決戰性的戰役中,西方教主打著“引渡有緣者”的旗號,全然不顧友軍者的身份,大肆的網羅與引誘闡教和截教門下的精英人才投入西方教,以充實自己的實力。截教中法力最為精強的多寶道人都投入了西方教主的門下,還有不知姓名者約有數千之眾,均被西方教主以“乾坤袋”吸納,“接引”而去。甚至在戰後,闡教的燃燈道人、懼留孫和最著名的三大士都先後歸入了西方教。由於贏得了眾多人才和發展機遇,是以其後西方教實力大為增強,其教義宗旨也是隨之在東方廣為傳播,大為盛行,隱隱然有超越、凌駕闡教之勢。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第三,武王姬發:“封神”大戰勝利後,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的輔助下,乘風趁勢,挺進朝歌,迫死紂王,最終消滅了殷商政權,贏得了大好江山,建立了規模空前的“周”王朝,完善了典章制度,分封了各國諸侯,使“周”政權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把奴隸制推向了最輝煌、最完美的階段,而“周”王朝也因此延續了幾乎八百年之久。所以武王姬發也是“封神”大戰的大贏家之一。

“封神”大戰的最後贏家,不是元始,也不是老君,而是他們…!


曾經有人說過,鴻鈞老祖是“封神”大戰的最大贏家,小子可不敢苟同。想鴻鈞老祖一道三傳:太上老君掌人教,元始天尊立闡教,通天教主創截教。自封神大戰後,截教覆滅已無噍類,闡教亦是漸趨式微,人教又被老君整合成為道教,鴻鈞老祖已經是一無所有了。而眼看著那西方佛教卻是如日中天,風頭正勁,大有浸淫東土之意,自家卻是束手無策,無力應對,那鴻鈞老祖又怎麼會說自己是最大的贏家呢?我看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