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社區故事

分享關於社區裡那些與文化、民俗、風土人情、社區營造、文化保育的相關故事,去認識社區的多元性,和你一起發現社區裡的樂趣。


恰逢端午節和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6月第2個週六),我們特意挑選了2019年6月2日的TVB《星期日檔案》——講述關於香港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在商業化和村落老齡化的背景下,香港這兩項傳統文化是如何在平衡中尋找傳承和保育方案的。


原文標題:《代代相傳》

來源:TVB-20190602《星期日檔案》

編者注:因原報道為視頻,故編者將其轉換為文章時有部分內容調整,如需查看原視頻,請關注公眾號BOOK導賞(WeChat ID:BookDocentGZ)


“三日齋戒是長洲太平清醮由始至終最根本的傳統,我們不殺生,食素、積德的。”


太平清醮是香港長洲島上一年一度的盛事,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遊客會從各地聚集至長洲島,欣賞當日的特色民俗活動——搶包山和飄色巡遊。不少商鋪紛紛做好迎接遊客的準備。但在本地居民黃綿佳,佳叔看來,更重要的事情從搶包山的前三天就開始了。


醮期的第一天,農曆四月初六,佳叔在長洲打理花炮會“永佳堂”,他帶領的麒麟隊,這晚預備到北帝廟上三支香。


“它最大的特色是不會眨眼,不會合口,也不懂採青。”麒麟在傳說中是一隻神獸,佳叔是鶴佬人,舞的是屬於海陸豐麒麟,臉闊口大,有獠牙,頭頂的獨角特別高大,配合音樂節奏舞動,表現出麒麟的情緒。在長洲太平清醮舞麒麟,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思。“舞麒麟全部是靠臂力和腕力,與舞獅靠肩膊力不同,所以每兩分鐘就要換一個人。”佳叔說。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舞麒麟的時候,佳叔很緊張的打點一切。“尾部不要握這麼短,抓長一點,把手揚起。”佳叔說:“我壓力大一點,我心目中出來就不要太隨便,不要太粗糙,我希望好一點,我有要求,我會罵他們,有時候他們的音樂節拍錯了,我向後望一下,他們每一個都很害怕。”


長洲花炮會永佳堂,已經有接近50年曆史,以前最多有120人,到現在大約有80人參加麒麟隊,佳叔說新一代越來越少人有興趣玩。“以前我們不會教外人,現在也會教,但是我們免學費的,加上他是否有興趣,他沒有興趣的話,你教他兩三天他就走了,好像失傳了。”佳叔坦言,他們也不是不想教,但是來的人隨便玩玩就走,令他覺得很心淡。


佳叔的兒子阿祺,小時候就看著爸爸舞麒麟,結果迷上了,現在也會幫忙打理麒麟隊。


“還有什麼吸引?少見,不像醒獅一樣,到處都可以看,這個就算是住長洲,一年也只有兩次可以看。”阿祺回憶起小時候,爸爸舞完就掛起來,不讓他們碰,他覺得這件事很神聖。“生日時想爸爸扎一隻麒麟給我,但很快就給我玩爛了,玩爛了不服氣,那就自己學扎吧。”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長洲太平清醮出遊使用的麒麟,部分是阿祺親手用竹篾扎的。從開竹篾,將每一枝竹篾削至不鎅手,甚至所用的漿糊,都是阿祺自己用麵粉、醋等等的材料煮成。“每一個步驟都有不少功夫。我如果做裡面幼細的部分,那就要自己開一些幼一點、軟一點的篾,每一條都要這樣做,不能偷雞(偷工減料)。”阿祺說做他們這一行,會看裡面的篾漂不漂亮,開得順不順,會不會鎅手。如果鎅手的話,那就是偷工減料——你做少了一個步驟。


每年籌備長洲太平清醮的巡遊就需要不少時間,如果要重新弄一隻麒麟,則要半個月。參與了30多年,看著長洲太平清醮不斷變質,阿祺曾經想過,不如不要再搞。


“以前會一班人湧上去,還有每一個打醮都是為神功,不是為其他事情,當時是不會思考利益的事情,自己每一個會,自己找錢,自己給錢去玩,不用說怎麼賺錢回來,是為北帝爺辦太平清醮。”阿祺覺得現在的太平清醮商業色彩太濃。“外人來是看那個巡遊的那一天,但我們籌備不只是一天,可能是一個月前,就已經籌備這件事,例如我要扎獅頭,我不是為了錢。”阿祺說現在有時候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可能只是為了成全父親,“因為父親教了我們,我們就照做吧。”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長洲太平清醮,相傳是為了驅除島上瘟疫,傳統上由起醮至搶包山的前三天,全島居民需要齋戒,以示不殺生,祈求神明保佑、超度亡魂,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過這個傳統的習俗,佳叔認為越來越不受重視。


“現在太平清醮一年一次,推廣得很好,商戶也賺到錢,但將太平清醮完全商業化(我認為)就不能。”佳叔有時候看到賣平安包的商戶為了迎合消費者,將平安二字去掉,改為蜘蛛俠等卡通人物,他認為,這失去了平安包背後的意義。“現在也沒有人吃齋,在長洲這麼多年曆史,最重要是三天吃齋,例如香港那邊來的(遊客)也是,也一定要吃了齋才能到北帝廟拜神,這件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佳叔說。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端午節(龍舟)遊湧,是我們大澳盛大節日之一,以前我們小孩子的時候比過新年還高興。”


2011年,長洲太平清醮和大澳端午遊湧、大坑舞火龍和盂蘭勝會共同成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截止到目前,香港共有48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期兩天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湧已經有百年曆史,目的是祈求水陸平安。第一天會舉行接神儀式,大澳的兩個漁業組織扒著龍舟,後面拖著神艇,到不同的廟宇請出神像,回到會址讓人供奉。到第二天端午節當天,便開始遊湧活動。由龍舟在前面拖著神艇,在棚屋之間的河涌巡遊,其間不斷在神艇尾部化衣,超度水中亡魂。當神艇經過棚屋時,漁民也會焚香、燒衣紙、參拜。當天下午就會把神像逐一送回廟宇。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我們現在龍舟遊湧正用這一套龍頭龍尾,這些,還有這些逢金色的地方,都是真金箔。如果不是用真金箔油,而是油金水的話,用一年的顏色就沒有了。”今年79歲的張海平,平叔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副主席,參與龍舟遊湧的籌備工作。


“端午節遊湧是我們大澳盛大節日之一,以前我們小孩子的時候比過新年還高興。不過以前人多,龍舟少,要十分榮幸(才能扒龍舟)。每個能到龍舟拿船槳的,又多人參拜,當你是神一樣參拜,會(覺得)很榮幸。”平叔回憶道。


大澳漁業早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時仍然十分蓬勃,當時在大澳居住的人口超過兩萬。至七十年代,大澳漁業開始式微,不少居民搬到市區謀生,到了90年代,只有2000多人住在大澳,負責舉辦遊湧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平叔對這樣的現象表示理解。“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龍舟比賽多一點,我們的祭祀儀式、舉辦遊湧的都是我們下一輩,5、60歲的人。良心來說,為什麼現在遊湧的只有我們老人家?(因為)現在的年輕一代出了香港工作,每一個工作的,需要請假,不是很方便回來扒龍舟,所以扒龍舟、做主席、做舉辦者,一定要退了休的人才可以玩。”快80歲的平叔已經開始籌備退休計劃。“現在還沒找到接班人,要找到合適的而且別人願意接手的才可以。”


有些傳統習俗由於商業化而逐漸變質,有些則欠缺年輕人的參與。時代不斷轉變,如何才可以傳承下去?


“大家也知道不會有免費午餐,但我們都一定要平衡這件事,不希望將整個醮會變成某某牌子的太平清醮,我們絕對要堅持這個原則,大前提都是保育和傳統文化是最重要。”


“今天是長洲第一天食齋,準備了什麼齋給市民吃啊?”


“翠肉瓜、扒冬菇、羅漢齋。”


“對於長洲太平清醮的齋戒活動有什麼意見?”


“一年做兩日都能接受。”


何麗安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副主席,負責籌備整個醮會。按照傳統,全島居民需要在醮期首三天齋戒,以示不殺生。


這個傳統對節期十分重要。新一代的認識可能只限於搶包山或者飄色,至於背後的意義與文化,他們可能不是太認識。“近這幾十年,我們的年輕一輩可能都不記得原來習俗要食齋,這個可能對於整個太平清醮的認識有參差。”何麗安看到這個習俗逐漸不受重視,

在三年前開始“齊齊齋”的活動,呼籲所有食肆在這三天賣齋,原本還有一半食肆賣雜食,到現在只剩下一成多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好像這間海鮮菜館,他平日裡也是賣海鮮的,他現在響應我們齋戒文化就停業三天,支持長洲太平清醮的習俗。提醒他們,他們都願意遵守,我們都很開心。

這個習俗保存,對我們整個太平清醮的文化價值可以保存得更好。


有齋食,齊齊齋,齊齊食。這天是農曆四月初八,長洲太平清醮會舉行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活動,佳叔帶領的麒麟隊今天也有參加巡遊。作為長洲居民,佳叔堅持要大家做最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其他吃的,只可以吃齋,吃完齋才可以去見北帝爺。想保留這件事,我們都堅持食三天齋,過了今晚凌晨12點後,才可以吃肉,做足三天。”


吃完齋,佳叔準備帶領麒麟隊到北帝廟參神。“最重要嚴肅,不能嘻嘻哈哈,我這麼多年都是這樣,一出獅我便不喜歡說笑,我們不是一個遊戲,不是旅遊團,我們是一個會,想他們齊整一點,隊形漂亮很多,尊重大會,又尊重神靈。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這一天。很多遊客都特意進來看飄色巡遊和晚上的搶包山,平安包是遊客最喜歡的手信之一,在商業包裝之下,整個太平清醮看到不少贊助商的宣傳。佳叔擔任飄色總指揮時,也要換上一件制服。“他(贊助商)有幾十萬贊助大會,讓大會舉辦這個包山節,你沒有辦法,從街坊那邊籌備不了這麼多錢。

你這班人要保留歷史,錢給了你是沒有用的,你將筆錢用來做什麼?用在這件事上。把錢用在飄色裡面。”佳叔認為贊助商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值理會籌備整個太平清醮的經費大約二百萬,副主席何麗安認為,如何在商業化和保育傳統當中找到平衡點是最難的。“整個太平清醮的經費也都不少,一提到商業贊助,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也是無可厚非,大家也知道不會有免費午餐,但我們都一定要平衡這件事,不希望將整個醮會變成某某牌子的太平清醮,我們絕對要堅持這個原則,大前提都是保育和傳統文化是最重要。”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始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概念是比較遲一點大家才認識,讓大家知道這些原來是有價值的,而不是一些很舊的行業,或者都只是拜神而已。”


另一邊的大澳,就快到端午節,這天,大澳傳統龍舟協會副主席平叔約了協會里面年輕一輩的阿偉,來看一看當日要用的龍舟。


“靠你們年輕人推出去做維修了。”平叔說。


“幫到忙的話,就幫的。”阿偉說。


因為工作問題,年輕人要出去上班,老人家事前要準備神龍,在端午節之前拖它出去,做小型維修。


“清洗乾淨,補油、補灰、將龍船油漂亮,現在這隻龍船的重量,我相信有一噸多重。”平叔笑著說。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除了翻新龍舟,還有不少籌備功夫,大部分都是由退了休的居民負責,39歲的阿偉已經是相對年輕的一個。“我其實由小時候看到現在,他們是自己掏腰包做的,看到自己阿伯、阿爸做得這麼辛苦,做這麼多事情,都只是想我們回來玩得開心一點。我也想幫輕他們,他們年紀也大了。”


阿偉這一天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作,舉辦了一個龍舟遊湧工作坊,給有興趣的市民認識什麼是遊湧。這個工作坊,阿偉已經教了5、6年。


“你扒右手的,這個八字位的盡頭,離開大約一個拳頭,上手便是一個拇指在下面,另外的手指是這樣。”這天有10幾個參加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阿偉教大家瞭解扒龍舟的基本功和做完熱身之後,就到龍舟實踐一下。


“船槳,我剛才看到學員,扒完後就把槳板甩出去,我想看看,我希望槳是這樣的。”學懂扒龍舟的手勢、鼓聲指令,他們就嘗試爬龍舟當日的其中一條路線。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阿偉站在龍頭一邊為學員打氣,一邊向學員介紹大澳:


“很辛苦的你們這一段,100多板。”


“這個就是我們遊湧的其中一段,兩邊就是這麼窄的。”


“這個就是新基橋,我們侯皇廟便是在這個方向,所有龍舟隊都要上廟,拜完神就會出這個彎,轉這個急彎再去。”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是阿偉的祖傳棚屋。


在棚屋裡,參加者發表他們參加完工作坊後的心得:“多謝阿偉教練啦,自己也來了大澳很多次,都是來玩和吃東西,但是對大澳文化一無所知。原來端午節有遊湧的活動,原來裡面有這麼多文化歷史。


“我未來自己或許會再做多一些程序,我會連小學生也教,讓他們知道我們大澳在做一樣事情,真的只是求水上居民和陸上居民平安。我自己也希望推廣多一點出去,給別人知道他們這麼辛苦。”阿偉也在工作坊表達了自己未來的推廣計劃。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這天除了扒龍舟工作坊之外,下午還舉辦了一個大澳導賞團,由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教授負責講解。


“這裡就是主要龍舟遊湧的河道,這條橋要打開的,這條是全港唯一一條可以開合的鐵橋。”


“這裡曾經是棚屋大火,全部燒了,所以這些屋都是火災以後重新建起來的棚屋。”


導賞團最後來到一間棚屋,讓團友與大澳居民交流,瞭解過去的歷史文化。“希望你們可以將今天見到的看到的再走一遍,告訴別人,還有端午遊湧那天可以進來,當日情況如何呢,都值得大家早一點進來。看看在侯皇廟發生什麼事。”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劉國偉是這個活動的負責人,他認為香港人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還不是太多,希望透過多些這類型的活動,提升大家的關注。


劉國偉說:“如果好像沒有了一兩個,大家可能不會察覺,但其實如果當很多消失了的時候,其實代表著我們一些以往的很有智慧的傳統價值也隨之失去。大家也會認為一些舊建築需要去保育,一件硬件。始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概念是比較遲一點大家才認識,讓大家知道這些原來是有價值的,而不是一些很舊的行業,或者都只是拜神而已。


小卡片-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香港獨有的文化風俗,代代相傳,仍然是不少人的心願。”


香港政府在2018年宣佈,要增撥3億元,加強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


希望未來可以提高一些例如工匠或者一些做傳統祭祀的人;希望有一些金錢實質的資助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繼續將這個生意或者儀式延續下去,不用這麼快就消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劉國偉


匯聚幾代人的努力,以免這些文化瑰寶淹沒在城市當中。


每一年的太平清醮我們也會在這裡,是不能離開的,除非他們的子女,就是我的孫願意去玩,或者他真的感興趣便可以繼續延續下去。”——長洲島本地居民,永佳堂麒麟隊領隊,佳叔


其實你說10個人問我,10個我也會教的,即是我不會想你是否做一會就走,我不會想那些事情,就算你有什麼不明白我也會教你。”——長洲島本地居民,佳叔的兒子,手扎麒麟手藝人,阿祺


香港獨有的文化風俗,代代相傳,仍然是不少人的心願。


因為你在大澳住了那麼多年,你就得這件事情是不能消失的,我們一定出很多力氣,繼續有這個端午節遊湧。”——大澳本地居民,大澳龍舟遊湧工作坊講解員,阿偉


我們之前都是由一代的前輩做完以後然後交給我們,我們才知道整個傳統是怎麼做。我們也希望可以一代傳一代,讓他們承傳我們整個太平清醮的習俗。”——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副主席,何麗安


商業化?老齡化?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 | 社區故事


對商業化的衝擊,長洲島居民選擇“平衡”。一方面,他們肯定贊助商幫助出資、宣傳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本地村民也在努力保留太平清醮應有的傳統:舞麒麟、飄色巡遊、搶包山、三日齋戒、和商家一起向遊客發起“齊齊齋”活動

……


而大澳面對傳統文化後繼無人的局面,也有本地年輕人和外界力量開始主動加入。用工作坊、導賞、文化交流活動等形式重新喚起公眾對大澳端午龍舟遊湧的關注。幸得這些人的堅持,我們才能看到這些歷史悠久、豐富而有趣的文化體驗活動。


代代相傳,全賴有「你」,BOOK導賞亦期待每一個你的加入。



資料來源:TVB-20190602《星期日檔案》

資料整理:tina

歡迎大家和BOOK導賞一起,探索廣州,發現生活的自然與美好。

BOOK導賞,城市導賞新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