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聽東北話是種怎樣的體驗?

雲美人


有許多不瞭解東北的南方人,也以為東北與南方一樣,有兩套語言,一是普通話,二是方言。其實東北人只有一套語言,天生就說接近標準的普通話。至於極少數人說的東北方言,也是用普通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南方人若聽不懂個別人講的方言詞語,他可以用普通話給你解釋,你聽後也就全明白了。如果有的南方人聽不懂東北人講普通話,那就是與外國人沒什麼區別了。


福安兩全


三十多年前,我參軍到部隊,部隊裡的戰友來自五湖四海,我們班的戰友,有兩個四川人,兩個北京人,一個廣東人,兩個甘肅人,一個河南人,兩個河北人,一個東北人,一個雲南人。我就是那個雲南人,班長則是東北人。

這十二個人中,我覺得說話最難懂的是廣東人,其次便是甘肅人。而其他戰友說話,一聽就能明瞭。比如河南和四川的戰友,我覺得他們的方言跟我們家鄉話大同小異,而北京話和東北話我一開始傻傻的分不清。在不知道北京人和東北人各自籍貫時,我還以為他們都是北京人。班長讓我猜他是哪裡人,我以為他是北京人,他告訴我他是吉林人,我很吃驚,為什麼吉林人普通話那麼標準。時間長了,我發現其實,北京戰友的口音還不如班長的吉林口音清晰,總覺得北京話戰友說話就想嘴裡有一條黃鱔在遊動,總能聽到“兒”音。

在東北生活的時間長了,我發現,其實並不是所有東北人都如宋丹丹和趙本山小品裡的東北話那樣平翹舌不分,把人說成銀,把肉說成又,把這裡說成這旮瘩,把幹啥說成幹哈。在我接觸的東北人中,鐵嶺地區的人東北話口音特重,長春口音標準而有勁,哈爾濱口音標準而清新。現在的東北年輕人,除了沒上過學的,幾乎都說普通話,如果他們不是有意要帶方言好玩,以我的聽辨感覺,東北人的普通話比北京人的普通話還要清晰。


若愚趣談


這個問題讓南方朋友回答會比較合適。

但我也想分享點兒個人觀點。

東北話的概念其實有點兒混淆視聽,大家的印象裡的東北話其實更多指的是遼寧話。

遼寧的口音比較重。

同時,遼寧地方也有好多方言,比如盤錦話,錦州話,聽起來也會有很大區別。

作為一個哈爾濱人,第一次聽遼寧同學念課文當時就傻了,當時就有種聽到的聲音和自己的頻率不對的感覺,聽著耳熟,但一個字兒也沒聽懂。

第一次在瀋陽打車,司機師傅和我搭訕我完全應付不來,因為他講的我一大半聽不懂。

吉林好些,口音會有點兒,但不會有聽方言的感覺。

黑龍江的口音更輕一點,但絕不是沒有,也要分地方。

因為黑龍江以前是北大荒,闖關東的移民,又有新中國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群眾來源很複雜,我想大概是為了交流,融合的比較嚴重。尤其是哈市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更多,所以口音遺失也比較嚴重。

偶然讓我說兩句東北話,我也就能想起什麼犄角旮旯什麼的,但說實話,犄角旮旯不能算東北話,應該算是普通話,帶上口音說才能算東北。

我吉林的朋友東北話說的才叫好,他說,比如說跌倒,向前倒叫做“前蹌兒”,向後倒叫做“張嘠兒”,向側面倒叫“栽巍”。

像我就完全不行了,這些話也能聽懂,但十分之不常用不常聽。

再說說南方朋友聽我講話,他們很不容易分辨我是哪裡來的,我說我是東北人,好多都不相信。後來沒辦法,只好注意加入東北元素。

個人感覺,北京話,兒話音太多。天津話麻花味太重。大連話有些生硬。瀋陽話口音太重。哈爾濱話太普通。


雪好黑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都有特色,我說一個故事吧,2015年我因病住院,和我同住一起的是一個吉林的退休老頭。蒙古族人。他說普通話很好,他的子女來探視時,和女兒說話用蒙語,和兒子說話用普通話。和一個親戚說話用蒙語加少量普通話。蒙語我聽不懂,但談話裡有句

羊毛出在羊身上,他們可能在探報銷比例是多少吧。聽著很有意思。

)


用戶1705687354916


在北京待過幾年,在北京那邊聽東北人講話,其實感覺就是帶點東北味,但是沒有任何交流障礙,跟普通話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可能除了常見的一些詞彙之外,比如瞅啥、旮沓、嘚瑟、嘮嗑……大部分的詞彙還是跟普通話很接近的。

但是真的到東北那邊之後,會感覺聽起來稍微有些吃力,很多詞彙,如果不是朋友介紹,可能未必能夠理解。比如波稜蓋兒、埋汰、霍霍、尿性、五脊六獸、禿嚕皮等等,但是感覺聽起來還是蠻帶感的,挺接地氣的。而且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東北人都是能說會道的,各種騷話一溜一溜的。比如:

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覺得你行了

大金鍊子小金錶,一天三頓小燒烤

只要酒到位,小磕嘮細碎

反正跟我的幾個東北朋友在一塊,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歡樂的~

你們那還有什麼有意思的小騷話嗎?


Hi生活菌


我在北京打過工,在打工的時候,人們都說我是當地人,也就是北京人,其實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但由於我自覺的摒棄了一些東北方言。因此他們聽不出我說的話,是哪兒的口音?如果把東北方言中的一些個別詞彙去掉,就是標準的普通話,甚至比北京人說的還標準。

我這裡所說的東北口音是指吉林黑龍江,不包括遼寧。

遼寧地區的口音是比較重的。有不少地方接近於山東語言。

但我奇怪的是。河北的某些地方如承德這一代,卻與東北語言幾乎一模一樣,我幾乎分不清楚,因為中間還隔著一個遼寧。

我猜想好像與滿族人有關。

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

中國的語言就是有意思。


夕陽無限好3439


我是北京人,五六年前一家三口去千島湖玩兒。坐遊船時,我兒子跟船上攝影師的兒子玩兒的特嗨皮,於是我跟攝影師也就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期間他問我是哪裡人,我說:說了半天話了,您還聽不出來我是哪人?他說聽口音你是東北人,我當時就我點兒糊塗了。我是北京西城人但與南城只隔一條馬路,口音上屬於普通話加京片子,他怎麼就能聽出我是東北人來的。而且他還是在遊船上工作,與遊人打交道是他的必修課,這種情況後來又出現過幾次,看來在南方人眼裡,北京話和東北話是沒有區別的。


肖煙67004049


我是海南人,近10年來,在工作中經常遇到東北人,對東北人的說話是深有體會,我現在回答這問題吧!

例如一、海南人說的普通話都是海普,舌頭都是平仄,不會翹舌的,東北人一聽海南人說普通話,語氣馬上提高三分,為啥呢?急唄!可我們海南叔海南妹就是不管你,還是慢條斯理的說話,急得東北人直跺腳。

總結一:南方人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如果誰大聲說話,就會被認為沒家教,素質差;而北方人說話卻是大大咧咧,和南方人截然相反。這也是北方人與南方人容易發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區別


例如二、東北人的口頭禪“我操”“操你媽”“死鬼”等經常掛在嘴邊,很多人隨意習慣了,一開口說話就先“我操”,這些口頭禪對於南方人來說,是很刺耳的,會被認為是粗話,因為南方人如果不是吵架,一般不會說那些粗話。

總結二、南北文化、習俗的差異,造成了語言上差異。

例如三、東北人說話的那個音調,起伏感太強了,容易被南方人誤會成裝腔作勢。工作中,經常遇到東北人,和他們說話時,他們的調幾乎都是起伏感很強,特別是中間停頓的“啊、啊、啊”,如果不理解的話,真的認為是裝腔作勢。

總結三、誰讓國家規定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為準呢,要是以我海南音為準,東北人肯定是說海普了。


.............................................

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有興趣的老鐵,可以留言一起探討。


話說大海南


我是東北人,早前見到南方人,她說我很喜歡聽你們東北話。我問為什麼?她說東北話吐字清晰。解放後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無論南北無論學校、廣電一律使用普通話成效甚大。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方言都有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東北話原本就是普通話的基礎之一,在這一進程中變化更為明顯,現在的東北話比之多年前更為貼近普通話了。你碰到的東北人,他說的話可能就是他認為的鄉土話,在你聽來會覺得他刻意在說普通話。改開後,各地似乎放棄學普通話的的進程,強調各自的地方語言,各地特別是南方地區廣電部門紛份恢復地方語廣播,讓北方人直呼聽不懂。個人認為這是語言的倒退,如果有一天地方話消失了,普通話成為中國唯一的話言(音),是不是會更加增強中國人民的凝聚力?


莊稼河


北京口音是兒化音多,另外語速快了會吞音(把有些字音一帶而過省略掉),一句話發音快而含混不清。東北人說話則很少帶有兒化音,字音清晰,聲母運用規範四聲標準,說快了也不會吞音,所以東北人尤其黑龍江人說的都是字音清晰的普通話。例如,花這個字,北京人帶兒化音說成:花兒(發成歡兒,huar)。東北人發音不帶尾音兒,發音乾淨利索:花(hua)。

(這裡說的東北人僅指黑龍江吉林人,不指遼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