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听东北话是种怎样的体验?

云美人


有许多不了解东北的南方人,也以为东北与南方一样,有两套语言,一是普通话,二是方言。其实东北人只有一套语言,天生就说接近标准的普通话。至于极少数人说的东北方言,也是用普通话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南方人若听不懂个别人讲的方言词语,他可以用普通话给你解释,你听后也就全明白了。如果有的南方人听不懂东北人讲普通话,那就是与外国人没什么区别了。


福安两全


三十多年前,我参军到部队,部队里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班的战友,有两个四川人,两个北京人,一个广东人,两个甘肃人,一个河南人,两个河北人,一个东北人,一个云南人。我就是那个云南人,班长则是东北人。

这十二个人中,我觉得说话最难懂的是广东人,其次便是甘肃人。而其他战友说话,一听就能明了。比如河南和四川的战友,我觉得他们的方言跟我们家乡话大同小异,而北京话和东北话我一开始傻傻的分不清。在不知道北京人和东北人各自籍贯时,我还以为他们都是北京人。班长让我猜他是哪里人,我以为他是北京人,他告诉我他是吉林人,我很吃惊,为什么吉林人普通话那么标准。时间长了,我发现其实,北京战友的口音还不如班长的吉林口音清晰,总觉得北京话战友说话就想嘴里有一条黄鳝在游动,总能听到“儿”音。

在东北生活的时间长了,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如宋丹丹和赵本山小品里的东北话那样平翘舌不分,把人说成银,把肉说成又,把这里说成这旮瘩,把干啥说成干哈。在我接触的东北人中,铁岭地区的人东北话口音特重,长春口音标准而有劲,哈尔滨口音标准而清新。现在的东北年轻人,除了没上过学的,几乎都说普通话,如果他们不是有意要带方言好玩,以我的听辨感觉,东北人的普通话比北京人的普通话还要清晰。


若愚趣谈


这个问题让南方朋友回答会比较合适。

但我也想分享点儿个人观点。

东北话的概念其实有点儿混淆视听,大家的印象里的东北话其实更多指的是辽宁话。

辽宁的口音比较重。

同时,辽宁地方也有好多方言,比如盘锦话,锦州话,听起来也会有很大区别。

作为一个哈尔滨人,第一次听辽宁同学念课文当时就傻了,当时就有种听到的声音和自己的频率不对的感觉,听着耳熟,但一个字儿也没听懂。

第一次在沈阳打车,司机师傅和我搭讪我完全应付不来,因为他讲的我一大半听不懂。

吉林好些,口音会有点儿,但不会有听方言的感觉。

黑龙江的口音更轻一点,但绝不是没有,也要分地方。

因为黑龙江以前是北大荒,闯关东的移民,又有新中国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群众来源很复杂,我想大概是为了交流,融合的比较严重。尤其是哈市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更多,所以口音遗失也比较严重。

偶然让我说两句东北话,我也就能想起什么犄角旮旯什么的,但说实话,犄角旮旯不能算东北话,应该算是普通话,带上口音说才能算东北。

我吉林的朋友东北话说的才叫好,他说,比如说跌倒,向前倒叫做“前跄儿”,向后倒叫做“张嘠儿”,向侧面倒叫“栽巍”。

像我就完全不行了,这些话也能听懂,但十分之不常用不常听。

再说说南方朋友听我讲话,他们很不容易分辨我是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东北人,好多都不相信。后来没办法,只好注意加入东北元素。

个人感觉,北京话,儿话音太多。天津话麻花味太重。大连话有些生硬。沈阳话口音太重。哈尔滨话太普通。


雪好黑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特色,我说一个故事吧,2015年我因病住院,和我同住一起的是一个吉林的退休老头。蒙古族人。他说普通话很好,他的子女来探视时,和女儿说话用蒙语,和儿子说话用普通话。和一个亲戚说话用蒙语加少量普通话。蒙语我听不懂,但谈话里有句

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可能在探报销比例是多少吧。听着很有意思。

)


用户1705687354916


在北京待过几年,在北京那边听东北人讲话,其实感觉就是带点东北味,但是没有任何交流障碍,跟普通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可能除了常见的一些词汇之外,比如瞅啥、旮沓、嘚瑟、唠嗑……大部分的词汇还是跟普通话很接近的。

但是真的到东北那边之后,会感觉听起来稍微有些吃力,很多词汇,如果不是朋友介绍,可能未必能够理解。比如波棱盖儿、埋汰、霍霍、尿性、五脊六兽、秃噜皮等等,但是感觉听起来还是蛮带感的,挺接地气的。而且我接触到的大部分东北人都是能说会道的,各种骚话一溜一溜的。比如:

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

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只要酒到位,小磕唠细碎

反正跟我的几个东北朋友在一块,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欢乐的~

你们那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小骚话吗?


Hi生活菌


我在北京打过工,在打工的时候,人们都说我是当地人,也就是北京人,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但由于我自觉的摒弃了一些东北方言。因此他们听不出我说的话,是哪儿的口音?如果把东北方言中的一些个别词汇去掉,就是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比北京人说的还标准。

我这里所说的东北口音是指吉林黑龙江,不包括辽宁。

辽宁地区的口音是比较重的。有不少地方接近于山东语言。

但我奇怪的是。河北的某些地方如承德这一代,却与东北语言几乎一模一样,我几乎分不清楚,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辽宁。

我猜想好像与满族人有关。

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

中国的语言就是有意思。


夕阳无限好3439


我是北京人,五六年前一家三口去千岛湖玩儿。坐游船时,我儿子跟船上摄影师的儿子玩儿的特嗨皮,于是我跟摄影师也就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期间他问我是哪里人,我说:说了半天话了,您还听不出来我是哪人?他说听口音你是东北人,我当时就我点儿糊涂了。我是北京西城人但与南城只隔一条马路,口音上属于普通话加京片子,他怎么就能听出我是东北人来的。而且他还是在游船上工作,与游人打交道是他的必修课,这种情况后来又出现过几次,看来在南方人眼里,北京话和东北话是没有区别的。


肖烟67004049


我是海南人,近10年来,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东北人,对东北人的说话是深有体会,我现在回答这问题吧!

例如一、海南人说的普通话都是海普,舌头都是平仄,不会翘舌的,东北人一听海南人说普通话,语气马上提高三分,为啥呢?急呗!可我们海南叔海南妹就是不管你,还是慢条斯理的说话,急得东北人直跺脚。

总结一:南方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如果谁大声说话,就会被认为没家教,素质差;而北方人说话却是大大咧咧,和南方人截然相反。这也是北方人与南方人容易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区别


例如二、东北人的口头禅“我操”“操你妈”“死鬼”等经常挂在嘴边,很多人随意习惯了,一开口说话就先“我操”,这些口头禅对于南方人来说,是很刺耳的,会被认为是粗话,因为南方人如果不是吵架,一般不会说那些粗话。

总结二、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造成了语言上差异。

例如三、东北人说话的那个音调,起伏感太强了,容易被南方人误会成装腔作势。工作中,经常遇到东北人,和他们说话时,他们的调几乎都是起伏感很强,特别是中间停顿的“啊、啊、啊”,如果不理解的话,真的认为是装腔作势。

总结三、谁让国家规定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准呢,要是以我海南音为准,东北人肯定是说海普了。


.............................................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有兴趣的老铁,可以留言一起探讨。


话说大海南


我是东北人,早前见到南方人,她说我很喜欢听你们东北话。我问为什么?她说东北话吐字清晰。解放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无论南北无论学校、广电一律使用普通话成效甚大。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方言都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东北话原本就是普通话的基础之一,在这一进程中变化更为明显,现在的东北话比之多年前更为贴近普通话了。你碰到的东北人,他说的话可能就是他认为的乡土话,在你听来会觉得他刻意在说普通话。改开后,各地似乎放弃学普通话的的进程,强调各自的地方语言,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广电部门纷份恢复地方语广播,让北方人直呼听不懂。个人认为这是语言的倒退,如果有一天地方话消失了,普通话成为中国唯一的话言(音),是不是会更加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庄稼河


北京口音是儿化音多,另外语速快了会吞音(把有些字音一带而过省略掉),一句话发音快而含混不清。东北人说话则很少带有儿化音,字音清晰,声母运用规范四声标准,说快了也不会吞音,所以东北人尤其黑龙江人说的都是字音清晰的普通话。例如,花这个字,北京人带儿化音说成:花儿(发成欢儿,huar)。东北人发音不带尾音儿,发音干净利索:花(hua)。

(这里说的东北人仅指黑龙江吉林人,不指辽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